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个初中班主任

如题所述

面临中考,如何做好初三班主任 到了初三下半学期,学生进入应考一级战备状态。作为班主任教师,我十分担心由于在后期的管理不到位,而影响学生们的一生。因此,我就如何抓好初三学生的后期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一、做好动员工作,营造复习备考良好氛围。初三学生正处于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是身体发育的高峰期、自我意识和智慧的增长期,也是心理状态极不稳定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极易出现种种心理上的困惑和矛盾。到了初三,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面对社会的挑战、家长的压力、老师的要求,他们极易出现心里偏差,表现出自卑、忧郁、焦虑逆反等症状。如面对竞争担心学习赶不上,信心不足或完全缺乏信心;虽然努力,但见效不快,又苦于找不到好的方法;希望与老师沟通,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安慰等。为此,我利用课余时间,就学生的现状,制定了系列措施,帮助他们分析优劣,使其扬长避短,让他们看到希望、振奋精神、迎接挑战。我更多地关注班中学困生,因为他们最容易放弃。二、加强管理,创造正常的学习环境。注意学生的细节,如穿着打扮、精神面貌等等。如,我班上有一位学生,有段时间总是避开我的眼神(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而且状态也不佳。我断定,这个学生出了问题需要立即解决。我从其他同学处了解到,这位同学有了情感的困惑且难以自拔。我利用一次作业机会,在他的作业本上留下这样一段话:朋友,你最近怎么了?不想找可信任的朋友我聊聊吗?当天中午,他便跑到办公室主动要求与我谈谈,让我给他出谋划策。通过谈话后,现在这名学生的成绩提高很快。优化时间管理,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时间的作用。初三下半期,面临中考的时间越来越近,学生们越发感觉时间不够用,班主任的作用就应该显露出来,一方面适时指导让其合理安排时间,另一方面提醒各任课教师要合理安排作业。施以情感管理。初三学生正处于充满朝气的阶段,作为班主任首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习成绩的高低而宽容优生、歧视后进生,我的做法是:(1)“宽爱”后进生。这部分学生在学校常常没有地位,是受歧视的对象,学科老师为了成绩,谈之而叹气,同学瞧不起,甚至连自己的父母对他们也失去信心。由于成绩不理想,他们觉得自己处处低人一等,被置与班级的“角落”。我认为,在短时间内,班主任无法帮助一个孩子提高成绩,但可以设法帮一个孩子寻找其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将来拥有更蓝的天空,走一条更为宽广的人生大道。(2)严待A等生。A等就是优等。优等生谁都爱他们。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被原谅、偏袒。对这类学生,首先不宠他们,更不能迁就他们,班主任不仅要帮他们树立更高的目标,而且要让他们有一颗健康的心灵。(3)博爱中等生。中等生往往是班级中最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他们既不像A等生那样容易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容易自暴自弃。他们是班集体的中间力量,是班级的镜子。他们渴望老师的重视,但又害怕抛头露面。对这类学生,班主任要帮助其树立敢于超越的勇气,特别是在初三后期,教师如果能调动好这部分中等生的信心,他们很有可能创造奇迹。三、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家长进行沟通是初三年级后期班级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交流,教师与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家和在校的情况。我建议外出务工家长至少能留下一位来陪孩子、敦促孩子,让他们在升学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四、协调学科间的关系。初三后期,学生们的学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有时难免出现为了争取时间而产生摩擦的现象,这对一个班级来说是很不利的。从班级整体的成长来说,只有当所有学科老师都协调起来,才可以降低班级学生的“无效分”(学生取得了好的学科成绩,但因总分不足而无法达到升学目的,从而令学科成绩成为无效分),提高“有效分”。首先,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不过多地挤占时间,甚至要牺牲自己的正课时间给学科老师。其次,班主任要通过召开学科老师协调会等形式,让学科教师协调起来,以促进学生各科的协调发展。总之,班主任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及一颗永远爱生的心,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不足,给予正确的方法引导教育,使之向好的、善的方向发展,这样才不愧为一位学生信任的班主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1
身为初中的班主任,面对的中学生思想非常活跃,正在进入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他们在生理上、身体上迅速成长,新陈代谢加快。但在心理上、思想思维方面还正在进入“断乳期”,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容易偏激,情绪不稳定,波动大。这给初中的班级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使班主任工作更具复杂性。我从事初中班主任工作以来,感受颇深,其中体会最深的是觉得如今的学生比过去成熟得早了,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判断、选择并开始大胆地表达出来。学生变了,那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呢?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初中班主任工作的一些体会。
一、热爱学生、掌握学生动态和反馈信息
热爱学生是班主任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起点,师爱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泉,是开启学生心
灵的钥匙,是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班主任爱生爱班,首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性格、学习、生活、健康情况、家庭情况等,与他们多交流、沟通。从中掌握、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平时要仔细观察,注意调查研究,善于体察学生的情绪,接受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做到教有对象,育有目标。尽可能多点和学生沟通,真诚关爱,才能获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二、用良好的形象感染学生
班主任老师是学生的榜样,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发生影响。我们都知道“身教重
于言教”,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处处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塑造一个正面的教师形像。
三、正确引导、教育面向全体、杜绝偏“爱”现象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期,可塑性强,辩别是非能力差,对他们仅靠严格管理,便会形成一
种束缚,不利于班级管理,所以,“导”心不可少。在教育过程中,如果能将心比心,站在他们的立场,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想,让他们明白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应如何改正,这样他们便会心服口服,乐于接受教育,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每个班级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生,表现突出的是“优秀生”和“差生”,班主任都把“优秀生”看成掌中之宝,而对待“差生”的教育不够耐心甚至放弃。要充分认识到转化一名“差生”和培养一名优秀生是同等重要的。
要正确认识“差生”不差和差生心理上的波动变化。经过了解得知虽然差生在某些方面表现
不好,放纵粗野,但是心理上都是自卑的,他们对于自己所犯错误常常表现得满不在乎,但心理上经常忐忑不安,往往后悔。这就是说,班主任在转化工作中正确引导,使他们转变过来。偏见与偏爱是教育工作者的大忌。因此在表扬与鼓励时切忌偏见和偏爱,使学生在愉快中得到教育的目的。
四、批评时贯穿“爱”,教育时体现“情”
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表扬往往少于批评,在批评中一定要出言谨慎,要把“恨”铁不成
钢转化为“爱”铁能成钢。贯穿“爱”字,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在批评教育后通过了解,学生反映能接受老师的批评,但希望老师也肯定他们的优点,不要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教引导时重视体现“情”字,“晓之以礼、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明之以纪”的科学方法,保护好学生的信心,使学生得到最真切的教育。班主任工作应以育人为本,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将原有的“辛苦型”、“经验型”班主任工作形式向“科学型”、“科研型”班主任工作转化。总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坚信只要我们对学生怀着一份深厚的感情,进行耐心而细致地教育,学生定会健康的成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1-21
主要是负责…还要多和学生交流,但也不用太刻意的做什么,那样反而不自然!
第3个回答  2013-11-21
应该能体谅学生的难处,用心去教,要公正,不要偏帮任何人,要懂得明办是非,不要人说什麼你就说什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