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辱骂成人孩子犯法吗(法律人士进)

我的爸爸有时候喜欢用很伤人自尊心的话来伤害我,我不知道中国有什么法律可以保护我的。就用很简单的举例:我姐某天很迟没有回家,他就冲上来骂我一顿,骂的话是很伤人自尊心的;我从小学到现在成年一直受家庭的辱骂,我不知道在中国有没有法律保护我这样的类似的孩子,我并不是要去告他,只是想知道法律有没有规定这些条例,怕以后这些问题升华后,我都不知道用什么来保护自己。

父母辱骂成人孩子,损害了孩子的名誉权,是犯法的。轻微的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情节更严重的话,构成诽谤罪,诽谤案件属于自诉案件,当事人可以找好证据,直接去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法律分析
侵权人通过语言暴力等行为,使别人社会评价降低,给其带来精神压力或者精神损害的,构成名誉权的侵害。侵权人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侵害别人名誉权的行为属违法行为,受害人可以因此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损失。侵害名誉权立案标准是: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别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别人人格,毁坏别人名誉的行为。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特定的人是指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没有特定的人,则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谓的受害人了。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该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公民一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与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第一千零二十八条 民事主体有证据证明报刊、网络等媒体报道的内容失实,侵害其名誉权的,有权请求该媒体及时采取更正或者删除等必要措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您好。
你小时候,你爸爸就骂你,如果你现在是未成年人,那就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当然是有法律的。

但您现在是成年人,您已经是一名真正的公民,而不是一个孩子了。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追问

请问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虽然是规定了禁止侮辱,可是如果是要判刑怎么判的,是不是法律中的 公开道歉 啊。我不是想告,想弄明白这些,因为我爸爸骂的不是别的,比如:你怎么不去死啊?这类的话。

追答

嗯,但是你爸爸不是对你的人身进行攻击,他并没有打你,也就是没有侵犯您的人身健康权。
骂你是对你的精神受到伤害,所以不会判刑,而是要对你进行精神上的赔偿——精神损失费。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0-05
不算犯法。我国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个社会的风气都会不好,比如扶哪些摔倒的老人,他或她不但不谢还像疯狗一样讹人说是你把它摔倒了,朝你索要医药费,事实上如果他讹人时所要的钱数有超过刑法规定的,他或她是要坐牢的,但你看那个讹人的东西被检察院起诉了?这就是社会之风不正!因为我国从来就很少有晚辈追究长辈责任的传统。而且电视媒体也从未谴责过恩将仇报的老人
第3个回答  2019-08-20
在某种程度上,是不能算的。因为这个中国的某些传统有关。大部分父母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可以随便自己怎么来管:这一方面是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现在中国家庭教育有待完善的。当然每个人有自己的权利,在父母管教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没有考虑到孩子的自身权利的。譬如人格权就是很好的体现,而这在某些程度是违反法律的。而作为我们的应该体谅父母的善意,多沟通。学会更好的和家人相处!
第4个回答  2012-10-06
根据最高院司法解释,辱骂他人可能构成诽谤罪,但是有条件限制。诽谤罪是情节犯,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诽谤罪,予以立案追究。

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不知你是否达到上述损害程度,而且家庭内部问题估计适用和解手段更合适些。作为子女我认为避免见面即可,不至于非要对簿公堂,请慎重考虑。

参考资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侮辱,诽谤罪立案标准的司法解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