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洋人物简介

如题所述


汪小洋
现任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江苏省“333”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为中国艺术人类学协会理事、中国散曲研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等。
中文名:汪小洋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南京师范大学
代表作品:《汉赋史论》
职务:中国艺术人类学协会理事
职称:教授
个人简历
1980—1984,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1984—1988,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处,助教;
1988—1989,武汉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助教班;
1989—1993,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文科系,讲师,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
1993—1997,江苏教育电视台,讲师,副教授,编导;
1997—2004,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文化艺术系,副教授,教授,系副主任;
2000—2003,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生;
2004—2007,东南大学艺术系,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
2004—2010,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中国宗教美术,中国美术考古,中国古代文学。
主讲课程
中国宗教艺术学专题研究,中国墓室图像体系研究,
中国宗教美术专题研究,石窟艺术专题研究,江苏地域文化。
学术成果
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论文:
《牡丹亭》叙述语法探讨,南京师大学报,2000年第4期;
邓志谟《铁树记》的另一版本与来源,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第4期;
《试论汉画像石的宗教价值和艺术价值》,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两个世界的神仙系与汉画像石的宗教品质》,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孔望山摩崖画像宗教内容再探索》,文博,2005年第3期;
《汉壁画墓墓主人阶层探讨》,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汉画像石中的女娲》,文史知识,2007年第4期;
《宗教美术发展的人类学思考》,民族艺术,2007年3期;
《宗教美术的宗教行为性质思考》,艺术专访(被访),民族艺术,2007年第4期;
《试论宗教美术的仪式性质》,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汉画像石中佛像艺术风格考》,艺术百家,2007年第5期;
《汉代方士信仰的民间性质辨析》,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汉代墓葬绘画“宴饮图”考释》,艺术百家,2008年第4期;
《大学语文》和素质教育,江苏高教2000年第6期;
《试论西部开发中的移民课题》,现代经济探讨,2000年第9期。
专著、编著:
《汉赋史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2000年版,江苏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潘天寿》,古吴轩出版社出版,2001年版;
《汉画像石宗教思想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
《科举文体研究》,合著第一,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基金资助项目,主持,第一作者;
《古神话引》,合著第一,花城出版社,2008年版;
《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合著第一,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上海市2008年度重点图书项目;
《百神图考》,主编,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
《图说中国美术》,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走进佛陀世界》,主编之一,辽宁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江苏地域文化导论》,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齐白石随笔编校》,2007年,江苏文艺出版社;
《叶浅予随笔编校》,合作(第一),2008年,江苏文艺出版社;
《李可染随笔编校》,合作(第一),2007年,江苏文艺出版社。
所获荣誉
2000年,《汉赋史论》获江苏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0年,入选江苏省“333”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
2001年,入选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