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40年后,美穗子和她的家人来看望聂将军的情景,并写下来。=拜托了,今天星期六一定要写出来。

如题所述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续写

一位从日本千里迢迢赶到中国的40来岁中年妇女在四处打听聂将军的下落她就是当年被我国十大元帅之一的聂荣臻将军从战火中救出来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

美穗子这次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的目的就是探望并感谢聂将军的救命之恩。美穗子来到聂将军的家门口,轻轻地敲了几下门。一声:“来了!”门就开了,在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个白发苍苍、慈眉善目的老者。他仔细看了看,这就是40年前救过自己的聂将军,虽然聂将军因时光的流逝,没有当年的气宇轩昂、威风凛凛的样子了,但是他的和善可亲和慈祥却没有因时光的飞逝而改变。美穗子立即热泪盈眶,激动的说:“聂将军,你还记得我吗?我的第二次生命就是你冒着生命危险救下来的!”聂将军沉默了一会,兴奋地说:“你就是当年被我从战火中就出来的那个爱吃梨的小女孩吗?”美穗子字当即连声应道:“恩,恩!”聂将军把美穗子请进屋,谈了几个小时。到了吃饭的时候,美穗子就请聂将军到了一个大饭店包房里,请他吃了一顿。

离别时,美穗子含着泪对聂将军说:“聂将军,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在此,我可以叫您一声‘父亲’吗?”聂将军同意了。美穗子就含这泪告别了聂将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05
时间如白驹过隙,眨眼间,40年已经过去了。当年的那个跟在荣臻将军身后活蹦乱跳的美穗子,如今,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但是,时间却冲不走聂将军与美穗子两人之间的回忆。

1980年,一个美穗子与聂将军都至今难忘的一年。在这年的7月14日,美穗子带着她的孩子前往中国看望她的恩人。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两人相见了。此时此刻的聂将军脸上早已没有了当年的英姿飒爽,剩下的只有岁月留下的痕迹罢了。尽管如此,美穗子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聂将军,她那双注视着聂将军的眼敛内溢满了泪花,她快步走到聂建军跟前,两人的手紧紧地握着,好久都不愿意松开。美穗子松开手了,她泪流满面地双手合拢,高举额头,跪了下来,为将军行了一个礼,这是日本的最高礼节。聂将军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伸出颤抖的手,不断地抚摸着美穗子,时光仿佛又回到了过去。

许久,两人才坐了下来谈话。80岁的老人用布满了皱纹的双手比划着:“想当年,你还是那个只有这么高的小姑娘,刚被抱来指挥部时双眼写满了恐惧,过了不到两天,你呀,都成天跟在我后面,可亲热啦!”“是呀!想不到事隔多年了,我们还能相见,看到了您,我真是感叹时间过得这么快呀!”

临别时,美穗子再次流下了热泪,说:“请你保重好身体呀!有空一定要来东京访问。”聂将军说:“我会了,你的心我领了,从地图上看很近啊,但是老了,没机会了。”

夕阳下,两人的情谊早已跨过了国与国的边界,他们之间的情感不仅感动了我们,更为中日的友谊建起了一座桥梁。 时光如梭,转眼间,40年已经过去了。当时才只有4岁的美穗子现在已经成为三个孩子的妈妈了,但是,时间并没有冲淡美穗子对聂将军的感激和思念之情。终于有一天,美穗子带着她的孩子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看望聂将军。
此时的聂将军已经不像以前那样英姿飒爽了,岁月在他的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他的头发已经花白,脸上的皱纹清晰可见。但是,不管相貌改变了多少,美穗子仍然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就认出了聂将军,她注视着聂将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秒、两秒,泪水模糊了美穗子的双眼。“聂叔叔,我是美穗子,聂叔叔!!”美穗子向着不远处的聂将军用练了一遍又一遍的中文喊道。
聂将军先是一愣,随之而来的惊喜立刻充满了他的心,“哎,美穗子,我终于又见到你了!”聂将军用颤抖的声音说道。美穗子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水溢满眼眶,她冲下了汽车,朝聂将军奔去,聂将军幸福地张开双手,脸上依旧是当年慈祥的表情。继而,两个人紧紧拥抱在了一起,激动的泪水从美穗子和聂将军的脸上滚落下来。车里的孩子见到这幅感人的画面,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冲出了车,围着聂将军一遍一遍地叫道“聂爷爷!聂爷爷!”看着那三张天真可爱的笑脸,聂将军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哎,哎!”地答应着……
聂将军和美穗子的情谊已经跨过了万水千山,他们之间的深深情感不仅仅感动了我们中国华夏子孙,更为为中日的友谊建起了一座桥梁,和平之鸽在空中飞翔……

当金色的秋风掠过人们的面颊,阵阵雁鸣划过湛蓝的天空,枫叶火一样映红了北京的大地,美穗子的信越过重洋,飞到了聂荣臻将军的手上:四十年后,她要回来了……
早晨,阳光洒满了整个院落,魁梧的梧桐树、艳丽的枫树在晨光中闪烁着光华。两鬓斑白的聂将军挺直腰板,屹立在树下,久久凝视着手中的一张照片。照片已经发黄,上面:一身军装的聂将军一脸慈祥的微笑,怀抱着一个年幼的女孩;身边,扎着马尾辫的美穗子一手抓着梨子,一手紧紧拽住将军的马裤,睁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正亲热地望着他,不知在说些什么呢?聂将军摩挲着照片,喃喃地说:“四十年了,孩子,你还好吗?战争的阴影早已散去了吗?”
“咚咚”,敲门声打断了将军的沉思。警卫员跑过去打开门。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站在门口,白皙的脸上,一双依然明亮的大眼睛早已抑制不住满眶的泪水,。她紧紧地盯着聂将军,似乎不认识他,又似乎早已熟悉了他,一步一步,直向他走来,还没到将军身边,“扑通”一下跪在地上,呜咽这吐出两个字:“将军——”就泣不成声了。聂将军的眼睛湿润了,他拉起美穗子,慈爱地擦去她脸上的泪水,仔细端详着,说:“没变,没变!孩子,你还是那么可爱!”
两人拉着手坐下来,美穗子指着身后的两个孩子说:“这是我的孩子。”又指着一个中年男子说:“这是我丈夫。”两个孩子用清脆的童音喊道:“爷爷!”中年男人一弯腰,深深地鞠了一躬,恭敬地问候:“将军,您好!”美穗子激动地说:“为了今天,我们全家学习汉语,今天,我们等得太久了。”她忽然站起来,伸进怀里,掏出一个用丝帕包着的小包,一层层打开,露出一个精致的镜框,框里是一张发黄的照片。她 珍重地捧到聂将军面前,说:“将军,这是我们当年分别时的照片。四十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带在身边。一看到它,我就想起你。因为您的善良,因为您的大度,才有了我们姐妹的今天。它是我们全家最宝贵的东西。今天,我把它也带来了,感谢将军的救命之恩!”美穗子又一下子跪在地上,后面的家人也一齐跪下来。聂将军激动不已,赶紧拉起他们,回首遥望蓝天,低沉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呀!每一个
第2个回答  2008-03-18
聂荣臻同志以博大的胸怀拯救了日本阵亡人员的女儿,感动了侵华日军,更感动了日本人民,也从另一方面揭示了中日民间友好的真谛。
回顾上世纪历史,翻开尘封的往事,在65年前的华北大地上,发生过一段“将军救孤”的动人故事。1940年8月,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对日寇发动了规模巨大的“百团大战”。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聂荣臻所率领部队的两名战士从炮火中救出两个日本小姑娘。

聂将军得知后,亲临看望,并指示一定要将两位小姑娘送回日军驻地。
时光荏苒,时代巨变。1972年,中日恢复外交关系,两国进入了新时期。1980年5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位抗日老战士的文章《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将这段故事公之于众,引起了热烈反响。日本媒体对聂将军在40年后还记挂着日本小姐妹十分感动,很快就找到当年的姐姐,就是住在日本宫崎县都城市的美穗子。随后,中日友协盛情邀请美穗子一家访华,年过八旬的聂帅于1980年7月14日在北京接见了美穗子一家。此事成为中日友好的又一段美谈。

风霜催人,又是25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姑娘”生活得好吗?她与中国还有交往吗?记者近日专程前往都城市采访。
将军唤起少年记忆
都城市地处九州岛南端。今年1月,它与周边4个町合并后,成为一个拥有17万人口的城市。年仅35岁的长峰诚市长热情地谈起聂将军救助日本小女孩的佳话,以及都城市与中国的交流。记者在都城市国际交流促进室河野室长和日中友协都城支部长来住新平先生的陪伴下,走进了美穗子的家。
美穗子家住梅北町,靠近马路,独门独院,外面是她家经营的小五金店。这是一栋典型的日式家居,房前长着数株修剪齐整的松树和南方特有的铁树,院子里铺着碎石子,质朴清洁的院落显示着主人的勤劳。
美穗子和丈夫昭男笑着出来迎接,把我们引进客厅。房内摆满了中国朋友送的诗画和纪念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聂帅接见美穗子全家时的照片,以及写给美穗子夫妇的“为中日友谊贡献力量”的斗方,聂帅送的两扇山水屏风装饰在客厅间隔的拉门上。《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作者姚远方赠送的诗作挂轴也放置在客厅里。
美穗子原姓加藤,婚后随了夫姓改姓“栫”。她个子不高,皮肤白皙,穿一件普通花衬衫,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美穗子笑着说,“我1936年7月10日出生在中国,现在都快69岁了。”她丈夫昭男在一旁说,“不知为什么,她到中国时经常被人说长得很年轻。”
宾主入坐后,大家自然谈起了往事。美穗子说,她们姐妹获救后,被送到石家庄的石门医院。不满周岁的妹妹瑠美子因消化不良不幸死去。她本人于1940年10月被伯父平安带回日本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美穗子在穷困的家庭环境中长大,饱尝了人间苦难。她说,因为是战争孤儿,小时候经常受欺侮。由于贫穷,一直边上学边干活。中学毕业时想进纺织厂干活,却因为没有双亲没被录取。
她说,与丈夫昭男是在农业协同会打工时认识的,那时昭男身体很弱,但为人可靠。1956年,20岁的她结了婚,婚后两人共同经营起小五金店。昭男插话说,美穗子为人朴实坚强,刚结婚时觉得她表情很忧郁。自己身体一直不太好,多亏了美穗子照料。1990年,昭男得了脑梗塞,现在家调养,每天要服用11种药。美穗子有3个女儿,都已出嫁。她还有7个外孙,有一张全家福照片,是在参观聂帅展览时照的。

于劫后余生的经历,美穗子说,“小时候听祖母讲过父母都被卷入了战火,自己记忆不甚清楚。因此直到1980年,她对自己的身世不愿多想,渐渐也都遗忘了,是中日两国的报道和事后的调查唤起了幼时的记忆。”美穗子在1980年6月写给聂帅的信中说,“据伯父讲,我被八路军领走,后又送回来了……回国那阵子,我常常向祖母讲起‘吃梨’和‘坐挑筐’等事情。”
故地重游一往情深
美穗子回忆说,是姚先生的报道改变了她的生活。《解放军》报副社长姚远方写的《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发表后,引起两国新闻界的关注。
最先找到美穗子下落的是日本《读卖新闻》。该报记者通过一系列调查找到了与中国报道情节相似的加藤清利一家,但仍无法证实美穗子就是那位“小姑娘”。该报记者拿着中国通讯社发的聂将军与幼女在一起的照片,找到已改姓的美穗子。美穗子觉得照片中的小姑娘也许就是自己,当时前往中国认领美穗子的伯父也觉得“很像”,还说他当年听美穗子讲过“吃梨和高粮米,被放在篮子里”的故事。这些与中方提供的情节完全一致,证实了美穗子就是当年的“日本小姑娘”。
将军救孤的美谈传开后,美穗子接到上百封来信,并连续接受记者采访,成了热门新闻人物。随后中国使馆王公使寄来了中日友协邀请美穗子一家访华的请帖。怀着激动与不安,美穗子全家在1980年7月10日坐上了飞往中国的航班,那天恰好是她44岁生日。

美穗子万万没有想到,她在北京机场受到了“国家元首般的欢迎”。聂帅的女儿聂力对她说,“见到你很高兴,我父亲一直等着你的来访。送上我家里盛开的玫瑰和菖蒲”。美穗子百感交集,泣不成声;她也没有料到,在北京饭店,人们已经为她摆上了漂亮的生日蛋糕……

在中国的两周里,美穗子一家访问了北京、石家庄、杭州、上海等地,参观了天安门、长城、革命军事博物馆、井陉煤矿,受到热情的接待。最令她终生难忘的还是与聂帅的见面。7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聂帅与美穗子在40年后重逢,美穗子如同见到阔别多年的亲人,激动得哭起来,并感谢当年的救命之恩。聂帅表示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我们这样做,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有讲人道主义的光荣传统……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没有理由不友好。”美穗子在手记中说,那次中国之行,一路上不知哭过多少次,她心中长存的隔阂也一扫而光。

聂帅曾回忆说,“我看到送过来的孩子时,马上叫来看护人员,让她们好好照看孩子,命令部下从村子里找来妇女,给小一点的孩子喂奶。给大一点的孩子一个梨让她吃,可她怎么也不吃,用清水洗了之后再递给她时,吃得津津有味。较大一点的孩子总是用小手拽着我的裤子,无论走到哪里都紧跟着。我当时想要不要我自己来扶养她们。”聂帅送交孤女时,让护送的战士带给日本官兵一封信,信中写道,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美穗子这样的孤儿是无辜的,所以中国人民不会与日本人民为敌。

那次会见后,美穗子觉得聂将军本人比照片上更和蔼慈祥,聂将军就是父亲,她很想叫声“父亲”。1982年5月,美穗子得知聂帅生病,特地到北京看望,一声“父亲”,道出了美穗子对聂将军的感情。

再生之旅拜谢恩人

美穗子家客厅的壁柜里摆着一个镜框,里面镶着一张报纸,那是宫崎县《日日新闻》报道聂力访问都城市的一期,上面有聂力与美穗子的合影,题目是“日中战争时成了孤儿,被中国将军救助,与救命恩人的女儿再会,请到家里欢谈,继续友好”。美穗子专门请人将它做成了便于珍藏的金箔版。

1998年,聂力作为中国妇联代表团团长赴日本访问,在访问都城市时转达了聂帅希望他的故乡江津市与美穗子的家乡都城市结为友好城市的愿望,这一建议受到日方积极响应。第二年,该市市长率团出席了江津市为纪念聂帅诞辰百周年建立的聂帅陈列馆的揭幕仪式,签订了友好交流协定。

江津市与都城市因聂帅与美穗子结缘。为纪念两市友好协议,中日合拍的反映日军侵华暴行的电影《陈宝的故事》在都城市上映,许多日本观众表示“应该向中国谢罪”,要求再次放映,给孩子们观看。2001年7月都城市举办了聂帅与江津市的展览,观众留言说,“有幸了解这个动人故事,强忍眼泪看完了展览,作为日本国民,我认为要把中国人民的善良告诉下一代”。还有的说,“看后心中充满了对聂帅和中国人民的感谢之情。期待日中两国永远友好”。2002年,都城和江津联合举办了“聂帅的人道主义精神和都城、江津市友好交流座谈会”,呼吁为创造和平的21世纪,发扬聂帅的人道主义精神。

来住新平先生是日中友好的实践者,也是研究美穗子故事的“权威”。他在“以人道主义为起源发展的友好运动”中说,“能在残酷的战争中救出恨之入骨的敌军的孩子,还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并将她们送到敌人的阵地,这是人道主义精神最好的体现”。

劫后余生的美穗子怀着报恩之心与中国交往。由于积极从事日中友好活动,她受到日中友协全国本部的表彰,还被选为都城友协的理事。2002年8月,在获救62年后,美穗子再次回到再生之地,到井陉矿区、井陉县、平山县进行“谢恩之旅”,沿当年的被救路线一一拜谢恩人。

这次访问中,她参观了井陉矿区的万人坑纪念馆,祭奠死难的中国矿工;并去中古月村给照料过自己的八路军战士封奇书扫墓,还到曾给妹妹喂过奶的平山县陈文瑞老人、最初带着聂帅的信挑着姐妹俩送到日军驻地的李华堂老人的坟前烧香祭拜。当她得知,人们找到了当年直接将她从战火中救出来的年仅17岁的战士杨仲山时,激动地立刻写信对他表示感谢,并说下次来中国,一定要安排时间,亲自拜访老人家。

美穗子所到之处都受到诚挚的接待,在井陉县洪河漕村,全村仅500人,结果来了上千人欢迎美穗子。美穗子学习过的梅北小学与洪河漕村的小学结成友好小学,都城友协用募捐的钱为洪河漕村小学购买了电脑和课桌,还在辛庄中学建立了“纪念美穗子获救援助升学制度”,每年对10名优秀学生提供高中学习的全部费用。
美穗子一家都在实践日中友好。长女真智子说她受聂将军人道主义精神的启发,自己也尝试为社会做些事。她说最令她感动的是在人民大会堂见到聂将军时的情景。2003年11月,她代表母亲再次访华,出席了洪河漕村“聂将军与美穗子雕像”和井陉矿区“美穗子获救纪念碑”的落成仪式。为了纪念百团大战和美穗子的被救,中日双方共同出资的“井陉都城友好纪念馆”也将于今年8月在井陉县正式开馆
第3个回答  2012-03-12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续写

一位从日本千里迢迢赶到中国的40来岁中年妇女在四处打听聂将军的下落她就是当年被我国十大元帅之一的聂荣臻将军从战火中救出来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

美穗子这次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的目的就是探望并感谢聂将军的救命之恩。美穗子来到聂将军的家门口,轻轻地敲了几下门。一声:“来了!”门就开了,在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个白发苍苍、慈眉善目的老者。他仔细看了看,这就是40年前救过自己的聂将军,虽然聂将军因时光的流逝,没有当年的气宇轩昂、威风凛凛的样子了,但是他的和善可亲和慈祥却没有因时光的飞逝而改变。美穗子立即热泪盈眶,激动的说:“聂将军,你还记得我吗?我的第二次生命就是你冒着生命危险救下来的!”聂将军沉默了一会,兴奋地说:“你就是当年被我从战火中就出来的那个爱吃梨的小女孩吗?”美穗子字当即连声应道:“恩,恩!”聂将军把美穗子请进屋,谈了几个小时。到了吃饭的时候,美穗子就请聂将军到了一个大饭店包房里,请他吃了一顿。

离别时,美穗子含着泪对聂将军说:“聂将军,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在此,我可以叫您一声‘父亲’吗?”聂将军同意了。美穗子就含这泪告别了聂将军。
第4个回答  2012-02-29
聂荣臻同志以博大的胸怀拯救了日本阵亡人员的女儿,感动了侵华日军,更感动了日本人民,也从另一方面揭示了中日民间友好的真谛。
回顾上世纪历史,翻开尘封的往事,在65年前的华北大地上,发生过一段“将军救孤”的动人故事。1940年8月,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对日寇发动了规模巨大的“百团大战”。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聂荣臻所率领部队的两名战士从炮火中救出两个日本小姑娘。

聂将军得知后,亲临看望,并指示一定要将两位小姑娘送回日军驻地。
时光荏苒,时代巨变。1972年,中日恢复外交关系,两国进入了新时期。1980年5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位抗日老战士的文章《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将这段故事公之于众,引起了热烈反响。日本媒体对聂将军在40年后还记挂着日本小姐妹十分感动,很快就找到当年的姐姐,就是住在日本宫崎县都城市的美穗子。随后,中日友协盛情邀请美穗子一家访华,年过八旬的聂帅于1980年7月14日在北京接见了美穗子一家。此事成为中日友好的又一段美谈。

风霜催人,又是25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姑娘”生活得好吗?她与中国还有交往吗?记者近日专程前往都城市采访。
将军唤起少年记忆
都城市地处九州岛南端。今年1月,它与周边4个町合并后,成为一个拥有17万人口的城市。年仅35岁的长峰诚市长热情地谈起聂将军救助日本小女孩的佳话,以及都城市与中国的交流。记者在都城市国际交流促进室河野室长和日中友协都城支部长来住新平先生的陪伴下,走进了美穗子的家。
美穗子家住梅北町,靠近马路,独门独院,外面是她家经营的小五金店。这是一栋典型的日式家居,房前长着数株修剪齐整的松树和南方特有的铁树,院子里铺着碎石子,质朴清洁的院落显示着主人的勤劳。
美穗子和丈夫昭男笑着出来迎接,把我们引进客厅。房内摆满了中国朋友送的诗画和纪念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聂帅接见美穗子全家时的照片,以及写给美穗子夫妇的“为中日友谊贡献力量”的斗方,聂帅送的两扇山水屏风装饰在客厅间隔的拉门上。《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作者姚远方赠送的诗作挂轴也放置在客厅里。
美穗子原姓加藤,婚后随了夫姓改姓“栫”。她个子不高,皮肤白皙,穿一件普通花衬衫,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美穗子笑着说,“我1936年7月10日出生在中国,现在都快69岁了。”她丈夫昭男在一旁说,“不知为什么,她到中国时经常被人说长得很年轻。”
宾主入坐后,大家自然谈起了往事。美穗子说,她们姐妹获救后,被送到石家庄的石门医院。不满周岁的妹妹瑠美子因消化不良不幸死去。她本人于1940年10月被伯父平安带回日本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美穗子在穷困的家庭环境中长大,饱尝了人间苦难。她说,因为是战争孤儿,小时候经常受欺侮。由于贫穷,一直边上学边干活。中学毕业时想进纺织厂干活,却因为没有双亲没被录取。
她说,与丈夫昭男是在农业协同会打工时认识的,那时昭男身体很弱,但为人可靠。1956年,20岁的她结了婚,婚后两人共同经营起小五金店。昭男插话说,美穗子为人朴实坚强,刚结婚时觉得她表情很忧郁。自己身体一直不太好,多亏了美穗子照料。1990年,昭男得了脑梗塞,现在家调养,每天要服用11种药。美穗子有3个女儿,都已出嫁。她还有7个外孙,有一张全家福照片,是在参观聂帅展览时照的。

于劫后余生的经历,美穗子说,“小时候听祖母讲过父母都被卷入了战火,自己记忆不甚清楚。因此直到1980年,她对自己的身世不愿多想,渐渐也都遗忘了,是中日两国的报道和事后的调查唤起了幼时的记忆。”美穗子在1980年6月写给聂帅的信中说,“据伯父讲,我被八路军领走,后又送回来了……回国那阵子,我常常向祖母讲起‘吃梨’和‘坐挑筐’等事情。”
故地重游一往情深
美穗子回忆说,是姚先生的报道改变了她的生活。《解放军》报副社长姚远方写的《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发表后,引起两国新闻界的关注。
最先找到美穗子下落的是日本《读卖新闻》。该报记者通过一系列调查找到了与中国报道情节相似的加藤清利一家,但仍无法证实美穗子就是那位“小姑娘”。该报记者拿着中国通讯社发的聂将军与幼女在一起的照片,找到已改姓的美穗子。美穗子觉得照片中的小姑娘也许就是自己,当时前往中国认领美穗子的伯父也觉得“很像”,还说他当年听美穗子讲过“吃梨和高粮米,被放在篮子里”的故事。这些与中方提供的情节完全一致,证实了美穗子就是当年的“日本小姑娘”。
将军救孤的美谈传开后,美穗子接到上百封来信,并连续接受记者采访,成了热门新闻人物。随后中国使馆王公使寄来了中日友协邀请美穗子一家访华的请帖。怀着激动与不安,美穗子全家在1980年7月10日坐上了飞往中国的航班,那天恰好是她44岁生日。

美穗子万万没有想到,她在北京机场受到了“国家元首般的欢迎”。聂帅的女儿聂力对她说,“见到你很高兴,我父亲一直等着你的来访。送上我家里盛开的玫瑰和菖蒲”。美穗子百感交集,泣不成声;她也没有料到,在北京饭店,人们已经为她摆上了漂亮的生日蛋糕……

在中国的两周里,美穗子一家访问了北京、石家庄、杭州、上海等地,参观了天安门、长城、革命军事博物馆、井陉煤矿,受到热情的接待。最令她终生难忘的还是与聂帅的见面。7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聂帅与美穗子在40年后重逢,美穗子如同见到阔别多年的亲人,激动得哭起来,并感谢当年的救命之恩。聂帅表示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我们这样做,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有讲人道主义的光荣传统……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没有理由不友好。”美穗子在手记中说,那次中国之行,一路上不知哭过多少次,她心中长存的隔阂也一扫而光。

聂帅曾回忆说,“我看到送过来的孩子时,马上叫来看护人员,让她们好好照看孩子,命令部下从村子里找来妇女,给小一点的孩子喂奶。给大一点的孩子一个梨让她吃,可她怎么也不吃,用清水洗了之后再递给她时,吃得津津有味。较大一点的孩子总是用小手拽着我的裤子,无论走到哪里都紧跟着。我当时想要不要我自己来扶养她们。”聂帅送交孤女时,让护送的战士带给日本官兵一封信,信中写道,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美穗子这样的孤儿是无辜的,所以中国人民不会与日本人民为敌。

那次会见后,美穗子觉得聂将军本人比照片上更和蔼慈祥,聂将军就是父亲,她很想叫声“父亲”。1982年5月,美穗子得知聂帅生病,特地到北京看望,一声“父亲”,道出了美穗子对聂将军的感情。

再生之旅拜谢恩人

美穗子家客厅的壁柜里摆着一个镜框,里面镶着一张报纸,那是宫崎县《日日新闻》报道聂力访问都城市的一期,上面有聂力与美穗子的合影,题目是“日中战争时成了孤儿,被中国将军救助,与救命恩人的女儿再会,请到家里欢谈,继续友好”。美穗子专门请人将它做成了便于珍藏的金箔版。

1998年,聂力作为中国妇联代表团团长赴日本访问,在访问都城市时转达了聂帅希望他的故乡江津市与美穗子的家乡都城市结为友好城市的愿望,这一建议受到日方积极响应。第二年,该市市长率团出席了江津市为纪念聂帅诞辰百周年建立的聂帅陈列馆的揭幕仪式,签订了友好交流协定。

江津市与都城市因聂帅与美穗子结缘。为纪念两市友好协议,中日合拍的反映日军侵华暴行的电影《陈宝的故事》在都城市上映,许多日本观众表示“应该向中国谢罪”,要求再次放映,给孩子们观看。2001年7月都城市举办了聂帅与江津市的展览,观众留言说,“有幸了解这个动人故事,强忍眼泪看完了展览,作为日本国民,我认为要把中国人民的善良告诉下一代”。还有的说,“看后心中充满了对聂帅和中国人民的感谢之情。期待日中两国永远友好”。2002年,都城和江津联合举办了“聂帅的人道主义精神和都城、江津市友好交流座谈会”,呼吁为创造和平的21世纪,发扬聂帅的人道主义精神。

来住新平先生是日中友好的实践者,也是研究美穗子故事的“权威”。他在“以人道主义为起源发展的友好运动”中说,“能在残酷的战争中救出恨之入骨的敌军的孩子,还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并将她们送到敌人的阵地,这是人道主义精神最好的体现”。

劫后余生的美穗子怀着报恩之心与中国交往。由于积极从事日中友好活动,她受到日中友协全国本部的表彰,还被选为都城友协的理事。2002年8月,在获救62年后,美穗子再次回到再生之地,到井陉矿区、井陉县、平山县进行“谢恩之旅”,沿当年的被救路线一一拜谢恩人。

这次访问中,她参观了井陉矿区的万人坑纪念馆,祭奠死难的中国矿工;并去中古月村给照料过自己的八路军战士封奇书扫墓,还到曾给妹妹喂过奶的平山县陈文瑞老人、最初带着聂帅的信挑着姐妹俩送到日军驻地的李华堂老人的坟前烧香祭拜。当她得知,人们找到了当年直接将她从战火中救出来的年仅17岁的战士杨仲山时,激动地立刻写信对他表示感谢,并说下次来中国,一定要安排时间,亲自拜访老人家。

美穗子所到之处都受到诚挚的接待,在井陉县洪河漕村,全村仅500人,结果来了上千人欢迎美穗子。美穗子学习过的梅北小学与洪河漕村的小学结成友好小学,都城友协用募捐的钱为洪河漕村小学购买了电脑和课桌,还在辛庄中学建立了“纪念美穗子获救援助升学制度”,每年对10名优秀学生提供高中学习的全部费用。
美穗子一家都在实践日中友好。长女真智子说她受聂将军人道主义精神的启发,自己也尝试为社会做些事。她说最令她感动的是在人民大会堂见到聂将军时的情景。2003年11月,她代表母亲再次访华,出席了洪河漕村“聂将军与美穗子雕像”和井陉矿区“美穗子获救纪念碑”的落成仪式。为了纪念百团大战和美穗子的被救,中日双方共同出资的“井陉都城友好纪念馆”也将于今年8月在井陉县正式开馆
一位从日本千里迢迢赶到中国的40来岁中年妇女在四处打听聂将军的下落她就是当年被我国十大元帅之一的聂荣臻将军从战火中救出来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

美穗子这次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的目的就是探望并感谢聂将军的救命之恩。美穗子来到聂将军的家门口,轻轻地敲了几下门。一声:“来了!”门就开了,在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个白发苍苍、慈眉善目的老者。他仔细看了看,这就是40年前救过自己的聂将军,虽然聂将军因时光的流逝,没有当年的气宇轩昂、威风凛凛的样子了,但是他的和善可亲和慈祥却没有因时光的飞逝而改变。美穗子立即热泪盈眶,激动的说:“聂将军,你还记得我吗?我的第二次生命就是你冒着生命危险救下来的!”聂将军沉默了一会,兴奋地说:“你就是当年被我从战火中就出来的那个爱吃梨的小女孩吗?”美穗子字当即连声应道:“恩,恩!”聂将军把美穗子请进屋,谈了几个小时。到了吃饭的时候,美穗子就请聂将军到了一个大饭店包房里,请他吃了一顿。

离别时,美穗子含着泪对聂将军说:“聂将军,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在此,我可以叫您一声‘父亲’吗?”聂将军同意了。美穗子就含这泪告别了聂将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