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很焦虑怎么办

可能是由于心里压力太大吧!现在是六月份底,我就感到很着急,很担心自己的考研,但是又静不下心来,学不进去,逼着自己看书,总是走马观花,很愁很愁,真的很希望自己能静下心来看看书,怎么办啊!?

焦虑也能成为簇拥你的一股内在生长力,但是过度的焦虑只会阻碍你前进的脚步。

偶尔泡图书馆,到闭馆点从里面走出来的时候,走在偌大而略显安静的校道上,旁边稀稀疏疏地有一些和我一起坚持到现在的陌生人与我擦身而过。

一个人走的时候,加上被突然灌入的凉风,脑子会一下子变得异常清醒,全没了刚才在里面的困顿之意。

走着走着,想起了一个今年已经考研成功的学姐跟我说过的话:

每天平平稳稳地扎在图书馆,重复着埋头面书的日子,抬起头想想未来又迷雾重重,每次一想到这些,突如其来的焦虑感就像潮水一样漫上来。

无处安放,让人压抑得很啊!

想了很多次后,自己会变得通彻一点了,因为知道焦虑感本就无处不在,很多或大或小的事情都会有潜在的焦虑感。就好比,前几天我在便签写下自己四月purpose的时候,看着一整页要完成的条条框框,也有焦虑感。同学为了参加一个项目比赛,马不停蹄地写策划时,她说:“自己的策划写了又改,改了又写,还是好焦虑,因为参加的都是大神。”

每个人都有焦虑,但不是每个人都懂得安放自己的焦虑。

但我觉得这种焦虑感也不全是坏的,有发觉“自己不够好”的焦虑,有怕“自己做不好”的焦虑,才会更用力地埋头苦干。刚刚好的焦虑之下所带来的紧张感有时候是会变成你的一种内驱力的。就像鲶鱼效应一样,一个人自身的焦虑会激发出更强的动力和进取心。

这是一种有效的刺激效应。

“除非我们以冷漠或麻痹自己的感性与想象力为代价,否则这种生命中的正常焦虑是无法避免的。”

这是《焦虑的意义》里面的一句话,我觉得很实在,很中肯。

既然生活中随手可拈来的焦虑感无法避免,何不以正确的方式把握它的尺度,让它成为你的推力而非阻力。所以,我们真的不必去排斥焦虑感,越躲藏它你越会深陷其中,反正你也避不了,早晚要面对。倒不如坦坦荡荡地直面考研考公、买房买车、毕业就业……种种这些所自带的焦虑属性。

直面焦虑,奋力博取,也许希望的空间更大。

心理学大师罗洛•梅也在他的书里《焦虑的意义》中对“精神健康就是没有焦虑”这一流行的观念提出了异议,我们现在看到这句话铁定也会存在很多的声音。

“精神健康就是没有焦虑?”这确实是很值得探究的问题,也是很多人不能苟同的问题。焦虑感本身是不可怕的,只是每个人的掌握力不一,导致它大多数呈现的是负面的情绪。适切的焦虑其实对一个人的活力、创造性成就是有着内在的积极关联的。

我小时候去钢琴考级的时候,坐在侯考室就会特别容易焦虑、紧张,手心直冒汗的那种。

有一次我的老师问我说:

“坐在考官面前弹琴你是不是特别紧张。”

“是的,”我毫不犹豫地回答。

“手抖”是无数弹钢琴人的死穴,对我以前的我来说更是死穴中的死穴,弹琴时候手完全是不受控于自己的,是一种想抑制但无法制止的无奈。

“我说老师我也不想焦虑、紧张啊,可是我控制不住自己啊!”

“老师无奈地对我笑了笑,他说他现在已经上台无数次,也算身经百战了。可他上台前也还是会焦虑的感觉,但他是不外露的。不管内心再怎么焦虑不安,表面也要不动声色。带点紧张感的演奏才不会让观众觉得你的音符呆板无奇。可是你也不能过于焦虑,让别人看出你的紧张,尤其是在考级的老师面前,表露出这种超过黄线的焦虑感是很容易搞砸的。”

但是啊,这种度,难讲究、难把握、难实行。

正所谓物极必反,这是很通俗的道理。

焦虑和和所反应的结果是呈现倒U字型的。一定的焦虑感会让你表现更加出彩,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但处于两级的焦虑感,往往取得的是不尽人意的结果,过高的焦虑下你会无措,甚至是让事情恶化,而太低的焦虑你又会丧失应有的动力。

而保持五分的焦虑感,正好发挥了它的最大限度。

生活就是用一种焦虑代替另一种焦虑,用一直欲望代替另一种欲望的过程——这样说,并非要我们永远都不要去努力克服焦虑,或不要努力去满足某种欲望,而是要求我们在努力追求的过程中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的任何一个目标向我们提供的一劳永逸的保证,按照目标本身的意思,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段话是朋友分享给我的,是出自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

我觉得换一种说法就是:“焦虑是你在自我创造价值时所要经历的必然迷惘。”

阿兰·德波顿的这段话越读越会觉得深意满满。在生活中,我们想要得到“焦虑感”的豁免权是不大可能了,但我们可以和“焦虑”握手言和,甚至是和平共处,把焦虑控制在对我们最有益的介度线上,切忌将“焦虑感”演变成“焦虑症”这一最坏的结果。

获取最恰如其分的五分焦虑感有两种方法:

· 建立起合适的边界

对于我们来说,焦虑感没办法消失,但它可以被降低,可能我们暂时还没办法将这种“焦虑感”掌握地游刃有余,可它总有被我们摸透的一天,而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有这么一个去维持的边界线。

· 有自己当下的“focus”

一个人感到迷茫、无所适从的时候往往是因为自己没有固定的方向去坚持,导致自己越来越不自信,无力感增强,就会产生焦虑。所以想让自己降低焦虑感,就要将自己注意力关注到当下自己能干什么?

可能还有,但我不知道了。

现在的你可能很清楚,也可能还不清楚,焦虑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部分,我们曾很排斥它,因为它给我们带来的总是最糟糕的部分,但其实,适当的焦虑也很有力量,它就好比是一根橡皮筋,如果我们拉得太紧,它会断掉;如果拉得不够紧,它的张力又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所以啊,焦虑感,五分刚刚好,零分动力黯然,十分就过犹不及了。

你现在还焦虑么

讲述温而不沸的成长生活微信公众号【时光之间】id:shiguangzhijian3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06

考研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复试临近,此时你们正在为战胜这场战争的大BOSS而奋斗着,面对考研焦虑的情况,我想跟大家分享三样具有魔力的法宝——进取心、平常心和自信心。


进取心。对于初试排名靠前的同学来说,我希望你们能有乘胜追击的雄心壮志,不要骄傲自满,警惕复试中的“黑马”;对于初试排名靠后的同学来说,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要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概,抓住机会亡羊补牢,一战成“研”。


平常心。焦虑是人们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要过多地去想事情结果,而是要放平心态,享受过程,积极备考。一旦你不再注意身上的焦虑,焦虑也会偷偷溜走。要知道,熟练是战胜焦虑的方法之一,反复练习、夯实基础,以平常心面对挑战。


自信心。在复试的过程中要保持自信。无数个日夜奋战,无尽的汗水努力,我们付出的一切终将值得满意的结果。相信自己,是追逐梦想的英雄,是驰骋疆场的将军。信心加持,以昂扬奋进的姿态冲关,势如破竹,考场上的你熠熠生辉。


同时无论考研结果如何我们还应该保持以下四种心理姿态:


和解。远离那些自我批判的声音,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与自我和解、与现实和解,接受已发生的事情。

接纳。接纳考研失利这一现实情况,这对每个人来说无疑是痛苦的,但我们要允许自己伤心难过,允许自己痛哭流泪,因为我们正在遭遇人生的低谷。

感恩。满怀感恩之情,感谢那个为了考研披星戴月、不负韶华的自己,感谢那些一起奋斗、互相支持的研友,感谢那段辛苦而又充实的时光。

沉淀。静下心来沉淀自自己,你所付出的每一份努力在未来的每天都会有回报,用一颗淡然的心审视自我,在宁静中积蓄力量,向着未来重新起航。

第2个回答  2022-02-06

考研焦虑的根本复习不进去,到了这一种程度,就是大器将成的预兆。只要劳逸结合,将自己心态调整好,应该考研很快就要上岸。




首先,没有深入复习就不会产生焦虑感。


这两年因为疫情的影响,高校研究生扩招,报考的人数也急剧增加,但是有很多人被这个人数吓怕了,其实其中有不少人纯粹是裸考。不少本科生至少开始了长达一年的复习备考,甚至有些少数人从大一开始就目标很明确。


世上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只有投入了才会觉得有差距,才会产生焦虑感。学习不认真,就不会知道自己原来还有很多不懂的东西没有掌握着。这种情况下就容易产生焦虑感。这种焦虑感是很正常的,存在于我们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件事情上面。



其次,没有深入复习就不知道自己的差距。

从中学时代就开始了选拔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也是选拔性考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人的一生就不断地从中考开始分流,从高考开始分流,从研究生开始分流。在这种选拔性考试的过程中,认真学习才能不被淘汰,当然也带来焦虑感,毕竟每个人升学的目标有高有低。


本科阶段的学习,偏向于素质教育,学好专业理论知识,训练好专业技能,掌握过硬的就业本领,为走上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这种状况使得本科生们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不再去追求精益求精。除非想获得各种奖学金以及保研推免的资格。



再次,只有深入复习才会觉得身心疲惫。


深入学习之后,你就会发现与别人的差距。与本班同学进行比较,你总会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可能是前三名,在综合测评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得分也不可能是前三名。与同专业同年级的同学进行比较,你也会发现自己并不是前列的佼佼者。

放到全国范围内来进行比较,你也不可能是名列前茅的佼佼者。这就需要加大学习的力度,消耗掉自己的主要时间和精力,维持的时间越久就会觉得身心疲惫。

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然后知不足,要想弥补这个不足,超越自我,必然要花大气力,长时间地坚持一定会觉得身心疲惫。



最后,能感觉到焦虑说明是一个目标明确的人才有的正常反应。


能够感觉到焦虑,说明你用功了,说明你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花在学习上了。试想一下,吊儿郎当,复习没有复习的样子,学习没有学习的态度是不可能产生焦虑感。在知乎上曾经遇到这样一位网友说,考研之前只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就考上了,后来我了解了一下,原来他是著名的某985高校的高材生,这就很难怪了。


解决这种状况的途径非常简单,就是做到劳逸结合,善于释放自己。通过与别人的交流,获知两人之间的差距,互相学习,互相研讨,互相推动。这一点尤其重要,也是很多人复习备考过程中常常不愿意去做的。闭门造车,永远是夜郎自大,井底之蛙,怎知鸿鹄之志!

第3个回答  2022-03-15
老话说,高兴也是一天,悲伤也是一天,你先放平心态,咱们是要考上研究生,但是没必要把他当作人生的一切去小心对待,这样你就会变得很敏感和脆弱,心态上就容易崩溃!记住没上考场前,一切都是都是在练兵,允许自己出错,但是错了之后必须总结并提高(比如英语阅读总是错,是单词问题,还是理解问题!)归根结底,你的计划不合理,根本不知道要做什么,做计划把今天重要的“硬骨头”放在前面啃可以避免学习中的大敌---拖延症(因为困难所以拖延),一天要有二到三项花大时间的“大菜”,然后剩余时间可以可以加入一些“甜点”(背单词啊,画逻辑图啊,提高完形技巧等),让内容充实起来!再加上每天晚上对自己完成情况的总结以及明日的计划,绝对第二天动力十足,收获满满。
第4个回答  2012-06-24
你将考研看的太重了,考研不是未来唯一的出路。焦虑的解决方式有很多,建议你复习时,前一天就给自己第二天的复习定个计划,最好能够具体到早上几点起来?几点吃饭?几点开始复习?几点结束?早上要完成哪些任务?等等下午和晚上一样。特别注意:给自己定的计划一定不能盲目,不要追求过多的复习量,那样你每天就会复习不完,你就会更加焦虑。更多考研经验请到百度空间。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