宋代历史学家评价唐太宗被评为天可汗有什么意义

如题所述

天可汗
贞观二年四月二十六壬寅日(628年6月3日),朔方人梁洛仁杀夏州割据势力首领梁师都,归降唐朝,唐朝统一全国。贞观四年(630年),李世民令李靖出师塞北,挑战东突厥在东亚的霸主地位。唐军在李靖的调遣下,灭亡东突厥,李世民因此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

“天可汗”一名并非太宗一人所独享,也非唐朝皇帝所独有,当游牧势力君王强盛之时,他们均采用此号。“可汗”是西域诸蕃对部落首领的尊称,唐太宗李世民被诸蕃尊为“天可汗”,相当于捧他为“王中之王”。不过,“天可汗”只是一种荣誉称号,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天可汗”的出笼,完全是由于西域诸蕃慑于唐朝的强势,不得不臣服唐朝,是小国与大国之间的一场政治游戏。

这种地位在高宗时期达到极盛,即使是盛唐时期的那种强势存在也主要是象征性的。这种君临万邦的局面其实是短暂的,而且维持这一局面的成本也是极高的。近年蒙古和俄罗斯考古学家在蒙古中部发掘了多座金微州都督的墓葬,墓主是铁勒九姓中仆固部的酋长,他们担任唐朝的羁縻府州的都督和刺史,其实只是形式上对唐朝效忠,而唐朝却要给与很多经济利益,承担一切丧葬事务,从陪葬品和墓志来看,完全享受唐朝同级别官员的礼遇。仆固部之外的各部的情况必定也都相近。可见,要维持这种天下一家的秩序,唐朝需要承担极高的统治成本。“天可汗”是一个象征,对于唐朝来说,与这个象征相联系的是政治利益,国防开支未必因此减少,经济负担却越来越重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