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西周时期青铜器鼎的杰出代表作是哪个?(献上我最后的几分)

从西周早,中,晚三期纵观西周鼎的纹饰,造型,制作工艺上来说最有代表意义的鼎是什么鼎!

大克鼎,又名克鼎或膳夫克鼎,中国西周晚期著名青铜鼎,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鼎与大盂鼎(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毛公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并称为“海内青铜器三宝”。[1]

形制

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9厘米,腹深43厘米,重201.5公斤,大型双立耳,口沿微敛,方唇宽沿,腹略鼓而垂,称敛口侈腹,是典型的周鼎器形之一。鼎足着地点比上端略宽大,重心略向外偏,是商代柱足演变为周代之蹄足的重要例证。

纹饰

该鼎颈部饰有三组对称的变形饕餮纹,相接处有突出的棱脊,凡六出;腹部饰一条两方连续的大窃曲纹(即波曲纹),环绕全器一周。鼎足上部另饰有突出的饕餮形象三组。鼎耳饰有相对的龙纹。

铭文

鼎腹内壁上有金文铭文28行,基本上每行10字,仅一行11字,另有合文2字,重文7字,共计290字。根据铭文记载,该鼎由一位名为“克”的西周贵族铸造于周孝王时。铭文内容分为两段:首段记载了克对其祖父师华父的赞誉,因其功绩,周王任命其孙克担任膳夫,负责出传王命;次段记载了周天子对克官职的册命和赏赐,克接受任命和赏赐,于是铸造此鼎歌颂周天子的美德,同时祭祀祖父的在天之灵。该鼎铭文笔画圆润,布局完整,代表着金文文字发展的新阶段。

铭文全文:
克曰:穆穆文且师华父,匆氒心,静于猷,氒德,克龏保氒辟龏王,谏辪王家,叀于万民,远能뵖,克□于皇天,于上下,屯亡敃,易无强,永念于氒孙辟天子,天子明룪,孝于申,巠念氒圣保且师华父,克王밺,出内王令,多易宝休,不显天子,天子갈万年无强,保辥周邦,릿尹亖方。

王才宗周,旦,王各穆庙,即立,랭季右譱夫克,入门,立中廷,北乡,王乎尹氏册令善夫克,王若曰:克,昔余既令女出内밿令,今余唯랭乃令,易女菽巿、参冋、꾶뢟,易女田于野,易女田于渒,易女丼늮귊,田于氒臣妾,易女田于님,易女田于匽,易女田于깯厡,易女田于寒山,易女史、小臣、霝龠鼓钟,易女丼、微、귊人,易女丼人奔于뚖,敬륒夜用事,勿法밿令,克낏뻪首,꽆对륽天子不显鲁休,用乍文且师华父宝彝,克万年无强,子子孙孙永宝用。

[2]
出土和流传

该鼎于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一同出土还有一套七件小克鼎、一套六枚编钟(克钟),另有盨二件、镈一件。[3]

该鼎出土后被天津收藏家柯劭忞购得,后转送予潘祖荫。潘死后,其家将大克鼎连同其他宝物如大盂鼎等南迁苏州。其后,潘家先后拒绝了端方、国民政府和日军的索取,设法将大克鼎等保存在苏州家中。1951年,潘氏后裔潘达于女士将大克鼎等400余件文物全部捐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大克鼎此后收藏于上海博物馆至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3-16
何尊西周成王时期宗族中的一位姓何的所作的青铜器,是西周初期的一件珍贵艺术品。此器造型纹饰都有独到之处,庄严厚重,美观大方,主体感极强。圆口方体,有四道大扉棱装饰。器内底有铭文122字,残损3字,现存119字。铭文大意是:成王五年四月,周王开始在成周营建都城,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周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内容讲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周王赏赐何贝30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这是周成王的一篇重要的训诫勉励的文告。对研究西周初年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何尊的最高价值在于,尊内铸有122字的铭文!铭文记载了周成王继承武王的遗训,营建被称为“成周”的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阳这一重要史实,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同时,“中国”两字作为词组,首次在何尊铭文中出现,这是我们做为中国人应该记住的一件大事。青铜铭文,就是用青铜铸造出的宝贵历史,除了印证史籍或弥补史籍的不足外,它们又代表着真实、诚信,代表着久远,代表着不朽。
第2个回答  2019-10-29
西周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9厘米,腹深43厘米,重201.5公斤。鼎口有大型双立耳,口沿微敛,方唇宽沿,腹略鼓而垂,称敛口侈腹,是典型的周鼎器形之一。鼎足着地点比上端略宽大,重心略向外偏,是商代柱足演变为周代之蹄足的重要例证。
大克鼎的铭文是研究西周历史重要文献,对于研究西周时期的职官、礼仪、土地制度等都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由于西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精湛,铭文一般都能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墨书的笔意。此铭文字体规范,字迹优美,笔画圆润,结构和谐,是西周晚期具有代表性的金文字体之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