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妃子为什么自称嫔妾?

如题所述

嫔:本义指帝王的女儿出嫁;古代妇女的通称;亦对妇人的美称;帝王诸侯的姬妾,后宫的一个级别,妃以下,贵人以上。妾,又称姨太、陪房,亦有二奶、小老婆等俗称,主要指一夫多妻制结构中,地位低于正妻的女性配偶。
具体称呼一般分为娘娘、主子和小主,自称通常分为臣妾、妃妾、嫔妾。从六品(含)以下称为小主,见上位自称嫔妾,见下位自称本主;正三品(含)以下正六品以上称为主子,见上位自称嫔妾,见下位自称本主;庶二品(含)以上从一品(含)以下称为娘娘,见上位自称妃妾,见下位自称本宫;正一品(即皇后)称为娘娘,见皇帝、太后等高阶自称臣妾,见下位自称本宫。
宫嫔、侍妾。《宋史·天文志三》:“尾宿九星,为天子后宫,亦主后妃之位。上第一星,后也;次三星,夫人;次星,嫔妾也。” 嫔妃正三品(含)以下,见上位者自称嫔妾;庶二品(含)以上从一品(含)以下,见上位者自称妃妾。
对稍微高位的是福身。秀女见庶二品以下是福身的礼节,对从二品(含)以上从一品(含)以下是屈膝;对皇后、皇帝和皇太后等正一品以上高位是跪拜。
所谓七十二嫔妃,不过是泛指皇帝后宫人数的众多,实际上皇帝后宫侍妾的数目远比七十二为多。《管子·小匡》即言:“九妃六嫔,陈妾数千”。《礼·昏仪》则言周代后妃制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可见早在诸侯时期,国君的妻妾已甚众了。秦汉之时秉承周制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后妃制,以皇帝为中心,皇帝之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嫡妻称皇后。由于秦的时代短暂,所以完备的后妃体制及其等级划分实际执行于汉代。汉代的后妃爵列八品:即1.皇后,2.夫人,3.美人,4.良人,5.八子,6.七子,7.长使,8.少使。自汉武帝、汉元帝始,后宫三千嫔妃又扩至十四个等级。即1.昭仪,2.婕妤,3.(女圣)娥,4.容华,5.美人,6.八子,7.充依,8.七子,9.良人,10.长使,11.少使,12.五官,13.顺常,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等。东汉时又化繁为简,六宫仅有皇后、贵人之称,其下只设美人、宫人、采女三等。
三国魏晋时期后妃制又有所变化,自夫人以下魏定爵秩十二等。魏太祖于王后以下定五等:夫人、昭仪、 婕妤、容华、美人。文帝时增设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明帝时又增设淑妃、昭华、修仪(除去了顺成)三等。晋参照汉魏之制于皇后下设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又设淑妃、淑媛、淑仪、修华、 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还有美人、才人等,其位亦在九嫔以下。
至此周之三夫人、九嫔便有了具体名称。
西周、春秋时对奴隶的称谓。男奴叫臣,女奴叫妾。《书·费誓》:“逾垣墙,窃马牛,诱臣妾,汝则有常刑。”亦作为所属臣下的称谓。《左传·僖公十七年》:“男为人臣,女为人妾。”
嫔妃不是“臣妾”
许多影视剧中,尤其是近年来充斥荧屏的帝王剧,还有一些文学作品中,如二月河的清帝系列历史小说,皇帝的嫔妃同皇上说话时每每自称为“臣妾”。嫔妃以自己为“臣妾”的说法,是错的。这样的错原本不该有,却被许多作家、学者用错了无数次。
臣妾,作为名词,古来称地位低贱者,《尚书传》说:“役人贱者,男曰臣女曰妾。”《周礼注》也说:“臣妾,男女贫贱之称。”《战国策·秦四》:“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臣妾。”注云“男为人臣,女为妾”。所以也以“臣妾”指臣服者、被统治者。如《史记·吴太伯世家》和《伍子胥传》有“请委国为臣妾”、“求委国为臣妾”语,《汉书·西域传》有西域小国“称臣妾”语,《后汉书·皇后纪》有“天下臣妾,咸为怨痛”语。
又如刘长卿、薛逢、殷文圭等唐代诗人颂圣之作皆有“万方臣妾”的说法,宋代大诗人陆游诗有“万邦尽臣妾”句。除对皇上外,对皇后也可用“臣妾”一词,如《晋书·后妃列传》载,元杨皇后崩,左贵嫔之诔曰:“臣妾哀号,同此断绝”显而易见,“臣妾”是一种统称,指作为臣民的众男女,对具体的一男或一女,不当称作“臣妾”,正如不能把一男或一女称作“男女”一样。“臣妾”又可作动词用,也往往是对许多人而言,如东汉蔡邕《上始加元服与群臣上寿章》说:“臣妾万国。”唐代李峤《大周降禅碑》说:“臣妾四极。”
所以,皇后、嫔妃对于皇上,可自称“妾”或“贱妾”、“小妾”等,而不应称“臣妾”。
其实,只要读一读《后汉书》、《晋书》、新旧《唐书》、《宋史》、《明史》中任何一书的后妃传,便可以知道后妃们同皇上谈话时是如何自称的。如果读一读《金史》、《元史》或《清史稿》中任何一书的后妃传,还会看到,作为嫔妃的少数民族妇女,也知道自称“妾”而不称“臣妾”。
“妾”字为会意字。从辛,从女。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古代刑刀,表示有罪,受刑;下面是“女”字。合而表示有罪的女子。本义是女奴。“妾”在先秦和秦汉时是指女奴,(如汉书中所记载“给事平阳侯家,与候妾卫媪通”这里的卫媪就是女奴)由于在奴隶制度下,男性主人往往和女奴发生性关系,甚至使女奴的专属于男主人的性行为对象,于是妾的词义开始改变。周代贵族女子出嫁,需要同族姐妹或姑侄陪嫁,称为媵,媵会成为侧室,地位比妾高。后世媵和妾渐渐不分。 《礼记.内则》曰:妻不在,妾御莫敢当夕。郑玄注云:辟女君之御日也。陆德明经典释文云:辟音避,下辟人、虽辟,皆同。孔颖达疏云:夫妇、男女,及内外之别,又明妾与适妻,尊卑相降之等。
在《大清会典》中记载:嫔朝冠,冬熏貂,夏青绒,顶承金翟,上衔啰子,周缀金翟石,饰东珠各五,珍珠各十九,后金翟不饰猫眼石,垂珍珠一百七十二,结饰东珠,珍珠各三。
嫔吉服冠顶,用冠亚。嫔金约,镂金云八,后垂珍珠三行二就,共一百七十七中间每结饰东珠,珍珠各四。嫔耳饰,用三等珍珠。嫔朝褂,三种,制与皇后同,领后垂绦用金黄色。嫔龙褂,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襟夔龙四。嫔朝袍,三种,制与皇后同,用香色。嫔龙袍,一种,绣金龙九,制与皇后同,用香色。嫔朝珠,三盘,珊瑚一,密珀一,吉服用一盘。嫔采帨,不绣花纹,金黄色。嫔朝裙之制与皇后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26
中国古代是一夫多妻制,但是正式夫人只有一位,在皇帝家里也一样,除了皇后为正妻之外,其他的都只能以妾称,但皇室对后宫妻妾们也有自身的规定,所以皇后以下,皇帝的老婆一般以嫔妾自称。
第2个回答  2012-07-26
宫嫔、侍妾。《宋史·天文志三》:“尾宿九星,为天子后宫,亦主后妃之位。上第一星,后也;次三星,夫人;次星,嫔妾也。”
  嫔妃正三品(含)以下,见上位者自称嫔妾;庶二品(含)以上从一品(含)以下,见上位者自称妃妾
第3个回答  2012-07-26
规定,只有皇后是正室,是皇帝的妻子,其他都是妾。皇后之下是妃子,妃子之下是嫔,嫔之下还有贵人、答应,什么的
第4个回答  2012-07-26
嫔妾是地位低的,地位高的自称臣妾。就连皇后在皇帝面前也是自称臣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