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存在通货膨胀么,具体通货膨胀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据国家统计局6月24号公布“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显示,6月份中旬城乡平均物价水平仍然有较高涨幅,预计未来数月内中国的CPI同比上涨将持续超过6% 。试问,在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的通胀率仍旧高居不下呢?

  要想找到中国持续通胀的病因并开出解决通胀问题有效的药方,我们还需要先对目前中国经济的具体病症表现有所认识。中国目前国内的通货膨胀,属于明显的成本推动型通胀。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目前中国国内的各种能源和原材料短缺,相当一部分还依靠进口。能源与原材料的高价格给了企业最直接的成本压力。2、农产品供应不足使之价格大幅上涨,特别是昨天得到的最新消息是,最近一直备受关注的猪肉价格在六月份中旬已经涨到了30块钱每公斤,同比涨幅超过了4%。农产品上涨也导致相关实体经济的成本大幅度上升,同时还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了连带效应。3、国家在农村实行优惠的农业政策,同时上调了企业的最低工资标准,中国东南部开始出现劳动力短缺,这又进一步拔高了劳动力价格,使企业成本节节攀升。4、政府近十年来依靠买卖土地和开发房地产来拉动GDP的方式导致土地问题、房地产问题备受争议,各地政府最近出台政策提高土地买卖与房地产投资的门槛,土地价格和房地产价格上升也在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最直接的问题是导致了中国国内经济陷入滞胀当中,一方面,滞胀带来了国民经济的衰退,给中国的实体经济特别是以制造业为主的私营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打击。最近有些国外国内的学者称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年可能硬着陆,虽然个人认为这有些危言耸听,就目前看来说中国经济硬着陆还为时过早,但这也给中国经济敲响了警钟。就当前经济来看。中国经济增速的下降已成事实。另一方面,滞胀导致了一系列的民生问题,加剧了国内的矛盾,社会环境的恶化很可能导致大的社会动乱,反过来又会给国内经济带来不良的冲击。

  此外,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带来的更要命的一点问题是现有的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并不能带来实效。调整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只能冻结市场上的流动资金,却并不能解决成本上升所引起的供给不足。这也是为什么央行不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没有是国内通货膨胀得到缓解的原因之一。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又属于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具有自我维护的特点。因而政府和保障性机构可以出台各种补偿性措施来减少国民银通货膨胀而受到的利益损失。

  从目前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状况来看,成本推动还只是中国目前通货膨胀的重要原之一,中国现阶段公私并存的市场结构比较特殊,因而导致通胀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导致中国通胀的原因还有其他两个方面。

  一、 国内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是造成中国通货膨胀的最直接原因。

  国内的流动性过剩总结起来无非有六个方面:1、央行发行货币的速度快于中国目前GDP的增长速度,造成了市场上货币供给过剩,物价飞涨。2、居民户的储蓄款作为基础货币被商业银行贷出,通过消费和投资乘数被数倍的放大。3、08年金融危机国家启动4万亿救市计划,使原本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中国国内经济变得异常活跃,相对于国际恶劣的经济环境,外国资本(包括很大一部分投机性的国际热钱)更倾向于进入中国市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内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4、央行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中国东南部的私营企业的经营难以为继,许多私营企业主抽空资金转而投向过热的行业比如房地产去套取盈利,这造成了国内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5、政府过度投资,不仅带来了高昂的财政赤字,也造成了市场资金流动过度活跃。6、不能否认的一点是,中国现行的制度很容易导致寻租和官员贪污公款。政府内部存在大量的腐败现像,每年政府官员腐败贪污的赃款事实上是一笔很巨额的数字,这部分钱有相当一部分被投入到了房地产等过热行业,这也造成了流动性过剩。

  上述六点原因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货币流动性过剩。引起物价高涨,居民手中的货币购买力下降,进而产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

  二、政府主导型的经济模式加剧了通货膨胀,同时中国独特的二元经济结构下,紧缩性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调控具有消极作用。

  目前中国政府主导型的经济模式虽然使政府对经济具有很强的调控能力,但政府试图依靠从实体经济企业中获得高额的税收以及依靠土地买卖来获得高额财政收入,实质上加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这就相当于在国内经济环境不断恶化的时候,政府依靠绝对的强权逼迫实体经济转向泡沫经济投机获利。

  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模式是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私营经济并行发展。但问题是两种经济模式下的企业在国内所得到的待遇并不是公平的。就以最近央行不断上调存款准备率为例。央行上调准备金率,意味着商业银行不能贷出那么多钱了,也就是说银行信贷的门槛必然要提高了。此时银行会优先贷款给谁呢?毫无疑问,银行要先把钱给地方政府搞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任期内的高政绩。其次银行会把钱带给政府扶持下的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贷不到钱怎么办,只能转向风险度极高的民间贷款或者向前面所说的关闭企业转而投资过热行业,这不仅加剧了中国的泡沫经济,在未来也必定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目前的中国经济就是这样:国营经济欣欣向荣,私营经济要死不活,已经有大量被证实的报道称南方出现了私营企业倒闭热潮,这就是中国现行货币经济政策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实行的结果。虽然说中国半边冷半边热的经济现状是国家的政策制度不完善导致的,但深究下去还是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不可避免而且暂时也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短期内还无法消除,至于中国目前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来消除通货膨胀,我相信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但就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产生原理,有以下分析:

  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是成本上升首先导致供给曲线左移,此时实际GDP低于潜在GDP,价格水平因商品供给短缺上涨。此时的问题是失业率太高,于是政府出面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下调利率水平。这就导致需求水平的上升,表现为需求曲线右移。新的均衡下实际GDP=潜在GDP,因需求增加价格进一步上升。

  所以说,在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情况下,价格的不断上升实质上是政府出面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推动的结果。如果没有政府出面干预,完全依靠市场自身的调节机制,经济水平在下降到一定阶段后仍然只是会只是会暂时停滞(我叫它成本压力下经济暂时性休克),不久后必然又会自动调整回来的-----因为在长期内科技进步对经济具有极强的推动力,这种推动作用足以弥补导致经济休克的成本压力所带来的抑制性作用,到那时价格一定会自发的回到原来的水平。当然还要考虑到的一点就是当失业率远远高于自然失业率时,如果政府不出面阻止经济下滑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动乱。于是我们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在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情况下,当经济水平出现滞胀时,政府往往仅看到了GDP的下降以及失业率的高涨,但面对经济的衰退和失业增加,政府不应急于实行扩张性的的货币政策干预经济。过于敏感的采取强硬的货币政策导致的必将是此后长期的高通胀水平。政府应该做的是,在现期尽快出台鼓励性、保障性的政策,大力鼓励科研机构、企业、个人进行科技研发,努力缩短科研产出的周期。利用科技的快速进步来弥补其他成本上升所导致的滞胀。当然在现期科研速度还跟不上的情况下,面对通胀政府出面调控经济是必需的,政府在实行货币政策时要在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在既保失业率不足以激化矛盾导致社会动乱的前提下,维持一个合理的通货膨胀水平。以此来维持一个安定稳定的社会环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12
存在。最为明显的就是主食品的价格,如猪肉,青菜,大米,这些的价格上升异常快,其在社会的价值是一样的。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央发放的货币过多。追问

有没有什么准确可信的数据来表示中央发行的货币过多呢?

追答

中国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搞建设,特别是金融海啸以来,每年都是几十万亿的资金,具体的数据我不知道在哪里查新闻都有说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