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生活在水洼里的昆虫叫什么名字?

如题所述

鲎虫,俗称王八鱼、水鳖子、王八盖子、马蹄子,别名三眼恐龙虾。   是一类小型的甲壳动物,属鳃足纲,背甲目,现在已知的大约15种鲎虫都是淡水鲎虫,栖息在湖泊、池塘中,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中国只发现丰盛鲎虫1种。鲎虫的大背壳呈椭圆形,腹部细长,柔软灵活。长尾巴成叉状。体长大约有100毫米,共分成约40节,还有些叶子一样的附属
鲎虫(4张)肢体。有些肢体多达70多对。   鲎虫是典型的水底栖居动物,主要食有机体的碎屑,或者捕捉小的水生物和它们的幼虫。鲎虫的卵有很强的生命力,不怕干旱,池塘水和湖水干枯许多年以后它们的卵还会存活,等有水以后还会孵化出来。它的卵属于休眠卵,可在地下休眠1-25年不等,当条件适宜的时候,便会终止休眠,幼虫破壳而出。可以孤雌繁殖   鲎虫最早出现在距今约2亿年前,比恐龙还要久远。和它同一个时期的有叶之介。   鲎虫,20年前在内蒙古东部就有发现,当地人不知是何物,抓来喂鸡;克拉玛戈壁滩里有分布;有山西、河北地区长大的人们自述小时候曾抓过很多;
另据网上信息说宁波也有。山东半岛现在依然有生存,在黑龙江省也有发现,因此合理推断鲎虫在我国广泛分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22
哪里是什么马陆?风马牛不相及!这叫“鲎虫”,详情请上网查询。
第2个回答  2012-06-21
马陆
 马陆(millipede),也叫千足虫。马陆隶属节肢动物门多足纲倍足亚纲。国内各地均有发生,除草坪外受害植物还包括仙客来、瓜叶菊、洋兰、铁线蕨、海棠、吊钟海棠、文竹等一些花卉植物。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倍足纲(Diplopoda)动物。世界性分布。倍足纲与其他数纲动物常合称多足类。马陆约10,000种,生活于腐败植物上并以其为食,有的也为害植物,少数为掠食性或食腐肉。特征为体节两两愈合(双体节),除头节无足,头节後的3个体节每节有足一对外,其他体节每节有足2对,足的总数可多至200对。除头4节外,每对双体节含2对内部器官︰2对神经节及2对心动脉。头节含触角、单眼及大、小腭各一对。体节数各异,从11节至100多节,体长2~280公釐(0.08~11吋)。除一个目外,所有马陆有钙质背板。自卫时马陆并不咬噬,多将身体蜷曲,头卷在里面,外骨骼在外侧。许多种可具侧腺,用分泌一种刺激性的毒液或毒气以防御敌害。
  倍足纲包括常见于许多花园的种类,如土马陆(Julus terrestris, 有时作Iulus terrestris)其体长为25公釐(1吋),原产於欧洲,已引进北美;体光滑的种俗称切根虫(wireworm)。有的马陆无眼,颜色鲜明,如25公釐长的温室马陆(Oxidus gracilis)。最醒目的常见种之一为美国东南森林中的美洲山蛩(Narceus americanus),长10公分(4吋),有黑、红两色。
  生物学特性马陆性喜阴湿。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土块、方块下面,或土缝内,白天潜伏,晚间活动危害。马陆受到触碰时,会将身体卷曲成圆环形,呈“假死状态”,间隔一段时间后,复原活动。马陆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茎、嫩叶。马陆的卵产于草坪土表,卵成堆产,卵外有一层透明粘性物质,每头可产卵300粒左右。在适宜温度下,卵经20天左右孵化为幼体,数月后成熟。马陆1年繁殖1次,寿命可达1年以上。
  
马陆
马陆(maln)(Prospirobolus)无脊椎动物,多足纲,倍足亚纲,山蛩虫科。身体分头和躯干两部分。躯干部能区分出短的胸部前4节和长的腹部。体长圆而稍扁,由25~100多体节组成。长约20~35毫米,暗褐色,背面两侧和步肢赤黄色。头部有触角1对,大颚1对,小颚1对。眼为聚眼。躯干近20节,第1节与头部愈合,第2~4节各有1对步足和1对气孔,自第5节开始,各有2对步足和2对气孔。一般在第5、7、9、10、12、13、15~19节两侧各有臭腺孔1对。从发生看,成倍的步足和气孔,是由于2个体节愈合的结果。昼伏夜出,多栖息潮湿耕地、或枯枝落叶堆、瓦砾、石堆下,行动缓慢,常成群游行。生殖孔1对,在第2对足基部。植食性,多食腐殖质,有时也损害农作物。当受惊动时,身体常卷曲成盘状。我国各地多有分布。
  马陆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分解者,马陆摄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据初步估算,马陆对 落物的分解量约占请地区年平均啁落物量的0 21 马陆对同一种、不同腐解程度的叶片摄食量不同,对半分解凋落物的摄食量大于对未分解凋落物的摄食量。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马陆的生意效率l小同,其同化效率随温度爿高而降低.而粪便串卿I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不同林型下个体数量分布不均匀。通常,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在土壤的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 马陆的个体数量季节变化明显,以夏末最多,冬末最少。
  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重要的分解者,马陆是土壤动物中的常见类群,主要以凋落物、朽木等植物残体为食,是生态系统物质分解的最初加工者之一。对大型土壤动物的饲养研究在国内外均有报道 ’ ,但对马陆所作的研究在国内尚未见到;通过对马陆的生态分布鼓摄食量等的研究,探讨并揭示r该类群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分解过程中的功能.
  千足虫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这么多足的。出生的幼虫只有7节,蜕皮一次增至11节,有7对足;二次蜕皮后增至15节,有十五对足;经过几次变态发育后,体节逐渐增多,足也就随之增加。
  当然,其他还有许多种类的千足虫。有的身体较小,才2毫米长;和大马陆相比,它们的足少的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