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四字是谁的题字

“厦门大学”四字是谁的题字

鲁迅先生的字,但并不是鲁迅先生所写,而是从鲁迅写过的字中抽选出“厦”、“门”、“大”、“学”四个字。

1926年9月4日至1927年1月16日鲁迅在厦门期间曾寓居于此。在厦门大学任国文系教授与国学研究院教授,除教学外,还撰写了17万多字的著作。

为了纪念鲁迅,学习鲁迅,厦门大学于1952年10月创设鲁迅纪念室。纪念室设于集美楼二楼原鲁迅先生在校任教时居住过的房间。

扩展资料

1949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厦门市军管会于10月20日委派军代表吴强、肖枫接管厦门大学,组建新的厦大党支部。

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经济学家王亚南教授为厦门大学校长。

1951年,原省立福建农学院并入厦大,改成厦门大学农学院,原私立福建大学的政治、法律、经济三系并入厦大。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大调整。1952年院系调整前,厦门大学拥有7个学院。

厦门大学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学校早期建筑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被誉为“南方之强“、“中国最美大学”。 

截至2019年3月,厦门大学4个校区占地9700多亩,其中马来西亚分校约9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20多万平方米;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29个学院和15个研究院;1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有专任教师2662人,两院院士22人;在校学生40000余人,本研比约为1:1。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厦门大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7

“厦门大学”四字是鲁迅先生的题字。

厦门大学从鲁迅手稿中拼取出“厦门大学”四字。在厦大,鲁迅与许广平确立了关系。厦门大门独树一帜,集鲁迅的字。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牵头发起高校,中欧商校联盟创始会员,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福建省和厦门市重点共建。

厦门大学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

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学校早期建筑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被誉为“南方之强“、“中国最美大学”。

扩展资料:

厦门大学的南方之强

陈嘉庚先生在筹办厦门大学之时,于1920年11月发表了“筹办厦门大学演词”,就强调要把厦大办成“南方之强”。但是厦门大学作为“南方之强”被广泛了解,是在抗战时内迁长汀办学时期。

1940年8月至1941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举行首届和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学业竞试,厦门大学均名列第一,国民政府教育部全国通令嘉奖,厦大由此被广泛称誉为“南方之强”。然而,“南方之强”也并非仅指厦大的实力。“南方之强”一词出自《中庸》。

原文为:“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由此可见,校歌中的南方之强,意指一种“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的精神。意即用宽容大度来教育、对待他人,即使别人蛮横无理也不要报复;平和而不随波逐流,中立而不有所偏倚。

国家和平安定时不改变志向,国家黑暗动荡时也能够坚持理想和操守,至死不变。这种“南方之强”也就是厦门大学自建校起就确立的精神,一种独立自由,宽容公正,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中庸之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厦门大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27

厦门大学的牌匾是鲁迅先生的字,但不是鲁迅先生直接给题的字,而是在鲁迅先生过往的书作之中集字而来的。

连战曾为厦门大学题字,不过厦大仍然从鲁迅手稿中拼取出“厦门大学”四字。一方面是因为鲁迅先生曾于1926年9月至1927年1月在厦门大学任教;另一方面,厦大的研究学者认为,鲁迅最柔软的一面就在厦大——在厦大,鲁迅确定了许广平的关系。

早前,厦门大学的网站主页上也是用的“鲁迅体”,但现在已经变更为“嘉庚体”了(即出自于厦大创办者陈嘉庚之手),是从位于群贤楼前厦门大学奠基石上拓下来的。校方说,启用“嘉庚体”是海内外校友的一再提议,是厦大对校主陈嘉庚为厦大所做的贡献的一种缅怀和尊重。

扩展资料:

厦门大学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受林语堂先生邀请,鲁迅于1926年9月4日至1927年1月16日任教于厦门大学。

当时鲁迅在厦门大学任国文系与国学研究院教授,除教学之外,还撰写了17万多字的著作,其中就有我们很熟悉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厦大时期正是鲁迅与许广平两人确立恋爱关系的关键时期,他和许广平频频通信,著名的《两地书》主要写于这个时期。

现在厦门大学里还有鲁迅纪念馆,原本是设置在厦门大学集美楼二楼,就是原先鲁迅先生任教时居住的房间。现在是单独开辟了专馆,是目前国内唯一设在高校的鲁迅纪念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厦门大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7-26

是鲁迅写的,但这四个字并不是专门题写的。

它们是从鲁迅写过的字中抽选出“厦”、“门”、“大”、“学”四个字,组成校名题字。

新校门上启用“嘉庚体”校名致敬陈嘉庚。



扩展资料:

这是厦门大学15年来最大规模的改造,也圆了陈嘉庚先生“要让外国的轮船来往厦门港的时候,能从海上一眼就看到一所壮观的学府”的夙愿。如今,厦门大学不断扩展壮大,除了校本部的思明校区,还有漳州校区、翔安校区,还在马来西亚建了分校。

陈嘉庚修建厦门大学时,很重视校舍质量和人文细节。厦门大学已故教授何大仁当年是见证者,他生前告诉过郑启五不少关于陈嘉庚的感人细节。

厦门大学创办的初期,除了海路,没有别的路可通厦门。陈嘉庚便直接从集美乘小船到厦门大学校园“督工”,经常可以看到陈嘉庚拄着拐杖巡视工地。

陈嘉庚会关心校舍建设,不时用拐杖敲打建筑材料,还直接用闽南话向惠安石匠问这问那。

修建“丰庭第一楼”作为全校的女生宿舍时,陈嘉庚一再强调:走廊的采光和栏杆的高度要适合女生一早起床梳头或早读……

厦门大学不仅有建南楼群、群贤楼群、建南大礼堂、芙蓉楼群、嘉庚楼群等美丽的建筑,更有陈嘉庚先生的家国情怀。

陈嘉庚情牵桑梓,报国情深,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1913年,陈嘉庚开始在家乡集美相继创办十多所各级(类)学校。

1915年5月9日,袁世凯签订的《二十一条》生效。

6年后,1921年5月9日,陈嘉庚先生将这天作为厦门大学第一座校舍群贤楼的奠基日,就是为了提醒国人“勿忘国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厦门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厦门大学的人文情怀:陈嘉庚“面朝大海”夙愿得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7-26

是由鲁迅先生题字。

早前,厦大主页上用的是“鲁迅体”,不过,并非是鲁迅特别为厦大所写,而是从鲁迅手稿中拼出“厦门大学”四个字。新版主页上的“厦门大学”出自于陈嘉庚之手,是从位于群贤楼前厦门大学奠基石上拓下来的。

扩展资料:

厦门大学办学之初:

陈嘉庚先生在筹办厦门大学之时,于1920年11月发表了“筹办厦门大学演词”,就强调要把厦大办成“南方之强”。但是厦门大学作为“南方之强”被广泛了解,是在抗战时内迁长汀办学时期。

1940年8月至1941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举行首届和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学业竞试,厦门大学均名列第一,国民政府教育部全国通令嘉奖,厦大由此被广泛称誉为“南方之强”。然而,“南方之强”也并非仅指厦大的实力。“南方之强”一词出自《中庸》。

校歌中的南方之强,意指一种“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的精神。意即用宽容大度来教育、对待他人,即使别人蛮横无理也不要报复;平和而不随波逐流,中立而不有所偏倚;

国家和平安定时不改变志向,国家黑暗动荡时也能够坚持理想和操守,至死不变。这种“南方之强”也就是厦门大学自建校起就确立的精神,一种独立自由,宽容公正,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中庸之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厦门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厦门大学"校名"鲁迅体"改"嘉庚体" 今后两种字体并存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鲁迅逝世80周年 他在厦门大学的134天和鲜为人知的故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