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乾隆继后乌拉那拉皇后真的曾经是三阿哥的福晋吗

如题所述

不是。

雍正帝在位时,把乌拉那拉氏赐给弘历当侧福晋。弘历即位后封她为娴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被封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三月皇后富察氏(谥孝贤)崩,中宫之位悬缺。

当时弘历三十八岁,正值中年。皇太后(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对于后宫无皇后之事相当关心,见娴贵妃端庄惠下,有母仪之风,遂下懿旨命乾隆立乌喇那拉氏为皇后。

乌拉那拉氏在乾隆朝前期的妃子里并不算出众,虽然她是两位藩邸侧福晋之一,但是跟乾隆的关系很一般。别说是风光无俩的孝贤、慧贤,就连纯惠、淑嘉也比不上。

她资历够老,为人也低调平和,所以位份上倒也一直不低。直到孝贤皇后去世,乌拉那拉氏得到了皇太后的支持,正位中宫。

扩展资料:

乾隆帝:

弘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汉学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弘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

乌拉那拉氏:

乌拉那拉氏是满族姓氏,又译乌喇那拉氏,满语,穆麟德转写为Ula Nara。原为明末海西女真四部之一乌拉部的部族姓氏,为满洲八大姓之一。乌拉那拉氏源自那拉氏(纳拉氏),为那拉氏分支。因部落得名。

乾隆皇帝不喜欢乌拉那拉氏,在太后的敦促下,册封33岁的乌拉那拉氏为皇后,实际上皇帝对此更不情愿。虽然乾隆并未公开废后,但在实际上已经把给乌拉那拉氏的所有册封(皇后、皇贵妃、娴妃)全部收回。

乌拉那拉氏被打入冷宫,精神与肉体俱受尽折磨,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病逝,时年49岁。乾隆令以皇贵妃的礼仪安葬第二位皇后乌拉那拉氏,实际上乌拉那拉氏的葬礼级别比皇贵妃还要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乌拉那拉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5

乌拉那拉不是三阿哥胤祉的福晋,而是四阿哥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侧福晋。

雍正在位时,把她赐给弘历当侧福晋。弘历即位后封她为娴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被封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三月孝贤皇后富察氏死后,中宫之位悬缺。

当时弘历三十八岁,正值中年,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对于后宫无皇后之事相当关心,见娴贵妃端庄惠下,有母仪之风,劝皇上立娴贵妃为皇后。

乾隆采取了一个折衷办法,先在乾隆十三年七月把娴贵妃晋封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即代替皇后掌管六宫大小事务),暂代行皇后职务,等到孝贤皇后的丧期过后,于乾隆十五年八月初二日正式将其册立为新皇后。

扩展资料

乌拉那拉突然失宠:

乾隆三十年正月,乌拉那拉皇后陪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这次南巡成了乌拉那拉皇后命运的转折点,南巡初期,一切都很正常,在途中,皇帝还为她庆祝四十八岁千秋。闰二月十八日,他们来到杭州,在风景秀丽的“蕉石鸣琴”进早膳时,皇帝还赏赐给皇后许多膳品。

但到了当天晚上进晚膳时,皇后就没有再露面,陪着皇帝进晚膳的只有令贵妃魏佳氏、庆恭皇贵妃陆氏、容妃和卓氏,此后,皇后再也没有露过面,后来才知道,在闰二月十八日那天,乾隆派额驸福灵安把皇后由水路送回京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乌拉那拉·景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04

不是三阿哥胤祉的福晋,而是四阿哥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侧福晋。

雍正在位时,把她赐给弘历当侧福晋。弘历即位后封她为娴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被封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三月孝贤皇后富察氏死后,中宫之位悬缺。

当时弘历三十八岁,正值中年,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对于后宫无皇后之事相当关心,见娴贵妃端庄惠下,有母仪之风,劝皇上立娴贵妃为皇后。

乾隆因与孝贤皇后婚配多年,感情深厚,乾隆觉得孝贤皇后刚去世不久,尚在大丧期间就册立新后,于心不忍,但为了不违背皇太后的旨意,他采取了一个折衷办法,先在乾隆十三年七月把娴贵妃晋封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即代替皇后掌管六宫大小事务),暂代行皇后职务,等到孝贤皇后的丧期过后,于乾隆十五年八月初二日正式将其册立为新皇后。

册立礼刚举行过半个月,那拉皇后就陪着皇帝展谒祖陵、西巡嵩洛、五台山进香,又下江南巡视。那拉氏春风得意,荣耀非常。乾隆十七年,生皇十二子永璂,次年生皇五女,当时的乌拉那拉氏皇恩优渥,倍受宠幸。

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留下乌拉那拉氏的名字,也没有留下任何画像。入关后,清政府吸收汉人文化,表示某后某妃的姓名也只是用某某氏来代替,如富察氏,不会把女子记载下来,除了清政府早期的几位后妃还能留下自己名字。

后来的后妃都只记载姓氏,不会记载闺名,那拉氏的名字自然也没有被记载,景娴出自于某篇网络同人小说。不过乌拉那拉氏的名字不可能有“娴”字,不可能把女子的闺名中的字用在封号上。

扩展资料

乌拉那拉氏虽然被册立为继皇后,得到过皇帝的宠爱,但她在乾隆心目中却远不如前皇后富察氏。

其一,乌拉那拉氏所生皇子永璂,一直没有像富察氏所生的永琏、永琮那样被乾隆秘密立为储君,这让她感到焦虑和不安。

其二,乾隆心里一直怀念已经作古多年的富察氏,而对乌拉那拉氏却相对冷淡,这让她感到伤心和失败。无论是作为皇后,还是作为女人,乌拉那拉氏一直不被乾隆所重视,这造成她内心极不平衡。

而在南巡途中发生的另一件事情,终于激起乌拉那拉内心积压多年的怒火。十七年前,富察氏陪同乾隆东巡时,在济南一病不起,后死于德州。此后,乾隆每次途经济南时,总是避开这座“伤心城市”,绕城而行。

这一次,乾隆还专门为富察氏作诗:“济南四度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昔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正是这首蕴涵对富察氏苦苦相思的抒情诗句,切实刺痛了乾隆身旁乌拉那拉氏那颗极其要强的心。接下来的“断发”事件,只不过是乌拉那拉氏在情感绝望中一次歇斯底里的爆发。

但此说经不起推敲,因为经过济南后乾隆为那拉氏庆祝了四十八岁千秋,继后生日当天乾隆不仅恩赏王公大臣,还赏赐兵丁两月钱粮。

据当值史官记载,帝后同堂,“备极欢洽”,如果经过济南时继后就怀恨在心,过后又如何能与皇帝“备极欢洽”。再者,继后剪发时已近知天命的年纪,为什么年轻时不妒忌乾隆与孝贤皇后情深谊挚,反而此时却醋海生波?

其三,永琏、永琮未夭折前乾隆都未曾明示立储之意,如果不是夭折后乾隆表明曾属意此二子为储君,世人并不得知二人曾被秘密立储。那么此说又该如何证明乾隆从未属意永璂承继大统?

另外,储君人选是国家最高机密,天下只有皇帝知道,皇后本人又怎么知道被秘密立储的不是自己儿子呢?因此“为子断发”说同样不成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乌拉那拉·景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5
不是
雍正帝在位时,把乌喇那拉氏赐给弘历当侧福晋。弘历即位后封她为娴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被封为娴贵妃。乾 隆十三年三月皇后富察氏(谥孝贤)崩,中宫之位悬缺。当时弘历三十八岁,正值中年。皇太后(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对于后宫无皇后之事相当关心,见娴贵妃端庄惠下,有母仪之风,遂下懿旨命乾隆立乌喇那拉氏为皇后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1
不是
雍正帝在位时,把乌喇那拉氏赐给弘历当侧福晋。弘历即位后封她为娴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被封为娴贵妃。乾 隆十三年三月皇后富察氏(谥孝贤)崩,中宫之位悬缺。当时弘历三十八岁,正值中年。皇太后(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对于后宫无皇后之事相当关心,见娴贵妃端庄惠下,有母仪之风,遂下懿旨命乾隆立乌喇那拉氏为皇后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