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素质教育思想的理解

如题所述

有人认为素质教育理解为就是多搞些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多唱唱、跳跳、画画,就是少做作业、少考试。这就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误会,认为素质教育是不抓学习,只让学生玩,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将来考不上大学,成不了才,耽误前程。
有些学校校长,甚至主管教育的领导心里也没有底,既不能抗拒中央的决策,又不能不顾社会、家长的压力,只好来一个“两手硬”,课堂里扎扎实实抓应试教育,课堂外热热闹闹搞素质教育。有的还自鸣得意地说:在抓应试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
我认为,素质教育并不是抓什么,不抓什么,应该是对一个人的品质、修养、能力的综合培养。我的理解,素质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一个目标。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国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正面临着国民素质急待提高的问题。
二个“全”字,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正如上面提到的,教育的目标是要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既然是全体,就不能是少数。作为教育,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就是要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促进人的发展。这种发展决不仅仅是学会多少书本知识,考试中能得多少分的问题,而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已经不是生活在小农经济时代。我们的孩子将来要面对的是现代化,是整个未来的世界。教育应该为他们作好充分的准备。
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未来的世界怎么样?未来的经济怎么样?未来的科技怎么样?这一切都要靠他们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处理,自己去谋求发展。决不是今天在学校里学好几门功课就可以应付得了的。像过去那样,学好一门技术、手艺就可以谋生做事的时代早已过去了。
五个内容,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情趣审美素质,开拓创新素质。这就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素质教育决不是成天让学生玩而不要学习,正确地说,素质教育关心的不仅仅是文化科学知识学习一方面,而是关心人的全面成长。
这一、二、三、四、五就是我对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解。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点:
1、 指导思想不同。
素质教育立足于促进人的发展,应试教育立足于“人才”的选拔。
素质教育认为,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学生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促进其身心发展,使其尽快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应试教育则认为,学校教育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发现人才,加速培养,以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2、 目的不同。
指导思想本身就是目的。指导思想不同,目的就必然不同。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个性,培养能力,教给他们立足于未来社会的本领,对他们一辈子负责。应试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做准备。学校教学资源的配置、活动的安排、制度的制订都为这个目的服务,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就成为必然,各种奇招怪术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
3、 课程体系不同。
由于目的不同,课程的设置也必然不同。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会照顾到学生全面发展所需要的方方面面,不会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应试教育则不同,它是以考试为中心的,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那些不考的课程就根本就不设。为了逃避上级的检查,有些学校有两套课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4、 态度不同。
素质教育对待学生的原则是不能选择可以接受教育学生,只能选择学生可以接受的教育;应试教育则不然,视“学习尖子”为掌上明珠,关怀备至,甚至不惜一切拔苗助长,对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视为包袱,甚至歧视、排斥。各个学校一到学生考学时,想尽办法“分流”就是一个例证。
5、 教学方法不同。素质教育把学生当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试教育则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
素质教育认为,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我探究的过程,自我消化的过程。因此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是积极的参与者,教师的任务不仅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所使用的方法以启发式为主,自我体验为主,。应试教育则认为,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把老师讲的记住了,考试时能考个好分数就是好学生。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灌输式,机械训练,题海战术。
6、 评价方法不同。
素质教育坚持综合评价,过程评价,激励评价的方法。在具体形式上也使用考试的办法,更多的采用观察、展示、实践等方式,目的是检查学生在能力上的进步和发挥水平。一般采取等级加评语的方式来评定成绩。应试教育则不同。它以答卷考试为唯一形式,以试卷得分高低为唯一的好坏标准。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需解决以下问题:
1、 全社会急需对素质教育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这两种新旧教育观念正处在激烈的斗争阶段,旧的教育观念必然要被新的教育观念所取代。但是,旧的教育观念还有相当大的势力,在人们的思想中可以说是根深蒂固,要改变阻力很大。这也是中央的决策不能顺利落实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各种媒体本身在观念上有一个彻底改变,再在舆论导向上给素质教育的推进助一臂之力,促进全社会对素质教育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2、 各地区主管教育的领导和各个学校校长们的思想观念应该迅速跟上中央精神的要求。
素质教育决不是某一具体教学模式的改变问题,也不是仅仅教材更新的问题。它涉及到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安排、教育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彻底变革。不是学一个文件、听一个报告、做一下布置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有许多思想观念需要更新,也有许许多多实际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作为一个地区的领导,作为一校之长,对素质教育只是一知半解,对于许多实际问题不去认真研究,那只能是在报告、讲话中高谈素质教育,实际工作还是应试教育的老一套。
3、教师素质是关键
(1)、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敬业精神。
每一个当教师的人首先应该把教师工作当作事业,而不是一般的职业。如果是职业,那完全可以像普通上班族一样,按时上下班,备课、讲课、批改学生作业,完成上级要求的工作任务,到时领工资,养家糊口。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就不能这样, 首先要重新学习、深刻地反思。因为许多常规的做法、习惯了的东西有可能都要彻底改变。因为素质教育可以说没有现成的做法可模仿,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开拓精神。没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敬业精神是难以有所作为的。
(2)、要彻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光有事业心、责任感、敬业精神还不够。思想观念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要有深而广、专而博的知识、能力功底。
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知识量剧增,而且知识更新的速度异常地快。作为教师光有原先所学的那点知识远远不够用了。原先教学可以就课本而教,现在网络的出现使教师和学生接触新知识、新信息处在同样的地位上,教师还能以“学富五车”的知识权威自居吗?尤其在素质教育开放型教学中,教师没有足够的知识功底和本领,怎么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引路人?
(4)、要有良好的身心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创造性的事业,参与者必须要在以下几方面有良好的修养,否则也是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效的: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灵活的思维力;坚强的意志力;开放的性格;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这些东西,可以说,缺一不可。
4、家长的认识和社会的舆论的配合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在中国,尊老爱幼是两大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父母一旦有了儿女,就会对其倍加爱至,往往把儿女看作为自己生命的延续,是支撑门庭的希望。有了这样的思想,一方面,就是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千方百计让孩子过上好日子;另一方面就会完全从自己的意愿出发去管束孩子,设计孩子的未来,望子成龙甚至比自己成龙重要,孩子完全成了毫无个性的父母的附庸和替身。由于父母的理解成才就是上大学,只要能上大学,就一定将来有出息。因此,他们就用简单的方式去要求孩子、管束孩子,甚至以某种近乎残酷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兴趣和承受能力。他们对学校老师的要求也是只要把我的孩子的学习成绩搞上去,怎么都行。学校和教师为了满足家长们的要求,只能违心地大搞应试教育。超负荷地学习,死记硬背那些只有考试时才有用的知识,泯灭了孩子美好的天性。即使考上了大学,又是怎么样呢?就能达到家长们的期望了吗?现在许多大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应有的创新精神,进入社会,真正要干一番事业,许多事情几乎都得从头来。现在已经开始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是我们的社会中大学生太多了,实在是我们这种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们离社会的需要太远了。这种情况,教育界的人士开始有所醒悟,尤其中央早就下定决心要改革传统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但是,我们的家长们,我们的社会舆论离中央的精神还很远。在这种情况下,推进素质教育就变得难上加难。现在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校长要转变观念,学校教师要转变观念,家长和全社都有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观念的转变,社会舆论的转变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学校也好,教师也好,生活在社会中,工作又是为社会服务,一举一动不能不顾忌社会的反应。得不到社会认可和支持的任何举措,实施起来,阻力是难以想象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27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
一、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呼唤。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日益转向创新驱动。只有高度重视和发展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抢占发展主动权和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素质教育决定着国家的未来。
兴国必先兴学,强国必先强教。当前我们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差距,说到底是人的素质的差距。只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造大批一流的人才,才能加快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发展的质量,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素质教育关系亿万家庭的幸福。
在很多父母心中,子女是整个家庭的中心,特别是当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寄托了几代人的希望。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才能让青少年成为身心健康的人、人格健全的人、学有所长的人,每个家庭的幸福生活才真正有盼头。
四、素质教育也是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
我国教育发展正处在由全面普及向质量提升跨越的阶段,“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日益凸显。只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推动我国教育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