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的死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名将袁崇焕之死袁崇焕乃千古奇冤,冤死的.由于皇帝崇祯刚愎暴戾,而袁崇焕的性格是孤迂耿僻,再加上周围很多小人对他落井下石,又重中皇太极的”反间计”造成了袁崇焕之死.这么一个爱国人士却死在忠于自己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之手,明朝不灭才怪呢. 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号自如。曾任兵部尚书,蓟辽督师。曾多次率兵阻止后金南下,取得宁远等大捷。可惜,生性多疑的崇祯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以“通敌叛国”之罪,判袁崇焕“磔刑”。袁崇焕是明朝最大的忠臣和功臣,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位大汗以及率领的几十万将士,都拿他没有办法,屡战屡败,就是打不过袁崇焕, 甚至可以说努尔哈赤就是被袁崇焕气死的,因为他打仗老打不过袁崇焕, 皇太极也是有一次被袁崇焕包围,差点没突围出去,就是这么一个誓死捍卫明朝的忠臣,却被清朝的一个汉族官员范文程使了个反间计, 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没有识破,把袁崇焕给凌迟处死了, 和岳飞一起被称为历史两大冤案! 清军缴获了明军的两个俘虏太监,因为明朝是任用太监做监军,监督将军打仗的,俘虏以后押解的路上,范文程故意安排两个领军,边走边在两个太监旁边好象随意的聊天,说袁崇焕私通大清,和皇太极交往密切,皇太极曾经好几次秘密前往袁崇焕的军营商谈,说好了袁崇焕造反以后,两人就分割江山^^^^ 等等这般, 聊完以后在路上找了个机会,故意让其中的一个太监逃跑,而且还假装追了半天没追上,这样这个太监跑回崇祯那里以后这么一说,崇祯皇帝大怒,因为本来封建社会皇帝和武将之间,就存在着严重的猜疑,这回崇祯更是证实了自己的猜疑,命人火速去接替袁崇焕的位置,并把他押解回京,押回京后,就开始长达一年的审讯,毫无结果,最后判袁崇焕凌迟处死!明朝律法中,有五种刑罚,分别为:笞,杖,监,流,死。其中,“死”又分为绞刑及斩首。后一种已经算是相当残忍了,因为对于中国古代人来说,身首异处是对死者的大不敬。而袁崇焕所遭受的,是五种刑罚中所不存在的“磔刑”,和凌迟差不多。凌迟处死,发明于元朝,那时规定的刀数是120刀,就是说第119刀的时候,犯人不能死,还得能说话,破口大骂,等第120刀时,才能断气,到了明太祖的时候,明太祖嫌太轻,改为120刀的30倍,3600刀,结果崇祯一问刽子手,回答说很难割3600刀才死,最多也就1000来刀,其中一个刽子手说他割过3357刀,崇祯就立刻命令割袁崇焕这个刀数,袁崇焕被押到菜市口,那时叫西市,围观的群众人山人海,纷纷去看这个明朝最大的汉奸受刑,因为群众不了解真情,以为他是个大汉奸,卖国贼,当刽子手开始割时,群众纷纷给刽子手投掷铜钱,买袁崇焕的肉生吃,对他恨之入骨,一代忠臣就这样看着自己的肉被一块块的割下,被人们分吃,他的心情可想而知. 作为皇帝的崇祯,连个反间计都识不破,也不懂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这个道理,他的这个代价是悲惨的,再没有一个向袁崇焕这样的能人替他守护明朝了,最后他被清军围于紫禁城后,下命传吴三桂速来解围,吴三桂是什么人?他是袁崇焕手下的第一大将,深知袁崇焕是何等的冤枉,也深知崇祯快完蛋了,他对袁崇焕的死是很有意见和不满的,接道命令后,下令士兵起程,但要慢慢的走,游山玩水的那样走,结果他还没有走到紫禁城,崇祯就上吊自杀了.一百多年后,乾隆皇帝批阅《明史》后,为袁崇焕正名。袁崇焕的另一悲在于,他身后无嗣,无人替他鸣冤。反倒是敌人的后裔为他平反。当年,正是乾隆的曾曾祖父,一手策划了反间计,导致了袁崇焕的悲剧。 袁崇焕曾说:“心苦后人知。” 在中国历史上,常常有能人遭受庸人嫉妒,廉者遭受贪者仇恨的例子。而这之中,被称为“旷世悲剧,空前绝后”,大概只有袁崇焕一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27
袁崇焕乃千古奇冤,冤死的.由于皇帝崇祯刚愎暴戾,而袁崇焕的性格是孤迂耿僻,再加上周围很多小人对他落井下石,又重中皇太极的”反间计”造成了袁崇焕之死.这么一个爱国人士却死在忠于自己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之手,明朝不灭才怪呢. 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号自如。曾任兵部尚书,蓟辽督师。曾多次率兵阻止后金南下,取得宁远等大捷。可惜,生性多疑的崇祯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以“通敌叛国”之罪,判袁崇焕“磔刑”。 袁崇焕是明朝最大的忠臣和功臣,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位大汗以及率领的几十万将士,都拿他没有办法,屡战屡败,就是打不过袁崇焕, 甚至可以说努尔哈赤就是被袁崇焕气死的,因为他打仗老打不过袁崇焕, 皇太极也是有一次被袁崇焕包围,差点没突围出去,就是这么一个誓死捍卫明朝的忠臣,却被清朝的一个汉族官员范文程使了个反间计, 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没有识破,把袁崇焕给凌迟处死了, 和岳飞一起被称为历史两大冤案! 清军缴获了明军的两个俘虏太监,因为明朝是任用太监做监军,监督将军打仗的,俘虏以后押解的路上,范文程故意安排两个领军,边走边在两个太监旁边好象随意的聊天,说袁崇焕私通大清,和皇太极交往密切,皇太极曾经好几次秘密前往袁崇焕的军营商谈,说好了袁崇焕造反以后,两人就分割江山^^^^ 等等这般, 聊完以后在路上找了个机会,故意让其中的一个太监逃跑,而且还假装追了半天没追上,这样这个太监跑回崇祯那里以后这么一说,崇祯皇帝大怒,因为本来封建社会皇帝和武将之间,就存在着严重的猜疑,这回崇祯更是证实了自己的猜疑,命人火速去接替袁崇焕的位置,并把他押解回京,押回京后,就开始长达一年的审讯,毫无结果,最后判袁崇焕凌迟处死! 明朝律法中,有五种刑罚,分别为:笞,杖,监,流,死。其中,“死”又分为绞刑及斩首。后一种已经算是相当残忍了,因为对于中国古代人来说,身首异处是对死者的大不敬。而袁崇焕所遭受的,是五种刑罚中所不存在的“磔刑”,和凌迟差不多。 凌迟处死,发明于元朝,那时规定的刀数是120刀,就是说第119刀的时候,犯人不能死,还得能说话,破口大骂,等第120刀时,才能断气,到了明太祖的时候,明太祖嫌太轻,改为120刀的30倍,3600刀,结果崇祯一问刽子手,回答说很难割3600刀才死,最多也就1000来刀,其中一个刽子手说他割过3357刀,崇祯就立刻命令割袁崇焕这个刀数,袁崇焕被押到菜市口,那时叫西市,围观的群众人山人海,纷纷去看这个明朝最大的汉奸受刑,因为群众不了解真情,以为他是个大汉奸,卖国贼,当刽子手开始割时,群众纷纷给刽子手投掷铜钱,买袁崇焕的肉生吃,对他恨之入骨,一代忠臣就这样看着自己的肉被一块块的割下,被人们分吃,他的心情可想而知. 作为皇帝的崇祯,连个反间计都识不破,也不懂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这个道理,他的这个代价是悲惨的,再没有一个向袁崇焕这样的能人替他守护明朝了,最后他被清军围于紫禁城后,下命传吴三桂速来解围,吴三桂是什么人?他是袁崇焕手下的第一大将,深知袁崇焕是何等的冤枉,也深知崇祯快完蛋了,他对袁崇焕的死是很有意见和不满的,接道命令后,下令士兵起程,但要慢慢的走,游山玩水的那样走,结果他还没有走到紫禁城,崇祯就上吊自杀了. 一百多年后,乾隆皇帝批阅《明史》后,为袁崇焕正名。袁崇焕的另一悲在于,他身后无嗣,无人替他鸣冤。反倒是敌人的后裔为他平反。当年,正是乾隆的曾曾祖父,一手策划了反间计,导致了袁崇焕的悲剧。 袁崇焕曾说:“心苦后人知。” 在中国历史上,常常有能人遭受庸人嫉妒,廉者遭受贪者仇恨的例子。而这之中,被称为“旷世悲剧,空前绝后”,大概只有袁崇焕一人。
第2个回答  2012-06-27
付托不效, 专事欺隐, 市粟谋款, 不战, 散遣援兵, 潜移喇嘛僧入城. .. 史书记载。。

罪状大多是被诬蔑的。 ,..

要是说清楚太啰嗦了。。 下面我找点重要的资料你自己看吧。。、

1付托不效

袁崇焕欺崇祯说”五年平辽”, 袁大人自己也承认五年平辽是逗皇帝开心(聊慰上意耳). 即便是认为明军不可野战, 在整军备战期间, 以议和为主. 但并没提出新的较长远的可持续的战略布局, 同时又大费白银, 每年耗饷几百万, 给明朝脆弱的经济雪上加霜, 使得明朝无力供给,经济先崩溃而后军事政治崩溃. 更何况并无此言.

袁大人自己拍胸脯说五年复辽,现在又要搞持久战,崇祯虽说是个十七八岁的小P孩,好歹也是个皇帝,你够当他爹的人了好意思这么哄他玩?而且当了一年多督师在边关上屡次违抗你的命令由着自己胡来,到头来让人家在自家眼皮子底下玩乾坤大挪移还P都不知道,你觉得你要是有这么个下属你会继续让他干下去?

2专事欺隐(专戮大帅擅主和议)

  袁先生(杀毛文龙)的十二道金牌如下:
  1、钱粮不受经略、巡抚管辖
  2、全无战功,却报首功
  3、刚愎自用,无人臣礼
  4、侵盗海边钱粮
  5、自开马市,与外夷贸易

  6、亵渎朝廷明器,树自己爪牙
  7、劫赃无数,躬为盗贼
  8、好色诲淫
  9、拘锢难民
  10、结交近侍
  11、掩败为胜
  12、开镇八年,不能复辽东寸土
其中绝大多数纯属诬蔑,而且还自打耳光。这就难怪计六奇说他是活秦桧,把毛和岳飞类比了。不过也有反对意见,呵呵,如下:
石匮书曰:袁崇焕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极躁暴。攘臂谈天下事,多大言不惭;而终日梦梦,堕幕士云雾中而不知其着魅着魇也。五年灭寇,寇不能灭而自灭之矣。呜呼!秦桧力主和议,缓宋亡且二百余载;崇焕以龌龊庸才,焉可上比秦桧!亦犹之毛文龙以么魔小卒,焉可上比鄂王!论者乃取以比拟,不特开罪鄂王,亦且唐突秦桧矣。

3开镇八年,不能复辽东寸土

东江军收复、并维持到袁崇焕上台前的不完全统计(毛文龙因这些积功到左都督、总兵、赐尚方宝剑)

  
  蛇浦、皮岛、镇江、金州、海州、盖州、横山、黄咀、宽甸、叆阳、猪岛、金县、三山岛、广鹿岛、长海县、给店岛、石城岛、鹿岛、长山岛、小长山岛、色利岛、章子留岛、海洋岛、王家岛,望海堡、酒马堡、弥串堡、龙川堡。(其他明军加在一起,也没有东江的一成!)
  
  明兵部认可,东江开镇8年以来,斩首后金军2万;招降、俘虏后金汉军7万余,这还不包括东江与后金长期拉锯战无法统计的战果。(那支明军能比?)

4市粟谋款(以市米则资盗):

  《明史记事本末补遗》中记载:“(崇祯)二年三月,朵颜三卫半入于建州。束不的求督师袁崇焕开籴于前屯之南台堡,互市貂参,边吏俱不可,独崇焕许之。盖是时建州亦饥,束不的为窖米谋攻蓟西也。虽有谍报,崇焕不之信”。崇祯二年,蒙古古(哈)刺慎部曾密报,指蒙古朵颜部首领束不的“为建虏窖米,谋犯蓟西,”“虽有谍报,崇焕不为信!”(《国榷》卷九十)

5不战(纵敌长驱顿兵不战)

修锦州而丢朝鲜的问题,
对不救援朝鲜的借口是: “闻奴兵十万掠鲜,十万居守,何所见而妄揣夷穴之虚乎?我纵倾伍捣之,无论悬军不能深入,纵深入奚损于逸待之夷?”

事实上,在当时满人的全部正规兵力也只不过八万余人,能动员的兵力也只不过十余万,长期与满打交道的袁因何会不知?皇太极以八万攻朝鲜,再加上分驻各地的满兵,守沈阳的兵力确是不多;
  
  而袁所控制的义州距离沈阳也不过三百余里,何来深入?迫于朝庭压力,拖延甚久的袁终于出兵了。三月,先派水军五百支援东江,再以“关外三军营及前锋三营,抚镇标下四营,每营选精兵九百”,合兵九千,“进逼三岔河,为捣巢之举”。此后这九千兵马便一带停滞在三岔河,也不知道干什么,从此西线无战事,直至四月十八朝鲜战事结束。

6 其他罪名

援军四集尽行遣散 讨论此条的内容不多,但似乎是在北京保卫战中, 分配其他援军到其他地方去.
潜移喇嘛僧入城 无资料

首先仍认为袁崇焕是忠的. 通过先前赵率教, 满桂的全军(前者四千,后者五千)覆灭可看出, 明军的实力确实不如清军. 但这中间的差距,又和重金打造的关宁铁骑有多大呢? 致使袁一直避而不敢野战. 而其在北京保卫战中真正袭扰清军后方的策略(如果有的话)并为见有积极部署. 文中说袁只是巡抚之料, 似乎没错: 冤杀毛文龙, 资敌粮草, 失误放清军入关. 死是该死的, 只是可能并非崇祯本意, 而太监反间又或许真成了让人吃饱的最后一个包子. 少年英雄的崇祯自然也没能兼具识人用人之才. 唯可惜.

袁崇焕死因在以下

  一.崇祯皇帝急于求功而疏于谋局,刻薄疑忌之心甚重,尤其憎恨党争,犯了这点的人活不长,有明一代,动辄诛杀大臣者,以崇祯为最甚.他老祖宗太祖那是有计划有预谋的诛杀,两者不同.
  
二.袁崇焕上任时夸下海口,称五年平辽, 而且在被人提醒后不但不老实承认错误,而且以离谱的要求企图使崇祯知难而退。辽东15万人,他向崇祯要68万副铠甲。那里知道崇祯居然真的答应了。

  
三.袁崇焕杀毛文龙,最犯崇祯对大将擅权之忌,崇祯虽忍了,但也增加了对事功不济之后的怨恨.
 
四.毛文龙死后,后金无后顾之忧,从此常长驱直入关内杀掠,彰显袁错杀之过,以前后金不敢放弃后方入关的,因此,袁杀毛文龙等于自杀.

五.袁崇焕抗金日久,自然明白辽东事功不可急成,渐有以战求和之意,崇祯皇帝虽然暗下默许,但消息外传,伤却了面子,却是翻脸不认帐的. 这个在他任辽东巡抚时就这么认为的,但是当时袁就被皇太极玩了,明议和,暗打东江、朝鲜;

六.作为辽东军事总负责,袁崇焕深知漠南蒙古之要.亦作了许多争取工作,但没有后金的有效,又未采取得力防务措施,已巳年之变,后金军绕开宁远,乘虚而入喜烽口.而袁率宁远铁骑回防,不是把来犯之敌拒于蓟州至通州一线决战,而是率兵直趋京师城下,一则引狼入室,使得京师权贵财产受损,从而群起攻之,二则生出嫌疑.
  
七.阉党之案,崇祯钦定,终崇祯一朝,对翻案动向十分敏感.袁入狱后,崇祯因祖大寿等之功,有复用袁之意,然而阉党借机制造风波,又牵连到内阁辅臣钱龙锡,成为党争之祸,此案就此变质,不可挽回.
  
袁下狱也许是崇祯头脑发热,崇祯大概也只是发泄一下,毕竟他也说过查清楚后放袁出去的话,我以为当时是真心话。可是之后6个月里,袁的错误越查越多(不是罗织,是真的错误),甚至到了后金入侵时的粮草都是宁远流出的地步。

  
  崇祯可能这才第一次全面了解辽东的情况,也才意识到自己一开始就被人忽悠了,五年平辽根本不可能,而且局面比之天启年间还要糜烂。(林丹汗被灭,朝鲜被征服,东江被废) 在北京保卫战这件事上,如果说袁崇焕是忠的,很难说服人。首先满桂不能说打的不好,他比袁崇焕打的好多了。另外同样是明朝军队,袁崇焕是拿大银子砸出来的正规军,一万五千人和八旗侧翼两千人一接而溃。毛文龙那些屯田的难民军队反而几次打到了沈阳边上百里地,努尔哈赤都要连夜赶去驰援。对比之下,袁崇焕倾天下军饷养出来的关宁铁骑,也实在是太废物了。
袁崇焕两次抗旨卖粮草给束不的部支援后金,每一次后金的攻打都达到了目的。在明朝侦探到后金入侵军队的时候,袁崇焕上报朝廷说那是无危害的“和亲军队。他自以为高明和后金谈合,并且为了这个杀了毛文龙,毁了明朝基石。实在是明亡灭亡的大推手。
乾隆在一百年后忽然发现了“反间计”,不能不说是因为反清复明的声音从未停止过,民间对崇祯这位以身殉社稷的皇帝同情和追思。

袁崇焕从罪人到英雄,经历了太多的包装,以至于就算揭开真面目,也有人高呼受不了,坚决不相信。
战神一样的毛文龙是真的民族英雄,却蒙尘蒙冤,恶名横流。
历史有时候还真是让人只能感叹, 造化弄人
第3个回答  2012-06-27
明思宗在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初将袁崇焕逮捕入狱。囚禁审讯半年后,在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明思宗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及至城下,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罪名于三年八月碟(zhe)刑(分裂肢体)处死于西市,弃尸于市。
其实外因是清人离间,内因是朝廷内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6-27
1、等不到乾隆,南明时就已经平反了。不过来自敌人的平反,就看你怎么说了。2、至于那些罪名,全都可以两面解释,只能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来形容,别忘了袁只当了一年半蓟辽督师就下了狱,应付的又是辽东那个烂摊子,刚上任就遇到一场兵变,连毕自肃、朱梅这样的重臣都被乱兵吊打。神仙也不可能这么快把这团乱麻理清,尤其他的对手还是皇太极这样的厉害人物。3、袁崇焕对付的是2000护军?看看阿巴泰的传记,虽然攻打德胜门满桂部是皇太极亲统,但进攻广渠门的诸贝勒可是莽古尔泰领队,有名有姓的除阿巴泰外,豪格、多尔衮、多铎均在其中,是役阿巴泰还因为走中路有避敌嫌让大伙指责,这么一大票将领,带的才2000人?4、最后加一点,不要提什么袁崇焕箭射满桂。看看北京地图,满桂的德胜门在北京西北角,而袁崇焕的广渠门在北京东南外城东边,双方隔了几乎整个北京城。这得多大能力才能把箭射那么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