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冷战对第2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生产生了什么影响

如题所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的对比。战争后期,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这些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反法西斯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战后苏联实力的不断增强,及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说。他在演说中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此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就是所谓的“冷战”。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为了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美国开始实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为了控制社会主义国家,美英等西方国家还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遭到拒绝后,西方国家又公开支持东欧国家的反共势力,并在经济上实行封锁,甚至还准备武装“解放”东欧,恢复资本主义制度。

为了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美国还组织军事集团。1949年春,美、英、法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同年夏,条约生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北约的建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社会主义由一个国家扩展到十多个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形势,帝国主义力量遭到严重削弱。在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的形势下,东欧各国人民展开了反法西斯斗争。战争后期,东欧各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把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发展为人民民主革命。苏军追击法西斯军队进入这些国家,并控制了资产阶级武装,为东欧各国人民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在战争后期和战后初期,东欧建立的人民民主国家有: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在亚洲,蒙古、朝鲜、越南、中国也走上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加入社会主义体系,使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巨大变化,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

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进行民主改革。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后来又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步骤,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同时对有关国计民生的银行、矿山、大中型企业、交通运输等实行国有化,国家迅速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随着美苏关系的紧张,苏联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东欧各国共产党发展组织,把亲西方的资产阶级党派排挤出联合政府,建立起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

面对美英等西方国家封锁社会主义经济的情况,苏联与东欧各国加强了经济合作,缔结了一系列经济贸易协定,帮助东欧各国恢复和发展经济。1949年初,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六国在莫斯科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后来又有一些人民民主国家加入。这对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封锁,起子重要作用。

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和威胁,为了稳定东欧,使东欧国家进一步团结在苏联周围,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1955年5月,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八国政府首脑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同年6月条约生效时,正式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从此,在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冷战”开始后,美国通过北约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军事包围,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甚至以武力相威胁,导致美苏“冷战”局面的加剧。

杜鲁门主义宣布后,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主要地点。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分别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

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的北部和南部。1948年8月,朝鲜半岛南部建立了大韩民国。同年9月,朝鲜半岛北部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1961年,美国又在越南发动战争。

1962年7月,苏联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发射基地,以改变苏联在美苏核均势中的不利地位。接着,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很快发现正在古巴建设的中程导弹基地,又获得了关于导弹型号和数量的确切情报。10月,美国武装封锁古巴,美军进入戒备状态,并拦截前往古巴的舰船,听候美国检查。经过美苏两国的对峙和谈判,苏联最后从古巴撤走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1-29
美苏冷战争霸四十多年,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多方面的历史教训值得我们思考。

1.人类社会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战后,美国推行称霸全球的政策;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和实行大国沙文主义。美苏争霸是世界不得安宁的根源,美苏争霸的历史教训沉痛;世界人民必须永远坚持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害己。美苏争霸,进行军备竞赛,投入巨额军费开支。1970年,苏联军费的绝对额首次赶上美国。1977年,苏朕军费的绝对额为1300亿美元,同年美国是113O亿美元。美苏巨额军费开支,不利于内经济的发展。1980年,美国国债高达2600亿美元;苏联经济形势的恶化是其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

3.美苏争霸,使人类处于核大战的威胁之下。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几乎导致了美苏核大战。美苏两国的核武器能把人类毁灭数十次。但是,另一方面,美苏冷战争霸,两极格局对峙近半个世纪,并没有爆发世界大战和核大战,这最主要的原因是高科技显示出的巨大威力,特别是在当代高科技条件下如果发生核大战,不可能有胜利者,只有交战的双方甚至整个人类的毁灭。这使美苏双方都不敢轻意发动世界大战和核大战,只能实行核威慑。世界人民,包括美苏两国人民都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也使美苏不可能发动世界大战和核大战。

4.美苏争霸,都企图把自己国家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及其价值观念强加到别国社会之上,并要推广到全世界。这是以错误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来处理国家国际间的关系。我们必须认识并承认世界社会的多样性,统一性,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90年代初,美苏争霸的局面结束,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的多极化世界格局,是开放型的世界战略格局,较之美苏争霸的格局,是历史的进步,它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第2个回答  2008-01-29
冷战(1945年至1990年)简单来说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之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这个词起源于1947年4月16日伯纳德·巴鲁克在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的一次演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了东、西两大集团。这两大集团由于政治信仰不同,而处在相互敌视状态。由于双方军事力量都非常强大,拥有几百万军队和数万核弹头,运用这些军事力量,就可以将地球彻底消灭好几次,所以谁都不敢动用军事力量来发动战争。但是,他们都想削弱对方直到搞垮对方,所以就动用除军事行为以外的一切手段。这包括:经济封锁、政治供给、颠覆破坏、军备竞赛等。虽然两大集团之间没有直接响起枪炮声,但是,实际上他们却处在一种战争状态。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巴鲁克将这种状态成为“冷战”,以区别动用真枪实弹的“热战”。

冷战使世界格局发生了转变,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
不过,由于1991年苏联解体。现在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多强牵制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第3个回答  2008-02-05
世界格局向两极化发展,形成北约和华约两大对立的阵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相对抗。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采用除战争外一切敌对模式,美国妄图称霸世界。(去看9下历史教科书阿。。)
第4个回答  2008-01-29
俄美关系发展非常复杂, 但新冷战绝不可能发生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