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煮熟的鸡蛋拿出来后放进凉水中就可以更好的剥壳

这是因为热胀冷缩的原理,鸡蛋壳和鸡蛋清的受热后膨胀的程度不一样,受冷后收缩的程度也不一样。把刚煮出来的鸡蛋放到凉水里,蛋清收缩得快一些,蛋壳收缩得慢一点,因此在这个时后由于这种收缩的差距,蛋壳和蛋清中会有一点空隙,所以会很好剥。但是如果放久了的话,蛋壳和蛋清又会收缩到一起,就又变得不好剥了。

根据这个原理,可以设计出什么实验来证明这个现象?

我们可以用蛋清和蛋壳之间的间隙大小代表好剥的难易程度,取相同重量排水量的鸡蛋若干(并侧得排水量),分两组,把鸡蛋放到醋里,过个一两周,蛋壳表面的钙质被溶解,蛋壳会变透明,再进行加热,一组迅速降温,一组自然降温,降温后,如果比较明显,可以有眼睛看间隙大小的差距,如果差距小,就做如下比较:烧杯灌满水,烧杯出水口出用另一个烧杯接水,把鸡蛋放进去,测出排出的水量,接下来把所有鸡蛋的排水量求出来,求出每个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鸡蛋的排水量和总排水量还有与原来排水量的差值,经过统计学推断排出量少的为实验组。 原理:在一开始蛋壳是硬的,体积都一样且不变,去掉蛋壳后排水量还是一样,加热冷却后,由于热胀冷缩,蛋清和蛋壳之间间隙差距出来了,间隙大的压强小导致体积减小,排水量减少。所以:如果实验组排水量比对照组少为实验成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21
不知道是谁给你这样解释,但这样解释是错误的。
因为,热鸡蛋泡冷水里 ,是蛋壳先冷却收缩,蛋清还是热的收缩很少,所以蛋壳贴得更紧了。只有当蛋壳蛋清冷却到一定程度后,蛋壳才变得好剥。不信你做实验!
解释:1.蛋壳先冷却收缩,蛋清未收缩,蛋壳就产生裂缝;
2.鸡蛋在冷却的过程中水分从热处向冷处转移,就是从内部向蛋壳转移,然后冷凝在蛋清与蛋壳之间形成水膜,使蛋清与蛋壳分离变得好剥了。
3.再过一段时间,水膜从蛋壳的微孔中渗出蒸发,蛋壳与蛋清间又结合紧了,变得不好剥了。
第2个回答  2012-07-21
1、鸡蛋煮熟后,皮好不好剥掉,不全在于是不是放过冷水里;2、实验:番茄(西红柿)热汤去皮。步骤:a、烧热水(70度以上或开水),b、放入红熟西红柿,片刻即捞出立即放冷水里,c、待不太热时,捞出西红柿,用手稍一动皮,就成片揭掉了。
第3个回答  2019-03-22
蛋清与蛋壳中间会有一层薄膜,而煮熟的蛋壳会依附在薄膜上
所以把煮熟的鸡蛋放进冷水里
受到热胀冷缩后蛋清质会与薄膜上的蛋壳分离
剥壳时会连膜带壳同时剥离
快!
完毕
第4个回答  2012-07-22
用气球试试呗,两个气球套在一起,外面的用透明的并在外表刷一层透明指甲油模拟蛋壳,里面的用有颜色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