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从古到今 思想的变化

如题所述

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系统化、哲理化的时期。春秋初至春秋末,是西周以来敬德保民思想继续发展的时期,仁、礼、法、刑、忠、孝等重要的政治思想范畴,都是这一时期提出的。

儒家和道家的出现,使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进入了体系完备和内容丰富、充实的发展阶段。至战国时期,又出现了名家、法家、墨家、农家、杂家、阴阳家、纵横家等思想学术派别,诸子百家各自著书立说,招收学生,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诸子百家中,儒、墨、道、法四家的政治思想内容最为丰富,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影响较大。儒家思想以伦理政治为核心,“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重视君臣父子之礼、夫妇长幼之别。在战国时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孟轲、荀况。

墨翟为创始人的墨家学派,其政治思想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实用,兼爱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在政治上,墨家主张尚贤、尚同、非攻,在国家的经济政策上则主张强本节用。墨家在战国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为显学。

2、魏晋玄学

魏晋玄学指魏晋时期以老庄(或三玄)思想为骨架,从两汉繁琐的经学解放出来,企图调和“自然”与“名教”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潮。

它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本末有无”问题,即用思辨的方法讨论关于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的问题,也就是说它一种远离“事物”与“事务”的形式来讨论事务存在根据的本体论形而上学的问题。

它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企图使中国哲学在老庄思想基础上建构把儒道两大家结合起来极有意义的哲学尝试。 在哲学上﹐主要以有无问题为中心﹐形成玄学的贵无与崇有两派。

3、明代政治思想

明代政治思想发展的复杂状况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传统政治思想的高度发展与各种反权威、反正统思想的出现和发展,是明代政治思想的特点。

明代的政治思想,特别是李贽的反传统、反权威思想,李自成革命军的“均田免粮”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黄宗羲、王夫之、唐甄以及近代的一些思想家的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上述思想的影响。

4、清末思想

清末受西方影响,从洋务派改革到后来的戊戌变法,由康有为、梁启超一批开明学者带动整个社会掀起了“广开民智”的思潮,对儒学的否定,吸收科学技术和立宪法制,建立现代学校和报刊,对传统迷信的破除。

5、五四运动思想

革新思想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陈独秀所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动,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春秋时期儒、道、墨、法.农.等,各派学者纷纷立说授徒,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界哲人辈出的黄金时期

三国魏晋时期一改汉朝经学沉重之风,崇尚玄学,推崇性灵,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郭象、王弼等学者给文学界和思想界带来一股自然清新的空气,发扬了道家思想

明朝后期诞生一批思想家王阳明、李贽、王夫之,黄宗羲等掀起一股人本主义的思想解放潮流,以否定程朱理学,弘扬人性,代表社会变革中市民阶层觉醒的启蒙精神萌芽。

清末受西方影响,从洋务派改革到后来的戊戌变法,由康有为、梁启超一批开明学者带动整个社会掀起了“广开民智”的思潮,对儒学的否定,吸收科学技术和立宪法制,建立现代学校和报刊,对传统迷信的破除

1919年“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启蒙思想,破除束缚社会的封建文化,推广白话文和大众教育,宣传民主思想,革新了整个社会的观念,将民国时期思想解放推向高潮

八十年代以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掀开了新中国思想解放的浪潮,各个思想和文艺领域的禁区被打破,个人观念从体制中摆脱出来,给自由思考提供了广阔空间。民间思想的活跃给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国两外百家争鸣的时代:1.春秋时期;2.五四时期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6-03
周公建立礼乐制度【敬天保民】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代表:儒,法,道】
秦朝焚书坑儒【遵从法家思想】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以后好像就都是儒术了。
越是动乱的年代思想越是丰富,大一统的时代思想都是闭塞的,比如清代的文字狱。
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