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高校课程特点

如题所述

高校课程特点如下:

1、学习内容更加深入和复杂。大学生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先进的政治理论武装自己,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广泛基础知识,形成广泛扎实的职业素质,必须在本专业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

2、课堂时间少了,自主活动的时间多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取决于大学生自己的控制和决策:什么时间该学,多长时间学课堂知识,课后查阅资料、补充笔记、思考等。

3、老师往往只是在门口带路,做启发性的引导和答疑解惑,不监督学生的学习和平时作业的完成,需要学生有高度的自觉性。

4、一节课要上好几节课,学生会感到更累,需要集中精力。

5、老师讲课一般都是用ppt,教材没有固定的,有些学生都不用教材,只用老师的ppt,而且大学课堂一般都是大教室,学生多且不是很固定,主要是自学,老师不会主动关注你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31

高等学校课程的本质特征:整体性。首先,目标位总纲,各要素相互配合,达到功能最优化,其次,每门课程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小系统。

课程体系是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结构、开放性的知识、能力和经验的组合系统。

不仅要将内部要素(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术课、专业技能课、专业应用课等)连成一个系统,还要充分体现培养目标、规格,适应社会经发展的需要,反映学科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符合学制及学时限制。



课程的分类

(1)按课程的侧重点放在认识的主体上是客体上来构建课程,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客体为主)和经验课程(主体为主)。

(2)从分科型或综合型的观点来看,可以分为学科并列课程(注重系统知识传授,以一门学科为中心)和核心课程(注重解决社会生活问题,辅之以边缘学科)。

(3)从层次构成上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

(4)选课形式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程和选修课程。

(5)根据课程课时数的多少将课程划分为大、中、小、微型课程。

(6)根据课程内容主要是传授科学知识还是操作技能,划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7)根据课程有否明确的计划和目的,将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7-23
这个老师讲课一般都是用ppt,教材没有固定的,有些学生都不用教材,只用老师的ppt,而且大学课堂一般都是大教室,学生多且不是很固定,主要是自学,老师不会主动关注你的
第3个回答  2012-07-23
你这个问题提的太大了,是哪门课程呢?你想知道的特点是课程体系的特点还是老师讲课和高中有什么区别?追问

所有的大学课程,总的归纳,主要是课程体系的特点。

追答

课程体系也叫人才培养方案,就是学校想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都要具备哪些能力。根据这个目标开设专业课,设计学时,安排课程表。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不同的。除了专业课,还有文化课,比如英语、历史、数学、思想政治。根据课时量的多少计算学分,一节45分钟的课是1学时,上几节课就是学时,一般16学时是1学分,一算就知道这门课共几学分,当然,每个学校的算法会所有不同,但都是这个意思,修满要去的学分才能毕业。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