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玩法和规则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8

围棋的棋盘纵横各19道,共有361个交叉点。为便于判别盘上各点的位置,采取坐标法编号:竖线自左至右用阿拉伯数字依次编为1至19路(或道);横线自上而下用汉字依次编为一至十九路(或道)。标注位置时先竖后横,如“2三”路、“6十一”路等。

围棋的棋子分黑白两种颜色,各150枚。日本则规定黑子为181格,白子180格。规定由执黑子者先行,轮流把棋子下在交叉点上,以占领多于新规定的交叉点的一方获胜。为了争取较多的交叉点,双方都要千方百计地“围地”和“围吃”对方的棋子。“围棋”之名便由此而来。

扩展资料:

2005年7月1日生效的《中国围棋业余段位级位制》中第四条有:业余段位下设级位,级位可分为1级、2级至25级,1级最高。但级位证书只印制1级、2级、5级、10级、15级、20级、25级共七个等级。

上海的级位从低至高依次为:无级组、10级组、9级组、8级组、7级组、6级组、5级组、4级组、3级组、2级组、1级组共11个级别。在升级分级比赛时,则分为无级组、10级到8级组、7级到3级组、2级组、1级组,根据所胜盘数决定是否升级或者跳级。1级以上则是段位。

北京同样分为11个级别,在升级分级比赛时,分为10级、5级、2级、1级组,根据所胜盘数决定是否升级。1级以上则是段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围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28

围棋的基本玩法是:

1、对局双方各执一色棋子,黑先白后,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

2、棋子下在棋盘上的交叉点上。

3、棋子落子后,不得向其他位置移动。

4、轮流下子是双方的权利,但允许任何一方放弃下子权而使用虚着。

围棋的规则:

一、中国规则

1、贴3又3/4子的规则:

第一步,把死子提掉。

第二步,只数一方围得点数并记录下来(一般围得点以整十点为单位)。

第三步,如果数的是黑棋,再减去3又3/4子,如果数的是白棋,再加上3又3/4子。

第四步,结果和180又1/2(棋盘361个点的一半)比较,超过就算胜,否则判负。黑目数超过184.25子即胜,而白只需超过176.75子即胜。通俗来说为白棋177子为胜,黑棋184.5子为胜。

让先与让子:

让先不贴目,让子要贴还让子数的一半(就当被让方是预先收了单官)。

二、日韩规则

1、日本和韩国规则是一样的,采用数目法,黑棋终局要贴6目半。先数一方的目数并记录下来,再数另一方的目数并记录下来,然后黑棋减去6目半,最后和白棋比较,多者为胜。 

2、虽然围棋计算胜负的方法不同,但表现在一盘特定的棋局上,贴m子=贴2m目,胜n子=胜2n目。原因在于:数子法,是计算黑白任意一方与归本数(361/2=180.5)的偏差;比目法,是比黑白双方所得目数的差距。

三、竞赛规定

1、先后手的确定

对局的先后手,由大会抽签编排或对局前猜先决定。

2、贴子

为了抵消黑方先手的效率,现行全国性正式比赛在终局计算胜负时,黑方需贴出三又四分之三子。

3、计时

计时是保证比赛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切有条件的比赛应采用计时制度。

(1)时限:

根据比赛性质的不同,应事先规定一局棋的每方可用时限。棋手用时不得超过规定时限。规定一局棋的时限可长可短,基层比赛可规定为1-2小时,全国比赛要求在一天之内结束。

(2)读秒:

在采用读秒的比赛中,应事先规定在时限内保留几分钟开始读秒。全国比赛保留五分钟读秒,基层比赛亦可保留一分钟开始读秒。读秒时,凡一步棋用时不足一分钟的不计时间。每满一分钟则在保留时间内扣除一分钟,但不得用完规定时间。快棋比赛的读秒办法,可根据具体情况由竞赛大会另作规定。

4、终局规定

(1)无单官或其他官子时,为终局。

(2)对局中,有一方中途认输,为终局。另一方中盘胜。认输就是将两个自己的棋子放在右下角。

(3)凡比赛一方弃权或因各种原因被裁判员判负、判和的对局,也作终局处理。

(4)双方确认的终局,确认的次序应是,先由轮走方,后是对方以异色棋子一枚放于己方棋盘右下角的线外。

(5)活棋和死棋:

终局时,经双方确认,没有两只真眼的棋且不在双活状态下的,都是死棋,应被提取。终局时,经双方确认,有两只真眼或两只真眼以上都是活棋,不能提取。所谓的真眼就是都有子连着,且对方下子不能威胁到自己。

5、对局暂停和封棋

规定有暂停的比赛对局中(如一日制比赛,中午须暂停等)暂停时间不计入对局时限。重大的比赛,可采用封棋制度,当比赛到规定的封棋时间,而对局尚未结束。

已下过子的一方应立即退场,轮下子的一方思考后,把准备下的点写在记录纸上,然后密封交裁判员。续赛时,裁判员当场启封,按所标记的位置下子,比赛继续进行。

6、赛场纪律

(1)对局者不得无故弃权和中途退出比赛。

(2)比赛时,对局者不得有任何妨碍对方思考的行为。

(3)比赛中,对局者不得和其他人议论对局的棋势,或查阅有关资料。

7、对局者的权利和义务

(1)读秒时,有询问己方还剩几分钟的权利。

(2)如出现足以妨碍自己正常比赛的现象或发现问题,有向裁判员提出意见的权利。但除较紧迫的事件外,对局者应在自己走棋的时间内提出。

(3)终局计算胜负时,对局者有要求纠正数字和计算胜负失误的权利。

(4)裁判员作出判决,对局者必须服从,如有异议应通过组织程序立即向大会提出申诉。

8、行棋

(1)一方并未表示弃权,另一方连走二步,判连走二步者为负。

(2)棋子下完后,又从棋盘上拿起下在别处。判棋子放回原处,警告一次。如棋子确实是掉落的原因,允许其拣起后任选着点。

(3)对局中途发现前面下的棋子已有移动,在征得对局者一致意见后,可判移动之子挪回原处,或者判移子有效。在对局者意见不一致时,应立即报请裁判长处理。

(4)对局中,因外界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棋局散乱,应经双方复盘确认后,继续比赛。如双方没有能力复盘,则判和或重下。如对局者确属无意散乱了棋局,可复盘续赛。不能复盘的,则判散乱棋局一方为负。如对局一方故意散乱棋局,判负。

9、禁止全局同形再现

(1)劫争马上回提,判回提者着手无效,弃权一次。

(2)终局时,按照禁止全局同形再现的原则,不允许以“假生”作为活棋。

(3)对双方互不相让的三劫循环,四劫循环,长生、双提二子等罕见特例,可判和棋或者重下。

扩展资料:

古代围棋与现代围棋下法比较

古代围棋与现代围棋下法基本相同,但本质区别在于古代围棋是以子多为胜(参考《敦煌棋经》),唐宋数路法数空需扣除眼位、公气不计,明清数子规则有还棋头。

其他区别:

第一,古代围棋一般白先黑后;

第二,古代围棋没有贴目,黑棋181子就获胜;

第三,古代围棋是座子制,就是先在对角星位分别放黑白两子,最大限度限制先手优势(后来被日本废除,为了限制先手增加了贴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围棋 (国际通行棋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0-03

基本下法:

对局双方各执一色棋子,黑先白后,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棋子下在棋盘上的交叉点上。棋子落子后,不得向其他位置移动。轮流下子是双方的权利,但允许任何一方放弃下子权而使用虚着。

棋子的气:一个棋子在棋盘上,与它直线紧邻的空点是这个棋子的“气”。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同色棋子存在,则它们便相互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它们的气也应一并计算。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异色棋子存在,这口气就不复存在。如所有的气均为对方所占据,便呈无气状态。无气状态的棋子不能在棋盘上存在,也就是——提子。

提子:把无气之子提出盘外的手段叫“提子”。提子有二种:1.下子后,对方棋子无气,应立即提取。2.下子后,双方棋子都呈无气状态,应立即提取对方无气之子。

拔掉对手一颗棋子之后,就是禁着点(也叫禁入点)。棋盘上的任何一子,如某方下子后,该子立即呈无气状态,同时又不能提取对方的棋子,这个点,叫做“禁着点”,禁止被提方下子。 

扩展资料

计时是保证比赛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切有条件的比赛均应采用计时制度。

1、计时器

提倡使用电子语音计时器。允许继续使用指针式机械钟。正式比赛时,计时钟一律置于白方右手一侧。人工读秒提倡使用秒表,允许使用其他计时器。高等级的由专职裁判员负责计时的比赛,由主办方另行规定计时器种类和放置方式。

2、 时限

不同的赛事均应事先规定一局棋的每方基本时限。

3、读秒

读秒是强制性的延续比赛的办法。在采用规定基本时限外加读秒制的比赛中,应事先明确,在规定时限内保留几分钟开始读秒。此类慢棋比赛的读秒每手棋限时为60秒,不足60秒的着手不予计时。达到60秒的视为已使用保留时限之中的1分钟。

读秒工作由裁判员执行。60秒一手的读秒方式为:30秒、40秒、50秒、55秒、58秒、1分、还剩×分。用至最后一分钟时,读秒方式变为:30秒、40秒、50秒。

此后随即以准确的语音逐秒报出:1、2、3、4、5、6、7、8、9、10。裁判员读出“10”而棋手同时落子或尚未落子,均应判为已使用1分钟。采用30秒、20秒、10秒或其他读秒办法的快棋比赛,可根据上述原则,事先规定读秒实施细则。

4、包干用时制

包干用时制是规定基本时限之内必须结束比赛的计时办法,超时判负。包干用时制的赛事均应事先规定基本时限,规定计时器材,并可制订其他实施细则,但以下几条须共同遵守。

(1) 计时钟一律置于白方右手一侧。

(2) 下子和按钟必须使用同一只手,不得一只手下棋,另一只手按钟。

(3) 下单官仍须计时。

(4) 当一方放弃盘上竞争而导致放弃着手权时,允许终止计时,双方可争之点全部归属于对方。双方地界的勘定由裁判长负责。

(5) 提倡使用电子钟计时。使用机械指针时钟计时,以计时钟的红针倒下、分针、秒针均超过“12”为超时。

(6) 当计时钟发生故障时,裁判长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临时更换计时钟、解释计时钟读数、对某方超时判负等果断裁决。

(7) 裁判长有权制止无理消耗对方时间的非正常行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围棋规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9-28

1、基本玩法:

(1)在比赛的每一方,他们应该坚持同一个棋子,先黑后白,交替,一次只能下一个棋子。

(2)棋子在棋盘上的交集。

(三)棋子落下后,不得移动到其他位置。

(四)双方有权轮流抚养低龄子女,但允许任何一方放弃低龄子女的权利,利用空虚。

2、象棋之气:

棋子在棋盘上,紧靠棋子的空位是棋子的“气”。在棋子与直线相邻的点上,如果存在相同颜色的棋子,它们相互连接,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他们的气体也应该一起计算。在棋子与线直接相邻的点上,如果有任何变色的棋子,音调将停止存在。如果所有的气都被对方占据了,那就处于无气状态。一个处于无空气状态的棋手不能存在于棋盘上,也就是说,一个提子。

3、葡萄干:把无气的儿子从盘子里放出来的方法叫做“葡萄干”。葡萄干有两种:

(1)下棋后,对手棋子无生命,应立即取出。

(2)下棋后,双方棋子处于无气状态,应立即抽取对方无气子。从对手身上取出棋子后的禁点(也称为禁入点)。棋盘上的任何棋子,比如棋手的儿子,都会立即呈现出惯性状态,同时也不能拿起对方的棋子。这一点被称为“禁点”,禁养党之子。

(3)胜败之辨

围棋有三条规则。中国大陆采用数字规则,台湾采用权责发生制,日本和韩国采用数字规则。因为黑方事先有一定的优势,所以所有的规则都采用粘贴系统。

4。中国规则

斗杆3和3/4子规则:

第一步是除掉死者。

第二步是计算并记录仅由一侧包围的点数(通常为10个点)。

第三步是黑棋减去3和3/4,白棋减去3和3/4。

第四步是将结果与180和1/2(棋盘上361点的一半)进行比较。如果你赢了,你就会输。黑眼超过184.25只,白眼超过176.75只。一般来说,白棋以177块胜出,黑棋以184.5块胜出。


扩展资料:

1、古代规则

古代象棋也是官吏的集大成,否则不可能判断胜负(中间盘胜出除外),但一般结尾部分不在谱内,这与古人的象棋观念有关。在古代,黑色的游戏不粘眼睛。

(1)古代采用星座制,即把四颗星放在棋盘的一角,两颗黑,两颗白,与对角线布局相似。

(2)退棋。这在古代是一个独特的规则,就是每次你破一盘棋,对手在你计算最后胜负时都会给你一块,所以你越破对手,你的利润就越大。

(3)古代围棋分为对弈、饶子棋和前两局。受人尊敬的是同级的(敌棋),通常是第一位的;高低级的(饶子棋),大师是白的,低级的是黑的。

古代计算胜负的规则和中国的一样。每一个项目都是空的,即棋盘上的活动项目,而对象是由它包围的空点。”“空”在这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总是指圈地,而不仅仅是圈地的空点。

2、古代围棋与现代围棋演奏方法比较

(1)古代围棋与现代围棋基本相同,但本质区别在于古代围棋是以一个以上的棋子(指敦煌棋经)取胜,唐宋时期的数法(指日本清越《忘忧集》的数法)需要扣除眼,不分公灵,而明清时期的数规有头数(不分眼数)。儿子,这条规则后来被日本废除了。

(2)其他差异:

首先,古代围棋一般是先白后黑。

其次,古围棋不贴眼,181块黑棋获胜。

第三,古代围棋是一种招牌制度,即先把黑白放在对角线位置,最大限度地限制第一手的优势(后来被日本废除,以限制第一手增加抢眼)。北宋沈括也提出了“四国围棋”的方法(见《蒙溪碧潭》、《四人分曹公围棋》)。

参考资料来源:

百科百科-围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