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理解学会学习的思想内涵

如题所述

夸美纽斯在教学艺术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教学艺术观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特设专节探讨他对教学艺术诸多问题的见解,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夸美纽斯曾对教学艺术的本质和功能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他说:“我们敢于应许一种‘大教学论’,就是一种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这是一种教起来准有把握,因而准有结果的艺术;并且它又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就是说,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恼,或使学生感到厌恶,它能使教员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此外,它又是一种教得彻底,不肤浅,不铺张,却能使人获得真实的知识、高尚的行谊和最深刻的虔信的艺术。”①在这里,夸美纽斯将教学艺术的本质说成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认为教学艺术有三大功能:一、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起来准有把握,因而准有结果。”二、使师生得到快乐的情感体验。“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恼,或使学生感到厌恶,它能使教员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三、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能使人获得真实的知识、高尚的行谊和最深刻的虔信。”具体说来就是:首先,教学可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夸美纽斯认为,教师如果缺乏教学艺术,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他说:“对于教师方面,大部分的教师是不懂得他们的艺术的,所以,他们想去履行他们的责任的时候,往往感到疲惫不堪。他们在吃力的工作上耗尽了精力;否则他们就习于变换他们的方法,试了这个法又试那个法——这是对于时间与精力的一种辛苦的浪费。”“这种时间与精力的不光彩的浪费当然是从错误的方法产生的。”在夸美纽斯看来,我们指出我们的教师是怎样把我们领向错误的,我们就能指出避免这种错误的方法。他说:“直到现在为止,教导的方法还很不可靠,很少有人敢说:‘在若干年月之内,我可以把这个青年教到某种程度;我一定用某种方法去教他。’所以我们应该看看,我们能不能够把训练才智的艺术奠定在一种坚实的基础上面,使我们能够得到可靠的与准确的进步。由于只有尽量使艺术的步骤符合自然的步骤才能正确地奠定这种基础,我们打算遵循自然的方法。”要想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必须采取正确的教学艺术。而“所谓正确的教学,我的意思是指容易、彻底和迅速结合在一起的教学。”其次,教学艺术能使师生得到快乐的情感体验。夸美纽斯对当时的学校进行了无情地鞭挞,他说在那里“教导青年的方法通常都是非常严酷的,以致学校变成了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的才智的屠宰场,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与书本都感到厌恶,都急急离开学校,跑到手艺工人的工场或找别种职业去了。”他认为,不顾及学生的学习志趣和心理特点,而强迫孩子们去学习的人,就是大大地害了他们。因为他们能够期待什么结果呢?假如一个人没有食欲,却又被迫去吃食物,结果只能是疾病与呕吐,至少也是不消化、不痛快。反之,假如一个人饿了,他就急于要吃食物,立刻可以把食物加以消化,容易把它变成血肉。所以,夸美纽斯认为教师应讲求教学艺术,使学生乐于学习,使学校成为学生的乐园。在他看来,“教与学的行动本来是件自然的、令人高兴的和惬意的乐事。”“学校本身应当是一个快意的场所,校内外看去都应当富有吸引力。在校内,房屋应当光亮清洁,墙上应当是受人崇拜的人物的照片、地图、历史图表,或别种装饰。在校外应当有一个空旷的地点可以散步和游戏,并且还应当附属一个花园,让学生时时进去,在那里欣赏树木、花草、植物。假如这样,孩子们进学校就很可能像赴市集一样快乐,永远盼望在那里看到、听到一些新鲜的事物。”那么,学校确乎将变成快乐的场所,富于欢乐和吸引力的宇舍。夸美纽斯还特别提醒教师,“不应该因为学生不愿学习便去鞭挞他们(因为,假如学生不愿学习,那不是别人的过错,而是教师的错处,他或则不知道怎样使学生能接受知识,或则根本便没有这样去做)。”再次,教学艺术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夸美纽斯认为:“假如要去形成一个人,那便必须由教育去形成”,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由此可见,一个人愈是多受教导,他便愈能按照准确的比例胜过别人。”他认为只要教师像高明的画家和辛勤的园丁那样,肯于努力又讲求工作艺术,那么,人的知识和智慧是可以无限地发展起来的。“一个书法家或画家倘若不是不懂得他自己的艺术,他便能在一块白纸上随心所欲地写出、或者画出他所要写或要画的,一个不是不懂得教学艺术的人容易把一切事物刻画在人心上。”假如教员肯充分卖力气,人是可以被琢磨好的,最后,一切的人便会懂得一切的事情了。因此,他满怀热情、自豪地宣告:“我们对于国家的贡献哪里还有比教导青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或更伟大的呢?”他激励所有做教师的人说:“还有什么比你们的劳动尽量丰收更使你们快乐的呢?所以,你们应使你们的神圣职业和以儿女托付你们的父母的信任心变成你们身内的一团火焰,使你们和受到你们影响的人都不止息,直到你们的祖国全被这个热情的火炬所照亮。”陈静发言:夸美纽斯还系统深刻地阐述了教学艺术技巧问题。他认为:“伟大的成就常常只是一个技巧问题,而不是一个力量问题。”“教学艺术所需要的也不是别的,只不过是要把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而已。”他甚至认为,一旦我们发现了正确的方法以后,那时无论教导多少儿童都不会比用印刷机在一天之内印1000份最整洁的文章,或用阿基密提的机械去移动房屋、堡塔和极重的重物,或坐船经过大洋、去新世界旅行更为困难。他说:“事实上,我们简直可以采用‘印刷术’(typography)这个术语,把新的教学的方法叫作‘教学术’(didachography)。”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具体论述到的教学艺术技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立秩序、讲求方法夸美纽斯认为:“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这是应当,并且只能以自然的作用为借鉴的。一旦这个原则彻底地被掌握以后,艺术的进行立刻便会同自然的运行一样容易、一样自然。”在他看来,学校改良的基础应当是一切事物里面的恰切的秩序。每一种艺术都应当包括在最简便和最实用的规则里面,每一条规则都应当用最简短和最清晰的字句表达出来。他说,如果我们把学校组织得“像一座用最巨大的技巧做成的,用最精细的工具巧妙地雕镂着的钟一样”,就能得到人们所希望得到的结果。夸美纽斯还十分强调方法的重要性。他说:“我们这本《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他要求遵循自然的法则,建立一种能“把容易、彻底和迅捷合在一起的教法”,使教学进行得愉快而又有效。“如果想使学生发生兴趣,我们就应用心使方法合口味,务使一切事物,无论如何正经,都可以亲切地、诱人地放到他们跟前;比如用对话的形式,即诱导学生争相答覆,并解释深奥的问题、比较和寓言之类。”并旦,教师应该知道一切可以使悟性变敏锐的方法,应当熟练地应用那些方法。夸美纽斯坚信,“只要方法上的阶梯排列得合适、数目充足、坚固和安全,无论什么人都是能够借以达到他所希冀的高度的,这是一件毫无疑问的事实。”(二)激发兴趣、学有所乐夸美纽斯认为,教导的方法应该减轻学习的苦楚,使学生在功课上不受任何障碍或耽误他们的进步。所以,“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而“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是由父母、由教师、由学校、由所教的学科、由教学的方法、由国家的权威激发起来的”。指出教师应该负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责任,他说:“我要请问,谁曾想到过这个做教员的人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以前,必须同样先使他的学生渴于求得知识、能够接受教导,因而准备接受一种多方面的教育呢?”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有所乐、乐于学习呢?夸美纽斯认为:“每门功课都应该这样开始,使它能引起学生的真正爱好,做法是,向他们证明它是如何的美好、有用、快意,是如何需要。”因为在他看来,从事物本身所生的快乐是一个明智的人在思辨时经验到的快乐。因为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看见什么东西,无论想到什么事情,到处都可以发现一种吸引的力,常常使他忘却自己。“所以,学问、德行、虔信,这三个元素就是涌出一切最完美的快乐之流的三个源泉。”(三)直观形象、保持注意夸美纽斯坚定地认为,直观形象是所有的教师进行教学工作都要遵奉的一条“金科玉律”。他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要求教学“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的眼前。……假如有一件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和几种感官去接触”。所以教导应该尽可能通过感官去进行,使它能费较少的劳力被记住。因为在他看来,从感觉得来的知识,我们立刻就相信,而先验的推理和别人的指证则总要诉之于感觉。所以说:“看就是信”,但是“假如事物的本身不能得到,便可以利用它们的模型图像”。夸美纽斯还认为:“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有了注意,学生才能使他们的心理不跑野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假若一个教师想用知识去照耀一个置身在无知之中的学生,他就必须首先激起他的注意,使他能用一种贪婪的心理去吸取知识。”所以,教员还应该格外当心,除非全体学生都在静听,他决不可说话;除非他们全在注意,否则不可进行教学。……这就是说,我们不应该对风说话,而应该对人的耳朵说话。同时,“注意不是单靠为首的学生或其他负责的孩子来提醒和保持的。教师本身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即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四)启发思维、因材施教夸美纽斯批评了旧学校的弊端,他说:“教授一切知识部门的方法表明,这种情形确实应该责备学校;学校确实是教我们用别人的眼睛去看,用别人的脑筋去使自己变聪明。”所以他非常重视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他认为在学校里,每件事物都应该通过它的原因去教导。“每件事都应该彻底地、扼要地、简练地教,使悟性经过一个钥匙开启以后,就能自行解释新的困难。”凡是学过的东西都应该由一个学生传授给另一个学生,使所有知识都被利用。夸美纽斯还在教学中看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有些人是伶俐的,有些人是迟钝的;有些人是温柔和顺从的,有些人是强硬不屈的;有些人渴于求取知识,有些人较爱获得机械技巧。”他又进而从这三对相反的性格,得到六种不同的区分:伶俐的、渴于求知的、容易受影响的人;伶俐但倾向迟钝懒惰的人;伶俐而且渴于求知,但同时又很倔强不易驾驭的人;温柔、渴于求知,但又迂缓迟钝的人;心智低弱,同时又很怠惰的人;智性低,同时性情又很倔强恶劣的人。夸美纽斯针对这六类人的不同特点,分别提出各不相同的教育措施,这是有助于教学艺术取得成效的。(五)顺性量力、循序渐进夸美纽斯非常强调教学要适应自然、顺性量力。他认为:“一切学科都应加以排列,使其适合学生的年龄,凡是超出了他们的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去学习。”因此,无论什么事情,除非不仅是青年人的年龄与心理所许可,而且真是他们所要求的,都不应该教他们。凡是没有被悟性彻底领会的事情,都不可用熟记的方法去学习。并且,若不是绝对有把握,知道孩子具备了记忆某种事情的力量,不可要求他去记忆。他还把学生喻为仄口的瓶子,如果大量的水猛烈地倒进去,瓶子里的水比慢慢地倒进去的还少。“有些人教学生的时候,不是尽学生所能领会的去教,而是尽他们自己所愿教的去教,他们的做法也一样蠢;因为才力是要加以支持的,不可负累过度,教师和医生一样,是自然的奴仆,不是自然的主人。”夸美纽斯还认为教学应该循序渐进。他说:“我们的格言应当是:凡事都要跟随自然的领导,要去观察能力发展的次第,要使我们的方法依据这种顺序的原则。”学校自始至终,要按学生的年龄及其已有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导。所以每门学科都应该分成明确的步骤去教授,使一天的功课可以扩充前一天的,引起后一天的。一切功课都应该这样安排,使后学的能够依靠先学的,使先学的能靠后学的固定在心灵里。学生也“应当循序渐进地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六)耐心指导、慎用惩罚夸美纽斯认为对学生进行耐心指导是十分必要的。他说:“假如教师叫学生去工作,却不先向他们彻底加以解释,或指示他们怎样一个做法,当他们初次试做的时候不去帮助他们;假如他让学生去苦干,干不成功便发脾气,这从教师方面说是残酷的。……自然的教法与此大不相同,它告诉我们,叫我们对于弱者没有充分的力量以前要有耐心。”这就要求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在夸美纽斯看来,假如能使孩子们先运用他们的感官(因为这最容易),然后运用记忆,随后再运用理解,最后才运用判断。这样才会次序井然;因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然后才由想象的媒介进入记忆的领域,随后才由具体事物的探讨对普遍生出理解,最后才有对于业已领会的事实的判断;这样,我们的知识才能牢实地确定。夸美纽斯还认为应当慎重使用作为教育手段之一的惩罚。他说,教师“可以忠告,可以劝导,有时候还可以谴责,但是他应该格外小心,要把他的动机表示明白,要确切无误地表明他的动作的根据是父亲般的慈爱,为的是建立学生的品性,不是要去压制他们。”同时还要注意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教师给予的惩罚,“把惩罚当作医生给他们开的苦药一样看待。”但是,教师应禁止使用暴力,要尽量和善地教育学生,以让学生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赵文发言;夸美纽斯对教学艺术的理论阐述系统而深刻,是教学艺术思想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像夸美纽斯本人所说的那样:“我们这本书(指《大教学论》)尽管不完善,尽管距离我们所期望的目标还很远,但是考察的本身就可以证明,较之以往,它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阶段,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较近于目标的阶段。”具体说来,“我们的希望是教学的艺术能如此完善以致新旧两种方法的区别之大,就像旧法用笔抄书与新法用印刷机印书的区别一样,这就是说,印刷艺术虽则困难、费钱、复杂,但是较之往常,它能使书籍的产生更快、更准确、更有艺术效果;同样,我的新方法初一看去,虽则它的困难显得有点可怕,但是较之往常的没有方法,它却能够造就的学生,给他们一种更好的教育,并使他们在受教时得到的快乐。”应该承认,这种说法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关于教学艺术的研究,夸美纽斯还曾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意味深长地说:“描绘艺术中的艺术是一件很难的工作,需要非凡的批判;不独需要一个人的批判,而且需要许多人的批判,因为没有一个人的眼光能够如此敏锐,使任何问题的大部分不致逃脱他的观察。”他看到了教学艺术的异常复杂性,同时也看到了教学艺术研究前景的无限开阔性。他说:“无疑地是这样的,除非我们的劳作缩短,这件工作是不容易的;因为我们这宗艺术本来是和我们心灵所要征服的宇宙一般长久,一般广阔,一般深远的。”说这话需要怎样睿智的眼光啊,由此可见,夸美纽斯确实无愧于一代倡导并研究教学艺术的大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