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为什么三次改元,改元前出现了什么事件

如题所述

汉文帝之时,由于受方士“望气术”伪造“祥瑞”征兆的欺骗,当了17年皇帝之后,不等新君嗣位,又宣布中途改元(即第二次改回元年纪年),因为当时还没有年号,两个“元年”太混淆了,只好把第二个“汉文帝元年”改称“后元元年”,以示区别。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嗣位后,又效仿他父亲,在位期间就中改元,而且改过两次元,便称为“前元”、“中元”、“后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02
汉景帝刘启 前元元年 公元前156年 乙酉年
汉景帝刘启 中元元年 公元前149年 壬辰年
汉景帝刘启 后元元年 公元前143年 戊戌年
改元与后来的年号还是有区别的,在年号之前是用王号纪年的,如秦始皇元年,无年号。然后按二年、三年往下推,一推到底,直到新王嗣位,才宣布改以元年纪年,所以叫做“改元”。
在计数概念中,“元”本来等同于“一”,但古人有个习惯,“言数多不云一”,故孔子作《春秋》,记王公即位的第一年为“元年”;记一年开始的第一月为“元月”;记第一月开始的第一天用干支纪日(后人称为“元旦”)。这种纪年的方法,被后世儒家视为“春秋大法”的重事加以宣扬,历代修史也都称一年为元年。所以,从先秦到西汉初,每逢改元之年,就意味着更换天子或诸侯,因为只有新王即位才能改元。
但是到了汉文帝之时,由于受方士“望气术”伪造“祥瑞”征兆的欺骗,当了17年皇帝之后,不等新君嗣位,又宣布中途改元(即第二次改回元年纪年),因为当时还没有年号,两个“元年”太混淆了,只好把第二个“汉文帝元年”改称“后元元年”,以示区别。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嗣位后,又效仿他父亲,在位期间就中改元,而且改过两次元,便称为“前元”、“中元”、“后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