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经常献血,对身体好吗?谢谢!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13
经常献血对身体不会有影响!
以下是关于献血的一些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献血知识之——献血与健康
1、献血会使人“伤元气”吗?
不会。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另外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一个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10%,献血后储存的血液马上会补充上来,不会减少循环血容量。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就会补上;血浆蛋白质,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也很快就恢复到原来水平。人体的血液在不断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献血后,由于造血功能加强,失去的血细胞很快得到补充。所以说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更不会“伤元气”,反而会有利于健康。

2、反复献血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吗?
可以。有关专家对反复献血组2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22例的血流变学各项均值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反复献血组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均较正常值明显降低,而尤以红细胞压积最为明显,提示反复献血组的血液粘滞性下降;而急性脑梗塞患者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正常值高,提示脑梗塞患者存在着高粘血症。因此,反复一定量的献血会使血液粘滞性下降,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积极的意义。

3、为什么经常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
因为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反馈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4、经常献血可以降低血脂吗?
人们由于体力活动的减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内积存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好多人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俗称“血稠”。“血稠”的结果就是脂肪一层层的附着在人们的血管壁上,最后导致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形成心脑血管病。而经常献血, 减少了体内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再通过正常的饮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释,血脂就会随着下降,也就减轻了动脉硬化的隐患。

5、为什么说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机关干部和脑力劳动者更应该献血?
由于长期缺乏体力劳动和生活水平较高,实际上很多机关干部和脑力劳动者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的状态。通过查体可以看出。很多人年轻轻的就得了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而献血可以预防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因为献血后通过正常饮水,使自己的血液稀释,使血脂降低。这样:既有利于自己,又间接造福于社会。

6、献血可预防心脏病吗?
可以。据芬兰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证实,适量献血对部分健康成年人(特别是男性成年人),竟有意想不到的预防心脏病之效!专家对居住在芬兰东部的20000余名成年人作了试验调查,结果发现,与经常献血者比较,从不献血者的心脏病发病率竟要高出2倍之多。专家们对此解释说,人体血液中含铁过高会明显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血液中含铁较高者与较低者相比,3年内患心脏病的可能性要大出1-2倍),而适量献血恰恰可使血液中的含铁量大为降低。英国营养基金会科学部主任玛格丽特的研究结果也与上述研究结果不谋而合。她分析说,血液中过剩的铁和铜都会起到加剧血中脂肪氧化的作用,而血脂氧化恰恰是导致心脏病的重要因素。芬兰医生们已发起一场“低铁饮食”运动,要求吃含铁较低的食物。此外最好每年献血一次(献血量为400毫升),这既有利于他人,也有利于自己,堪称“一举两得”之美事!

7、为什么说适量献血有益长寿?
按规定献血,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还会刺激人体骨髓造血器官,使其始终保持青春时期一样旺盛的造血状态,收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并能防止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据报道,有人对66岁以上的332名曾献血者与同样条件的399名未曾献血者作了比较,结果曾献血者存活率显著高于未曾献血者,献血总量较多的存活年龄还较长。

8、长期定量献血对骨髓象有影响吗?
骨髓象的变化直接影响血液的质量和献血者的身体健康。作为献血员,长期、定量献血后,对其骨髓象影响如何,这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献血员共同关心的问题。为追根求源,在1989年12月至1990年11月之间,有关专家调查了107例在1~25年间的献血员。其中男性55人,女52人;汉族96人,回族11人;职 业分别为工人7人,农民90人,市民10人。献血间隔3个月,献血量300毫升(少数400毫升),常规制髓片,瑞氏染色后分类500个细胞,求其平均值、标准差,然后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提供的骨髓象参考值作比较,发现除红细胞系统外,其余无显著性差异。就是说骨髓中除红细胞系统代偿性增生外均未影响其他造血系统。这说明长期定量献血对骨髓无影响。

9、献血会引起贫血吗?
不会。因为献血只是血液的暂时少量减少,很快就会恢复正常,不影响人体血液的再生功能。而贫血是一种疾病,对于患有贫血病的人在献血查体时,就会被检查出来,这种人是不能参加献血的。

10、多次献血后体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变化吗?
为了解多次献血对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如何,有关专家选择了献血年限在3~21年,献血10次以上,年龄21~49岁的30人,其中男女各15人,与20名从未献过血的、体检合格的正常人作对照,测定了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表明多次献血者除骨髓造血功能比对照组较旺盛外,细胞免疫功能无差别。
另有专家以淋巴细胞转化率(SI)、白细胞介素-2 (IL-2)及自然杀伤活性(NK)作为免疫功能指标,对75例10年以上长期献血者及35例初次献血者进行比较,两组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经过长期献血后,细胞免疫功能这3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对血液质量没有影响。

11、献血会减少大脑的总供血量吗?
为了解献血对大脑总供血量的影响;有关专家随机抽检了80名献血者(男性38人,女性42人,年龄18~50岁。其中首次献血者40人,献血1~5年、6~28年者各20人。体检合格,每次献血间隔至少3个月,献血400毫升平均5分29秒均无献血反应),应用彩色经颅多普勒仪(TCD)检测献血者献血前后的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并对不同献血年限献血者献血前后脑底动脉血流速度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不论是首次还是长期献血者,只要未发生献血反应,献血400毫升对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不会有影响,亦不会减少大脑的总供血量。

一 献血者体格检查标准
1. 年龄:18-55周岁。
2. 体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
3. 血压:12-20/8-12Kpa,脉压差:≥4Kpa(千帕)。或:90-140/60-90mmHg, 脉压差:≥30mmHg。
4. 脉膊: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分。
5. 体温正常。
6. 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7. 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8. 四肢无严重残疾,无严重功能性障碍及关节无红肿。
9. 胸部:心肺正常(心脏生理性杂音可视为正常)。
10.腹部:腹平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二、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暂不能献血。
1. 半月内拔牙或其他小手术者。
2. 妇女月经前后三天、妊娠期、流产后未满六个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满一年者。
3. 感冒、急性胃肠炎病愈未满一周者,急性泌尿道感染病愈未满一月者,肺炎病愈未满三个月者。
4. 某些传染病:如痢疾病愈未满半年者,伤寒病愈未满一年者,布氏杆菌病愈未满二年者, 疟疾病愈未满三年者。
5. 近五年内输注全血及血液成分者。
6. 较大手术后未满半年者,阑尾切除、疝修补术、扁桃体手术未满三个月者。
7. 皮肤局限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一周者,广泛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两周者。

三、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献血
1. 性病、麻疯病和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 肝炎病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丙型肝炎抗体阳性者。
3. 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发作过敏患者,如经常性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单纯性荨麻疹不在急性发作期间可献血)。
4. 各种结核病患者,如肺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及骨结核等。
5.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各种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心肌炎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6.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支气管扩张肺功能不全。
7. 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如较重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肠炎、急慢性肾炎以及 慢性泌尿道感染、肾病综合症、慢性胰腺炎。
8. 血液病患者,如贫血、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各种出、凝血性疾病。
9. 内分泌疾病或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如脑垂体及肾上腺病症、甲亢、肢端肥大症、尿崩症及 糖尿病。
10.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病患者,如脑炎、脑外伤后遗症、癫痫、精神分裂症、癔病、严 重神经衰弱等。
11.寄生虫病及地方病患者,如黑热病、血吸虫病、丝虫病、钓虫病、囊虫病及肺吸虫病、克山 病和大骨节病等。
12.各种恶性肿瘤及影响健康的良性肿瘤患者。
13.做过切除胃、肾、脾等重要内脏器官手术者。
14.慢性皮肤病患者,特别是传染性、过敏性及炎症性全身皮肤病,如黄癣、广泛性湿疹及全身 性牛皮癣等。
15.眼科疾病患者,如角膜炎、虹膜炎、视神经炎和眼底有变化的高度近视。
16.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胶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
17.有吸毒史者。
18.同性恋者、多个性伴侣者。
19.体检医生认为不能献血的其它疾病患者。
第2个回答  2015-10-25
经常献血是有好处的,不会有坏处:
1,献血对心脑管系统有良好的远期影响。 人们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力活动的减少,体内积存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并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俗称“血稠”。“血稠”的结果就是脂肪一层层的附着在血管壁上,最后形成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而经常献血,减少了体内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再通过正常的饮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释,血脂就会随着下降。 坚持适量献血可减少血液中的所有成份,减少比例最大的是血铁和蛋白,还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使血液流速加快。供氧量加大,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能有效降低动脉硬化、血栓和脑血管意外及心肌梗塞等病症。
2,可预防、缓解高粘血症。科学家们运用血液流变学与血液动力学对血液与献血的关系作了研究,发现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特别是单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可使血液粘稠度明显降低,加快血液流速,脑血流量提高,从而达到缓解或预防高粘血症,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3,男子献血可减少癌症的发生率。体内铁元素含量过低易患缺铁贫血及行动迟缓,过高则适得其反。人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机率就提高,适量献血可以预防癌症。该文还提到,女性因月经周期失血损失了一定量的铁质,故未发现女性的铁含量与癌症发生有明显关系。
4,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而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实际上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5,经常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因为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刺激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第3个回答  2006-10-13
科学研究表明,正常成年人体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左右,一个50公斤体重的人,约有血液4000毫升,在一般情况下,约有20%~25%的血液在体内备而不用,只有当特殊情况下才释放出来参与血液循环。我们一次献血200~400毫升,才只占总血量的5%~10%,显然对身体是没有影响的,而且献血后人体能迅速恢复血液的相对稳定,如血液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类可由组织液渗入血管内,1~2小时就可得到补充,血液中的蛋白质则由肝脏合成,200毫升中的蛋白量只相当于6个鸡蛋所含的蛋白量,很易补充。同时正常人体每时每刻都有一定数量的血细胞衰老死亡和不断有新的补充,不献血时血细胞会照样衰老死亡,献血后反而刺激人体造血功能更加旺盛,使血液更具活力,尤其是对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因此适量献血对身体还是有利的,是一件利国、利民和利己的大好事。

其他回答:
合理献血决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这无论从科学论点或献血者的自我感觉均说明了这一点。从血量上看,每个成人全部血量大约在4000 ml左右,献血一次为200~400 ml,不足全部血量的5%~10%,科学测定,健康人一次失血10%以下极少引起症状。所以健康人适量献血不会影响健康。

我们身体在造血和贮备血方面均有很强的代偿功能,生命在于活动,一个健康机体的血液循环也不例外,自始至终处于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进程;同时,机体的血液也并不是在满负荷情况下运转,真正参与血液循环的只占全身总血量的80%,其余的均存在肝脾等“人体血库”中。定量献血后,贮血库中血液会立即释放,在不影响机体功能的前下,短期内可得到完全补充,国内数万计的献血实践告诉大家,即使一个人一年献血2~3次,每次200~400 ml,对人的健康也不会有影响。

其他回答续:
正如上面回答者所说,合理献血不会影响健康。鲜血还能把我们的爱心奉献给那些需要关爱的人,所以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当然,为了保险,我们应该到正规的医院或采血站去献,以避免在献血的时候被感染上病毒。

其他回答续:
“人过三十不宜献血”没有科学根据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教授 马明信
《家庭医药》2002年12月号

血液常被誉为“生命之河”,正常人一刻也离不开它。但是,对于献血,在民间却流传着“年轻人不应该献血,尤其是还没有结婚的人”、“人过三十不宜献血,否则易患高血压或贫血”等种种说法。为此,山西省的刘心宇等读者感到有些纳闷,献血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应该说,上面的说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也说明许多人对于献血缺乏更多的了解。事实上,我们国家对献血极为重视,也为之做了大量工作。为了规范献血,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1997年12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并于1998年10月1日正式施行至今,对献血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证作用。
什么是献血呢?《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献血就是由健康成年人献出少量(一般为200毫升,最多不超过400毫升)血液去挽救他人生命的一种高尚行为。
那么献血会不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育呢?科学研究表明,正常成年人体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左右,一个50公斤体重的人,约有血液4000毫升,在一般情况下,约有20%~25%的血液在体内备而不用,只有当特殊情况下才释放出来参与血液循环。我们一次献血200~400毫升,才只占总血量的5%~10%,显然对身体是没有影响的,而且献血后人体能迅速恢复血液的相对稳定,如血液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类可由组织液渗入血管内,1~2小时就可得到补充,血液中的蛋白质则由肝脏合成,200毫升中的蛋白量只相当于6个鸡蛋所含的蛋白量,很易补充。同时正常人体每时每刻都有一定数量的血细胞衰老死亡和不断有新的补充,不献血时血细胞会照样衰老死亡,献血后反而刺激人体造血功能更加旺盛,使血液更具活力,尤其是对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因此适量献血对身体还是有利的,是一件利国、利民和利己的大好事。所谓“年轻人不应该献血,尤其是还没有结婚的人”和“人过30岁后不宜献血,否则易患高血压和贫血”等说法是无科学依据的。
当然身体不符合献血条件的人,如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或贫血等,是不宜献血的,献血对这些人的身体可能会有不利的影响。
第4个回答  2006-10-14
献血对身体有害吗

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合理献血决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这无论从科学论点或献血者的自我感觉均说明了这一点。从血量上看,每个成人全部血量大约在4000 ml左右,献血一次为200~400 ml,不足全部血量的5%~10%,科学测定,健康人一次失血10%以下极少引起症状。所以健康人适量献血不会影响健康。

我们身体在造血和贮备血方面均有很强的代偿功能,生命在于活动,一个健康机体的血液循环也不例外,自始至终处于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进程;同时,机体的血液也并不是在满负荷情况下运转,真正参与血液循环的只占全身总血量的80%,其余的均存在肝脾等“人体血库”中。定量献血后,贮血库中血液会立即释放,在不影响机体功能的前下,短期内可得到完全补充,国内数万计的献血实践告诉大家,即使一个人一年献血2~3次,每次200~400 ml,对人的健康也不会有影响。

同时,献血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身体检查,符合标准者方可献血,既保证献血者的健康,又保障受血者的安全。

《献血法》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