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结合图书馆资源开展读书活动

如题所述

【摘 要】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时体现在图书馆的建设上,本文提出了数字图书馆以及校际图书馆联盟的设想,共享资源,提高图书的使用率。此外,结合图书馆的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提出了如何通过读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连贯的知识体系的若干想法。希翼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培养良好的阅读风气。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图书馆联盟 读书活动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早在一千多年前,宋真宗《励学篇》是这样阐述读书的重要性的。
尽管现在看来,为千锺粟、颜如玉、黄金屋而读书是狭隘的了,但是读书是任何一个现代人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读书就是吸收知识,它是教育极为重要的辅佐力量。从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无论是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还是文化素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这信息泛滥的社会,引导孩子读什么书、如何读书是一门艺术。

一、让图书室走进学生
图书最大的作用在于使用,如果舍弃了这个根本,即使藏书量足够大,图书质量足够高,也都只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国内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给教师、家长甚至学生都打上了一个烙印,那就是“学好课本考好试”。尽管教育部已经开始强调素质教育,但是在升学率的压力下,有时似乎不得不“舍本逐末”。教育,是教会孩子如何学习,而不是如何考试。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存在着一个过渡期,而且在这个过渡期中还存在着一些障碍,但是中小学教育的整体方向是正确的,而且是有利的。
现在,各中小学校在校园图书馆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如何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图书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学校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培养和鼓励他们的阅读热情,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藏书的“质”与“量”
教育部2003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对图书馆(室)的藏书量做了明确的规定,一类小学安在校学生数计算,人均藏书量应达到30册,报刊各类达到60种,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种类达到120种;二类小学达到人均15册,报刊各类达到40册,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种类达到80种。此外,还对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做个详细的界定(详见附表1和附表2)。
尽管教育部对各类学校的藏书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经费问题、重视程度各方面的影响,一般来说小学的图书馆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小学生处于智力和心理反正的双重阶段,他们对知识有极大的渴求。学校图书馆不能只为应付评估而购买使用率不高的书籍;此外,还必须定期进行旧书清理,新书更进,以保持与社会发展的同步。

三、未来的发展——数字图书馆
图书馆是一个公共资源,如何让这个公共资源发挥最大的优势呢?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了我们答案——建立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它基本是一个电子化信息的仓储,能够存储大量各种形式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访问它,以获得这些信息,并且其信息存储和用户访问不受地域限制。数字图书馆的功能涵盖信息(一般程度上指的是书目)的查询、存储、发布,使这些信息得以在网络上传播,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信息。打个简单的比方,一本《哈姆雷特》只能供一个学生阅读,但是将其数字化以后,只要通过互联网或者校内局域网就能看到电子版本的《哈姆雷特》,那它的使用率就被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需求也被大大满足了。
硬件设施成熟后,必须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只有教会他们如何利用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功能才能最大限度地被发挥出来。这个教学过程由计算机老师完成,基本不会有什么障碍。

四、建立少儿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一般来说,中小学校的规模比较小,从而不可避免地存在馆藏量不足的情况。如何克服这个问题,上述“数字图书馆”是一个解决方案,作者认为还有一条捷径可循——建立校际图书馆联盟。这个设想的基础也是数字化,因为只有数字化能达到资源的完全共享。
比如说,A城市有3个区(X,Y,Z),就可以建立以区为单位的少儿图书馆联盟,因为同在一个区说明地理覆盖范围不是很大,馆际互借就具有可行性。假设X区有中小学校15所,在这15所学校中的在校学生均持有图书证,凭该证可以到联盟各校进行图书借阅。学生通过互联网查询某书,就可以看到这本书在本区内的分布情况,已借或在馆。
笔者认为,少儿图书馆联盟能够大大提高图书使用率,而且有利于促进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通过读书活动,建立连贯的知识体系
1、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读书活动要始终注意发挥少年儿童的主体意识,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心理特点。低年级学生相对来说,知识积累很少,对一切事物都具有好奇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浅显的常识书籍,解答他们对自然现象的疑问。高年级学生相对成熟,对自己喜欢阅读什么样的书籍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有些学生偏爱历史,有些学生偏爱科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不偏不倚地鼓励学生的读书兴趣,并通过交流的形式让更多的同学涉略更广的阅读领域。
2、灵活开展读书活动
读书活动的实践证明,读书活动的主题、内容与形式只有贴近学生的现实才具有强烈的生命力,才能使读书活动深入到学生内部,使之成为一种兴趣,而不是一种任务。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主题挖掘。
第一,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崔颢的《登黄鹤楼》为例。古诗教学一直有个误区,很多老师都习惯把重点放在单个词、单句诗以及整首诗的解释上,以至于学生认为读古诗就是抓重点词,这就忽略了诗人所在的时代背景,诗人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写这首诗的心态。教师可以以这首诗为引子,让学生读崔颢的传记,某个历史事件,或是黄鹤楼的历史来源,它的地理位置——武昌,与武昌相关的故事,甚至可以引出与黄鹤楼相关的其他各类诗词、散文,比如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第二,与社会文化、习俗相结合。比如,端午节到了,要吃粽子。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读一些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书,这些节日的由来、典故,为了纪念哪位人物;从中还能衍生到该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结合到某个历史中去。经过这样层层挖掘,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了扩展,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连贯性。
第三,结合学校所在的城市历史、人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很多学生对于家乡(尤其是一些小城市)缺乏认同感,就像社会在存在的对国人素质的不认同一样,这主要是对自身历史缺乏了解,人云亦云,妄自菲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这种历史人文的学习,结合举办同主题的读书心得、辩论赛、演讲比赛等,相信会有良好的效果。
求知是无止境的,而读书是求知最直接的方法。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以及读书活动的开展将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时代在不断地变迁,学生的家庭教育、生活环境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都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孩子,如何开展读书活动,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一直反思和探索的。

【参考文献】:
1.孙继林.网络环境下科研图书馆的服务革命.图书馆杂志.2003(3)
2.张晶.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教学与管理.2005(3)
3.黄淑超.试论少儿图书馆如何深入开展读书活动.图书馆论坛.1999(2)
转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6
第一,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崔颢的《登黄鹤楼》为例。古诗教学一直有个误区,很多老师都习惯把重点放在单个词、单句诗以及整首诗的解释上,以至于学生认为读古诗就是抓重点词,这就忽略了诗人所在的时代背景,诗人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写这首诗的心态。教师可以以这首诗为引子,让学生读崔颢的传记,某个历史事件,或是黄鹤楼的历史来源,它的地理位置——武昌,与武昌相关的故事,甚至可以引出与黄鹤楼相关的其他各类诗词、散文,比如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第二,与社会文化、习俗相结合。比如,端午节到了,要吃粽子。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读一些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书,这些节日的由来、典故,为了纪念哪位人物;从中还能衍生到该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结合到某个历史中去。经过这样层层挖掘,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了扩展,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连贯性。
第三,结合学校所在的城市历史、人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很多学生对于家乡(尤其是一些小城市)缺乏认同感,就像社会在存在的对国人素质的不认同一样,这主要是对自身历史缺乏了解,人云亦云,妄自菲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这种历史人文的学习,结合举办同主题的读书心得、辩论赛、演讲比赛等,相信会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