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欧洲有骑士、日本有武士,中国有什么?

如题所述

题记:强中更有强中手!欧洲骑士与日本武士终于受到了中国军人的挑战……
引子.谁优谁劣
“骑士”这个名词在欧美古典书籍中出现的次数已不可胜计,现代人对它并不感到陌生。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传说中那些拥有高贵的血统的欧洲骑士总是披着锃亮耀眼的盔甲,手持长矛、身挂宝剑,驱使着战马从古老的城堡中疾驰而出,到处锄强扶弱,凭着勇敢赢得永不磨灭的荣誉。
骑士总是与尚武、忠诚、英勇、追求荣誉等词语联系在一起。骑士的光辉形象成了当代西方大量文学、音乐、戏剧、影视等艺术作品创作的源头,成为人们心目中仰慕的偶像。而“骑士精神”几百年来一直在西方影响深远,支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流传至今。甚至有学者认为西欧在近现代史中积极向海外扩张与其文化上受到好战的骑士精神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东方,日本的“武士”也与欧洲的骑士一样尚武,他们都拥有忠诚、英勇、追求荣誉等相似的价值观。然而,日本武士集团所信奉的“武士道”毕竟是植根于东方文化的土壤之中,因而也有与西方文化迥然不同的特点。例如在日本武士之中流行的“舍生取义”式的自杀,这就是欧洲骑士难以做到的(因为基督教禁止自杀)。
古老的“武士道”与“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的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黩武穷兵的日本军方不甘心在太平洋地区一败再败,不断组织一些少壮的飞行员编成“神风特攻队”,驾驶着战斗机向美国舰队发动自杀性攻击,这种被现代人视为疯狂的行为生动地显示出“武士道”仍然对那时的日军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力。
古代军队的制度多种多样,既有中央政府统一指挥的正规军,也有隶属于封建主的封建武装,而骑士与武士属于后者。一直以来,东西方的文化界人士都喜欢将欧洲的骑士与日本的武士相提并论。例如日本的电影大师黑泽明所导演的两部以日本战国为背景的电影——《蛛堡巢城》与《乱》,其实是改编自以英国为背景的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与《李尔王》。可见,黑泽明是一位非常乐意与国际接轨的导影,他总是努力将日本历史文化以西方人熟悉的方式进行包装推销;总是不厌其烦地向世界解释着日本武士与欧洲中世纪的贵族骑士一样优秀。这与日本明治维新之后长期奉行的“脱亚入欧”的国策是一致的。而最近在国内公开翻译出版的由美国学者里奥.布劳迪所著《从骑士精神到恐怖主义》一书中,也喋喋不休地将欧洲的骑士与日本的武士相提并论(具体的例子还有很多,本书后面的内容还要提到)。[2]
培育出“骑士精神”与“武士道”的社会制度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根据一些专家语出惊人的论断,欧洲的骑士制度与日本的武士制度可能有助于产生“发达的工业资本主义”。[3]他们强调指出骑士制度与武士制度之所以具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先进性,是因为它们都源于“封建主义”。在封建社会中,国家权力分散,地方上大小诸侯(这些家伙通常具备骑士或武士的身份)林立(例如九世纪晚期的法国有二十九个封建政权,而到了十世纪又增加至五十五个[4]),封建主们保持着相对的独立,上至君主、下至各路诸侯形成金字塔式的等级制度。上述专家们坚称只有在君权得到限制的封建社会才能顺利催生出资本主义社会。
专家们认为当今世界,除了“欧洲及其海外定居区之外”,只有日本才获得了“发达的工业资本主义”,而“日本以仿效欧洲模式的近代化过程之所以较为顺利,原因之一正在于日本的前现代社会形态与西欧相似”。[5]例如一位名叫佩里.安德森的西方学者认为在广大的亚非国家的历史中仅仅只有日本才有过类似于西欧的封建生产方式的封建社会。[6]
就这样,西欧与日本的封建社会似乎天生就被赋予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神圣使命,骑士与武士的头上无形中被人为地戴上了一圈耀眼的光环。
封建社会是否真的能催生出资本主义社会,这个问题留到后面讨论。现在要谈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中是否存在过类似西欧与日本那样的封建社会。
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秦朝统一六国后,中国没有出现过类似于西欧的封建社会。他们指出中国古代流行的是君权至上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7]言下之意,在中国,君主的权力是难以受到束缚的,而在西欧与日本,君主的权力受到封建主们的制约。
然而,也有另外一些专家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封建社会存在于中国古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例如秦朝统一六国之后是封建社会,一直到了清代还是封建社会。当然,这种封建社会具有中国本身的特色,与西欧的封建社会有着显著的差异。
事实上,在中国漫长的古代史中,既有实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朝代,也有实行封建制度的朝代。同时还有这两种制度并存的朝代。
汉语“封建”(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文中“封建”这个词就是来源于汉语),本意是指远古商周时代的分封制度。那时的国王将土地与人民分封给自己的子弟以及亲属。受封者成为贵族,这些人在封地有政治管理权,战时有出兵协助君主的义务(有点像骑士与武士)。但到了东周,封建制度就与“群县制”并行(“群县制”通常是指在君王的直属之下由各级官僚管理的地方行政区域,这与由贵族治理的封建制有重大区别)。因为群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所以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在天下大力推行群县制,并以群县制为基础实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封建制也就日渐衰落了。
然而,从汉代起,封建制又有了复兴的势头。例如西汉、两晋南北朝、元明等朝代的一些君主在实行群县制的同时,也实行将部分土地与人民分封给同姓亲属或功臣勋戚的封建制,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话来形容,就是“一国两制”(汉高祖刘邦与明太祖朱元璋等开国皇帝都这样干过)。
通过翻阅各类史籍,可以知道类似于欧洲骑士及日本武士那样的封建武装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事实就摆在面前,秦代以后的一些朝代,除了有中央政府直属的常备军之外,各路诸侯还拥有直接听命于己的部属,甚至有些兼并大量田地的地方豪强趁机发展起带有封建性质的私人武装。例如东汉的豪强地主就热衷于招徕流民为部曲,以保护自己的庄园。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私兵亦比比皆是,即使西魏、北周通过各种措施将私人部曲收归中央管辖,但仍然存在乡兵等私有性质的军队。唐高祖李渊取关中之时,鄠县的平阳公主曾经发动庄园的佃奴为部曲予以响应。而唐朝经历安史之乱后,地方上的将领权力膨胀,导致各种藩镇林立,极大地削弱了中央对地方武装的控制能力,逐渐形成了事实上的封建割据。唐朝灭亡,地方上实力较强的藩镇将领公开称王称帝,陆续建立起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分裂的局面,史称五代十国。每当天下大乱之时,私兵便有方兴未艾之势。好像后梁魏博镇将领杨师厚就拥有数千名骁勇善战的私兵,这些私兵有较高的地位,而且待遇优厚,号称“银枪效节军”。至于战乱频繁的宋、元、明、清等朝代,同样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存在着封建势力以及私人武装。
特别要指出的是,元明两朝的军队曾经同欧洲的骑士及日本的武士交过手,正因为如此,本书才专门叙述元明军队同欧洲骑士及日本武士作战的历史。然后再在大量史实的基础上,对这些不同地区的军事集团所依赖的政治制度、经济基础进行研究,对他们的生活习惯与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之处,试图做出谁优谁劣的结论,以供读者参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19
中国古代有门客,刺客,死士,部曲,侠士,这些人统称为:“士”。(不是士大夫)
中国的士文化起源于东周,也就是春秋战国。秦朝以前,中国处于分封制的封建社会,各诸侯王的大臣都会招揽门客,为己所用。
按照西方的说法,战国有著名的四大封建主,也就是战国四君子,一度蓄养门客上千人。
秦朝统一中国,建立君主专制的封建帝国,国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为了维护皇帝权力和中央权威,秦朝以后,历代帝王频繁地打击地方豪强,监察朝廷内部,中国的士文化逐渐走向衰弱。
不过士也并没有完全消失,而变成了部曲,府兵这一类的私人武装。
即使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仍然有这些“士”的踪影。比如,明末,戚继光的戚家军,李成梁的辽东铁骑,清末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的私人武装。
通俗一点就是:
秦朝以前的“士“,叫门客,对标武士。
秦朝以后的“士”,叫部曲/侠士……,对标浪人。

浪人也是武士,只不过居无定所,无主孤魂。
侠士也是士,也不过是居无定所,无主孤魂。

这些人都要受时代大势影响,君主专制的开始就是武士,骑士,侠士的末路。

现在中国所谓的武侠,仙侠,玄幻本质就是中国“士”文化的体现,及变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