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几年的发展变化有哪些?

科技、航空、活动等变化

    孩子上得起学。

2004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3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年。但教育从业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7.2%,教育投依然严重不足。2006年,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将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财政性教育支增长将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长,教师工资、生均公用经费等逐步增长,办学条件差、运转困难、教育乱收费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到2010 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将接近100%。   

2.看病心里舒畅。

过去的5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突破了靠政府单一发展的模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但医疗体制、机制还存在着诸多障碍,公立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严重,小病“大处方”、“滥检查”,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面将扩大到40%,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将得到进一步遏制;国家将落实必要的经费,支持乡卫生院和县医院的建设,为农民提供安全、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将为城市低收入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保障。    

3.支起“保护伞”。

2005年前10个月,我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80万人,“十五”期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000万人的目标已提前实现。但我国已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期,今后几年里,每年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将达到1300万~1400万人。今后,企业不得集中将富余人员推向社会,国家也将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指标体系。“十一五”期间,将新增4500万个就业岗位。一些歧视性就业协议将被禁止。优化就业环境,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3.居者有其屋。

2005年,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多部门联手出击调控房地产市场,市场秩序得到好转。但对普通百姓而言,商品房价格仍然“高高在上”。随着中央稳定住房价格政策的陆续实施,房地产市场将朝着遏制投资、控制投资、引导合理消费、稳定房价的预期目标方向发展,投机性购房行为将得到遏制,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将会得到更多关注,房价将在更大范围与百姓对接。  

4.老有所养。

统计显示,全国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险费19年增长119倍。但目前我国公共养老覆盖面只占总人口的15%,一部分退休人员生活窘迫,农村老人基本不享受社会保障。随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为重点,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将逐步扩大。国家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越来越多的人将过上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生活。

内容拓展:中国经济的两条基本线索:  

一条线索是独特的要素组合优势。中国的经济增长,依托于一系列基本要素的组合:世界上最大的潜在或现实的市场;大量的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的存在和流动,使劳动力成本被压到较低水平,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价格也被控制在相当低水平;较为完整的工业基础体系和逐步完善的产业配套条件;勤劳、节俭、进取的民族传统和文化;尤其是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在国际范围内,这些要素条件在一个国家同时出现是少见的,就规模而言,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另一条线索是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从产业角度看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主导产业的出现和带动,而这些主导产业是由市场需求,最终是由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的。上世纪80年代,主导产业是轻工、纺织等。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直接原因是出现了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新一代家电产品、房地产、股票等一批新的主导产业,90年代末经济乏力,2002年下半年经济形势又出现变化。起先导作用的是住宅、汽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子通讯等行业,从而拉动了一批中间投资品性质的产业和基础行业的增长。   

把这两条线索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看到经济模式的基本架构。第一条线索是从空间上观察的,可以看到多种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基本要素;第二条线索是从时间上观察的,可以看到主导产业的依次出现。把这两条线索结合起来看,消费结构升级产生巨大需求,多种基本要素的组合形成供给,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主导产业的依次出现和更替,拉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09
1.新中国成立和发展,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2.外交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打破西方国家孤立我国的局面

3.香港,澳门的回归

4.近几年来航天事业的发展,神州飞船的陆续升空,载人航
天技术的日趋成熟.

5.经济,军事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6.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等

7.还有就是加入世贸组织,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以及在2000悉尼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取得的优异成绩.
8.三峡工程完成。
9,计算机科学发展很快,目前已经研究出运算最快的计算机天河1A号
第2个回答  2012-10-07
提问者问题问的似乎不怎么妥当。提问中国的变化是指哪方面的变化,比如人民生活水平、国内教育环境、国内生态环境的变化、国内民众的文化修养、等等等等。没有讲清楚,就要让人来回答的确是有点难度。

简单地的到政府网站上查应该方便一点。通了几条路,有什么政绩。。。。

  中国其实一直都是处在变化之中。尤其是在近几年,我国的变化是更甚从前。
  全世界的目光自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以来就不断的被中国所吸引——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经济成就,更由于中国政府机构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虽然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以及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目前,中国政府的国际形象已基本趋于一个负责任的国际性强国(虽然目前中国并不是很强)。

中评社香港12月13日电/新加坡《联合早报》今天发表题为“中国急剧变化的五年”的社论,指出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中国和外部世界都有一种期盼与怀疑交织的复杂心情。既有向往和憧憬,又有焦虑和不安。在所有世贸成员当中,恐怕只有中国的入世才使得这种矛盾心理显得格外强烈。 <BR>社论指出,五年时间瞬间即逝,中国与世贸之间的关系早已跨越了当初的起点。回首既往,目睹当下,相信所有人都会有这样的基本认识:从任何一个角度看,中国入世都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性事件。这不只是因为全球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突然加入了汹涌澎湃的13亿人口,而且更因为中国和世界都因此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而这种变化将贯穿于整个二十一世纪。 <BR>作为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后来者”,中国加入世贸之后却迅速地后来居上。在短短五年时间里,中国经济和市场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不仅使世界为之瞩目和震惊,而且还对当今和未来的全球秩序发挥着重要影响。 <BR>社论表示,就在入世后的几年时间里,中国的经济规模接连超越了多个老牌工业国,包括意大利、加拿大、法国和英国。目前中国仅居德国、日本和美国之后,其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目标,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BR>由此开始,由七大工业国一直唱主角的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这是人们在五年前所没有料到的。 <BR>社论指出,当然还远远不止于此。在入世之初,中国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贸易国,但今天却已经变成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体之一;当初,其外汇储备只相当于新加坡或台湾,但今天却超越了曾经一直名列前茅的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当初,其货币还不受重视,甚至受到歧视,但今天人民币却在国际贸易和外汇市场上变得炙手可热。所有这些,似乎都在瞬间发生。 <BR>然而,中国入世五年来最深刻的变化,还在于整个社会的变迁。 <BR>社论称,在主观上,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参与乌拉圭回合的谈判进程,到后来决意“叩关”和入世,其初衷都是为了发展经济,尽快与世界接轨,以便与先进国家分享发展经验和机会。但从中国社会的变化和趋势来看,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大大促进了它在价值观上与外部世界相融合的进程。 <BR>不论在政治、外交上,还是在公民的权利意识上,中国社会内部的变迁也是有目共睹。其中最为主要的是,中国看待外部世界的新思维和新角度,中国公民对自身以及对外部世界的重新发现,就是最具根本意义的变化。虽然幷非在一夜之间发生,但入世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激发因素。无论对中国自身还是世界,其积极意义都比经济发展更为深远。 <BR>因此,五年之后再看当初的入世,特别是中国几代领导人为把国家带入世界先进潮流所作出的巨大努力,人们自然会心生感慨。从更高的层次来说,对过去五年的回顾,应该能促使中国社会以更加客观和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未来,看待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包括以何种形态来对待世界上的先进思想和社会形态。 <BR>社论表示,就外部世界而言,从中国入世五年来的变迁中,可以更深入地看出中国崛起的意义和影响,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正确的对应措施。新加坡作为东亚地区的一员,就更有必要这么做。而前天在南大成立的中资企业研究中心,就是朝这个方向迈出的最新步骤。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05

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有哪些

第4个回答  2018-06-24
孩子上不起学,因为大人们没地方挣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