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四五岁的小孩称作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10-06
因该是垂髫。
第2个回答  2012-10-06
孩提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有: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1
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
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
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100岁乐期颐。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
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看你要男孩的答案,还是女孩的答案了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7-04

古代五岁孩子称为垂髫。

垂髫,古时汉族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

1、孩提: 2~3岁的儿童。指代幼儿时期。

2、垂髫(tiao):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

3、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

4、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5、束发:男子十五岁。

6、及笄:女子十五岁

7、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8、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9、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10、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11、花甲、耳顺:六十岁。

12、古稀:七十岁。

13、中寿:八十岁。

14、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

15、期颐:一百岁。

扩展资料:

古人对老师的称谓:

师长: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

夫子: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

山长:是历代对山中书院的主讲教师的称谓,其出处源于《荆相近事》。五代十国时期,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受业者众多,蒋维东被尊称为“山长”。

此后,“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元代时,各路、州、府都曾建有书院,设山长。

明清沿袭元制,乾隆时期曾一度改称院长,清末仍叫山长。废除科举之后,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

师傅:古时老师的通称。“师傅”一词原本是太师、太傅、少师、少傅等官职的合称,因为这些职位负责教习太子,所以师傅也成为老师的代称。

师父:古代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所以也将老师尊称为师父。

西席:也称西宾,是对教师的一种尊称。其来源为这样一个典故:汉明帝刘庄当太子时,曾拜桓荣为师,登皇位后,他对桓荣仍十分尊敬,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听桓荣讲经。汉代席地而坐,室内座次以靠西向东为尊。

汉明帝虽贵为皇帝,仍然给桓荣安排坐西面东的座席,表示对启蒙老师的尊敬,此后,“西席”或“西宾”就成了对教师的尊称。

师保:原为古代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员,亦师亦保,统称“师保”。

宗师:原为掌管宗室子弟训导的官员。

教授:如今的教授一词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职称,但在古代太学中则是讲学的博士。

助教:在国子监任教的教师。西晋咸宁二年立国子学,始设助教,协调国子祭酒、博士传授儒家经学。此后除个别朝代外,国子监中都设经学助教,称国子助教、太学助教、四门助教、广文助教等。

学博:原为唐代府郡的学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垂髫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代“老师”都有哪些称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5个回答  2012-10-06
垂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