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是属于那个市

如题所述

临洮属于甘肃省定西市。

因境内有洮河而得名。临洮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西部,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洮河穿城而过。截至2018年10月,全县总面积2851平方千米,总人口55.29万,有汉族、回族、东乡族等21个民族,下辖12个镇、6个乡,县政府驻洮阳镇。

临洮是省会兰州的南大门,县城距兰州市区80公里,是“兰白经济区”内重要节点城市。兰临、康临、临渭高速和212国道及省道309、311线穿境而过,是连接甘肃中南部与临夏、甘南两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必经之地和欧亚大陆桥经济带辐射圈内重点县区。

扩展资料:

临洮,古称狄道,地处古丝绸之路要道、唐蕃古道要冲,自古为西北名邑、陇右重镇,素有“彩陶之乡”的美誉。

秦献公元年(公元前384年),灭西戎部族狄,设置狄道县,为临洮建县之始。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设置陇西郡,郡治为狄道。  

东晋十六国时,前凉改置武始郡。

唐朝初期,置临州,后置狄道郡。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年),吐蕃连陷秦、渭、洮、临四军,狄道陷于吐蕃。

五代十国时期,仍属吐蕃所有,改称武胜军地。

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改武胜军为镇洮军,后升镇洮军为熙州,建置熙河路,治所设熙州。

金、元、明、清均置临洮府,府治狄道。

清乾隆五年(1740年),迁府治于兰州,建狄道州。

民国二年(1913年),降州为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狄道县为临洮县。

1949年8月16日,临洮和平解放。1949年7月,中央西北局决定设立临夏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临洮、洮沙二县属临夏分区。1950年5月,撤销洮沙县并入临洮县,划入定西分区。1961年12月,设立临洮专区。1963年10月撤销,划归定西专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临洮县

临洮县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0
  临洮地处东经103°29'至104°19',北纬35°03'42"至35°56'46"之间,在陇西盆地的西缘,青藏高原的东边;位于甘肃中部、定西地区西部、洮河下游;东向越山穿谷达渭源、陇西境,西向渡河过岭接康乐、临夏,南向翻山绕壑至漳、岷界,北向跨梁渡关抵兰州市。境内四山环抱,一水北流。

  临洮县城距省会兰州市仅100Km。甘川、兰郎等三条国道穿境而过,兰(州)临(洮)高速公路 2001 年正式开工建设,定新、甘大等省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城乡道路畅通,全县村村通了汽车。近年来,共投资3亿多元,进行了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城乡总面积扩至15.2平方公里,市政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上万门程控电话已并网开通,移动电话、无线寻呼、有线电视等通讯设施,功能完善,辐射城乡。洮阳、中铺两个省级乡镇企业和高新技术开发示范区基本实现了“三通一平”并具雏形;新添、玉井等 10 个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以撤县设市为目标,拟把临洮建成兰州的“卫星”城市,将为开放开发和招商引资创造良好条件。

  临洮,古称狄道,位于甘肃中部、定西地区西部、洮河下游,自古为西北名邑、陇右重镇,是古“丝绸之路”要道、陇上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彩陶之乡”、“文化县”之称,是“全国田径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花木之乡”、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国家退耕还林(草)试点县和国家花卉.....

  远在新石器晚期(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即有马家窑、寺洼、辛店文化,是甘肃仰韶文化发轫较早之地。据史籍记载,周安王十八年(公元前384年),秦献公灭西戎部族狄、桓,建立狄道、桓道二县,是临洮建置的起始。至秦绍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置陇西郡,郡治狄道。东晋十六国时,属武始郡。唐初,置临州,后置狄道郡。安史乱后,陷入吐蕃。五代时吐蕃置武胜军地。宋置熙州,治狄道。元、明、清均置临洮府,府治狄道。乾隆五年(1740年),迁府治于兰州,升狄道州,民国二年二月降州为县。民国十八年( 1929年),改为临洮县。新中国成立后,初属临夏地区,后属定西地区。1960年,成立临洮地区,不久裁撤,仍为定西地区辖县。

  临洮历来为控扼陇蜀的战略要地。秦筑长城以制南牧之患。蜀姜维出狄道以扰关陇,魏人据狄道,使姜维不能得志。唐哥舒翰镇边,宋王韶安抚熙河,均以洮河流域为必争之地。明徐达盛称熙河对经略湟鄯的战略作用。辛亥革命后,甘肃数次军阀争夺战中,临洮得失,关系兰州、临夏的安危。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王震司令员率军渡洮河,解放临夏、西宁,以侧翼迂回作战,配合解放兰州的战略任务。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发展,使全县经济建设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县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198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个翻一番的基础上,又于1996年提前四年实现翻两番,并于1998年提前两年实现了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到2000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亿元,比“八五”末增长57.9%,年均递增9.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02亿元,增长36%,年均递增6.4%;第二产业完成2.48亿元,增长75.8%,年均递增11.9%;第三产业完成2.5亿元,增长62.5%,年均递增10.2%;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八五”末的33.5:31.8:34.7调整为28.7:35.5:35.8;工业增加值达到7600万元,增长2.58倍,年均递增20%;农业增加值达到3.48亿元,增长14.8 %,年均递增2.8%;“九五”期间,最高年份1999年的粮食产量达到1.7亿公斤。

  哥舒翰,唐代名将,生于公元704年,卒于公元757年,他是突厥族哥舒部人,世居安西,轻财任侠,勇冠全军。他长期驻守巡防于边防重镇临洮一带,屡破吐蕃的进犯,收复黄河九曲。唐元宝六年公元747年),为陇右节度使,兼河西节度使,进封西平郡王。安禄山叛变时,哥舒翰统兵20万坚守潼关。当时他身体病弱,因受杨国忠猜忌,被逼出战,兵败残遭杀害,传诵千古的西人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就是歌颂他充满传奇色彩一生和光辉业绩的。

  矗立在临洮县城南大街的“纪功碑”,据考证为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所立,距今已有1240余年。青砖碑座托举着高大的碑体,碑正面刻文12行,为隶书,字体遒劲,笔力雄健。额刻有云纹和盘绕的蛟理,据传碑文为唐明皇御笔,只因长期的风雨剥蚀,岩石风化,仅存50余字。但拂去历史的尘封,浓缩哥舒翰悲壮人生的辉煌,都始终熠熠闪光,所以,常有人来此碑前瞻仰。

  张维(公元1889年-1950年)临洮人,字维之,号鸿汀。早年,他以诗文著称乡里,及后追踪乾嘉学派,致力于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诸氏之学。治学主明事理,重实用,迄后乃专力史志、金石之学,所著有关西西北史志,深有见解,为国内史学界所重视,他的辞条被列入40年代《中国名人图鉴》。

  海巅峡东依南屏山,南和康乐县接壤,距县城30多公里,海巅峡两岸绝壁千仞,峡口如蜿蜒银蛇,洮水奔腾,汹涌澎湃,其势如万钧雷霆,期间蕴藏着丰实的水利、森林、煤炭等资源。清代诗人吴镇这样写道“我忆临洮好,城南碧水来;崖飞高石出,峡断锁林开...”所以海巅峡又称锁林峡。

  近代王熙之《临洮金琐录》中略称,峡中东岸石壁有“摩崖”二字及“绍圣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毕工”十二字,列为两行,后列王存、王安刊记,大约五寸,均为正书,而州志卷一上记

  载“......今峡上有古篆字,盖宋金时所镌云”当为闻词。峡内东岸石壁上,镌四方形,五六寸孔甚多,昔曾于此建道,以通交通。海巅峡煤矿即在此,面积约40公顷,煤层厚约1米以上。现峡内距水面约1米的悬壁上,遗存杨继盛所撰《开煤山记》石刻一方,高约2米,全文为楷书,保存完好。

  如果在这里观赏洮河流珠,则更令人流连忘返。洮水流珠是洮河独有的奇观,堪称天下一绝。由于洮河上游山岩险峻,落差很大,三九严寒时节,溅起的水珠冻结为冰珠落入水中浮在河面而形成。每到严冬季节,北国大地银装素裹,洮水奔腾不息,一泄千里,河面上一簇簇的流珠滚圆晶亮、玲珑剔透,浩浩荡荡地随波而下,特别是冬日的早晨,旭日东升,朝霞满天,给洮河流珠镀上了一层火红的霞光,显得更为美丽、壮丽。

  清代诗人陈钟秀《泳洮河流珠》一诗曰:

  万斛明珠涌浪头,晶莹争赴水东流;

  珍奇难入俗人眼,抛向洪波不敢收。

  清代诗人王维新在《洮阳八景.洮河流珠》一诗中写道:

  冬日河流急,浮波珠粒粒。

  不劳象罔求,自有鲛人泣。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临洮属于甘肃省定西市,本人临洮人,申请最佳答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8-05
兰州市、有点抱大腿、临洮属于县级二级市、不信看身份证、甘肃省临洮县……我寄快递、在深圳、人家都说是临洮(zhao)市
第4个回答  2012-06-23
定西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