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有很多,不知道该读哪些书.2,没时间看书.3,读了很多力书,但大部分

如题所述

1、选择一本书之前,先确定选书的方向。

具体可以通过三个问题来选择:我当下面临的挑战或困难是什么?我想要强化的技能或想学习的新知是什么?我当下想享受哪一类书籍带来的乐趣?然后根据这些问题确定选书的方向,然后再根据书籍目录,以及如下的一些技巧,挑选到既好又适合自己的书。

2、有了方向目标之后,确定具体选择某本书的小技巧。

初选一本书,可以参考知识渊博的专家或厉害的作者,让他们给你做一个初步筛选。如果你不了解作者,可以先花一点时间了解作者在该知识领域中的地位和能力,然后据此判断这本书的价值。

拿起书来快速翻阅,看看书籍目录和书中的条列内容,如果条列出的内容是全书精华、论述精辟、点与点关联性强,或是容易执行的战术经验,那这本书通常也值得一看。同时可以看看书中的专有名词,如果书中专有名词愈多,读者就愈想查证,所以书中专有名词愈多,可信度相对就愈高。

如果书籍的前几页就值得你“画线”,至少说明对你是一本不错的书。

另外,翻译书中的好书几率“相对”较高,因为它们中的多数是被淘汰剩下的,但翻译书也有一些差的,或者翻译得差的,所以做一个参考就好。

3、选好书只是开始,如何阅读才是关键。

很多人感叹读书没用、没有收获,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会不会读书。

对于一本“致用类”的好书,我是这样阅读的:选择并拿到一本书之后,先看看前后序言、目录等基本信息,然后根据这些基本信息、以及自己看这本书的目的,提出几个问题,然后“用自己现有的一些知识来回答”我提出的问题。

然后对书籍进行快速阅读。我通常是以每分钟两千字左右的速度(学习“精英特速读记忆软件”掌握的)对整本书籍、或某些章节进行快速阅读,由此建立该本书的脉络、知识架构。期间我会找到这本书中我感兴趣的地方、对我重要的地方、或者一些看不懂的地方,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简单快速标记。如果有必要,会对这些内容进行二次阅读、以及精读。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再“根据书本内容”对阅读前提出的问题进行再一次回答。作答之后,把“阅读前的答案和阅读后的答案”进行比对,看看自己的回答有多少和作者讲的一样,还有哪些遗漏和差距,然后特别关注这些遗漏、差距、不一样的地方。

这样的一个读书方法乍一看很麻烦,其实非常节约时间,而且hi提高你的阅读收获,因为它可以很好地锻炼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整合能力、思考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19
1、看名著:不要死看,如果看不下去,可以逼自己先看一遍,不要死抠,先放一下,过段时间再拿起看,会有不同的感想

2、《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书摘
1正确的读书方法,不是用“眼”,而是用“心”去读;不是用“大脑”去认知,而是用“身体”去实践。

2在我看来,读书分三种类型:享受乐趣、获取新知、改变人生。

3读书分三个阶段:
(1)基础定向阅读——通过阅读100本以上和自己业务领域相关的书,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
(2)加强定向阅读——1年阅读365本自我启迪的书,以拥有成功者的思维方式。
(3)深层次定向阅读——通过阅读人文古典书籍使自己成为领军人物。

4书中提到了“镜子效应”、“红皇后效应”等我第一次听说的名词

5100天阅读33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在初始阶段培养读书习惯。读书方法的第一阶段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阅读习惯上。培养读书习惯的最初阶段能感受到乐趣是最重要的。

6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例如早晨提前1小时起床、上下班各安排30分钟、晚上安排1小时,,每天必须有3个小时。

7把买来的书放在一起,经常看到他们就会产生一种阅读的冲动,当你看到没读的书一本本减少,而读完的书越摞越多,成就感也会随之而来。(巧合的是,看这本书前,我就是这么做的,只不过是因为家里实体书太多了而已。)

8作者提到的读书方法:睡觉前简单的写读书笔记,里面记录阅读日期、书中及当天读到的页数。

9作者对于书籍的认知:书并不是单纯的信息集合体,很多的学者和作家把他们一生寻求到的真理写进了书里,他们写书的真正原因是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

10普通疑问”我已经读了100本书,可是不知道有没有实际变化,如果有又是什么样的变化,我看不出工作和生活有任何明显的好转,经常会怀疑读书是否真的会产生改变人生的力量,也曾想作为一种乐趣而读书又能有什么意义呢?“P69

11对于读书中出现的倦怠期,克服倦怠的方法:去见指导老师、去见书友、去图书馆。P72
倦怠期有多长,程度多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你克服它的决心有多大。P74

12不很同意作者的一个观点,“为了防止受到不良影响,不要与认为读书无用的人攀谈。(以我的经历来看,没有办法同意这个观点,我周围的人没人赞同我读书,包括我的家人,包括某些成功人士,我周围的人就没有读书的,但是读书是我唯一一件从小能坚持至今的事情,虽然还真没有看到所谓的成效。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要受别人影响呢,一直本想影响他人,却最终放弃,但是也没人能影响我)

13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头脑里有一个小书柜的人和头脑里有一个巨大的图书馆的人之间会有怎样的差异。P75

14创造读书时间:一共列出了6点。P76

15如何快速阅读一本书P80

16普遍疑问“单凭兴趣去读书又有什么意义呢?”P93

17养成读书习惯,下一步为了实现自我成长而读书。P96

18身在职场如何读书,利用1年时间,读100本与自己业务有关的书籍。(为成为自己业务领域的第一人)P99

19书不是用眼睛读的,而是要用心读,不是说把书读完往架子上一放就算了事,而是要记在脑子里和心里,才是真正的读书。(重要的是实质性的读书,而不是表面性的。)P101

20作者列出的读书方法:T-H-X P102

21身在职场如何读书,争当领域第一人而制定的1年读100本书的任务(一共5点)P106

22从开始读书,我就认为有两种真正意义上的学习P116

23很好奇有多少人会用这个方法:利用上下班时间反复听他自己整理选录的内容摘要,就会想起全书的内容,知识不再漂浮在外,而是储存在大脑里了。P119

24不很同意作者的一个观点,“主人公休假出门的3天4夜除了读书什么都没干。”P128

25普遍疑问“如果因为勤奋读书而耽误了工作”P120(记得吧里曾有人问过这个问题)

26作者的一个观点:不想反省自身或根本不懂得反省自身的读书反而是有害的。P130

27普遍疑问,“我读书已有7年,读了那么多的书,不知为什么依然还是社会上的一个失败者。”P153

28提出100天内约见20位成功企业的CEO的,并对他们进行深入的访谈P158

29本人的一个疑问,为什么送香水呢P166

30现在很流行的一个理念,学习型企业P169

31无法成功的理由P176

32作者提出1年读365本书P178

3、怎样安排时间读书
关闭电脑、离开网络
书的类型:电子书和实体都有,现在的比例是7:3
阅读的时间:
早上5:30-6:00起床,有将近1小时的整块阅读时间,如果时间充足一点,会做些笔记.
包里放上7寸的阅读设备(以前是K3,这段时间换成NT),放上几十本排版不错的电子书,在有时间的时候看看,比如排队、等人、开会之类零散时间。
手机里放一些有声书,比如台湾的博客思听、每天八分钟、中医堂、百家讲坛,做车、做家务、身体锻炼时听听
睡前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完,会拿本书在床上看上一会,然后睡觉。
所有读完第一遍,觉得不错的书,会开始读第二遍并做些笔记。
出差时如果周末有时间会找家环境好点的咖啡厅,看上半天或一天书。不出差如果周末有空闲时会去图书馆,带上笔记看上半天书,做个记录。
做飞机或动车时会准备二、三本纸制书,比较厚有些深度的那种,我发现自己在飞机上看书效果最好。看累了就做笔记或简评。
想多看点书的最有用的建议:就是关闭电脑、离开网络,有网络有电脑的地方永远会让你分心的
我看书效果最好的三个地方:飞机、图书馆、咖啡厅
——————————————————————————————————
总能在网上看到有人抱怨没有时间看书,在现在这个时代最影响注意力的东西就是网络,只要有了网络很容易浪费时间,不管是你用电脑、手机都是一样,点来点去,1个小时2个小时很快就没了,就在我在回答中说的,想多看点书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开网络,下决心每天留出半小时或1小时的阅读时间,关电脑,关手机,开始看书,看完书做随手做些记录。
关于阅读设备:现在7寸的阅读器已经非常便宜了,K4和N2(Nook Simple Touch)也就700-800元左右,可以考虑买一个。放在包里,从amazon帐户里同步些电子书过去。有空的时间顺手就拿出来读一会。最好是E-Ink屏的,不要平板,平板什么都能做太容易分心了。
给个建议:最好不要在地铁或公交上用手机看书。颠簸中看小说、玩游戏,很容易引起视力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的青少年视疲劳。一般来说,人们使用手机、平板电脑时,眼睛和屏幕的距离在20厘米左右,这样近距离且长时间地盯着屏幕看,容易使睫状肌产生疲劳,变成假性近视.,
在使用手持终端时,最好不要离屏幕太近,保持30厘米以上的距离最为适宜。同时尽量多眨眼,避免眼球过多地暴露在空气中,以减少眼部水分的蒸发。此外,应在休息时间经常站起来,活动活动颈部肌肉,最好找些有声书、Podcast或英语来听。
前二天在微博转的一句话:
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书,30年读11万页书。诸位,11万页书足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又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胡适,纪念胡适先生逝世50周年。
就从今天开始培养你的阅读习惯吧,少上网、少玩会游戏,少聊天,少刷些豆瓣、微博,开始阅读。
充分利用早起的时间,养成随身携带图书的习惯
以下是@海涛 对于怎样安排时间读书的回答
前两天发了条微博说上个月一共看了三十八本书,接着就被很多人问道是怎么做到的,今天下午公司在做一个关于企业内部培训体系的沙龙活动,活动结束后在办公室又被人问道哪有那么多时间看书,刚刚好今天下班时间比较早,加上好久都没写博客了,一边在听马云在网商大会上的演讲,一边写点东西分享一下。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每天早晨起床告诉自己,“今天我应该多看些书”。书里面有很多我所需要的信息,知识。如果我能够多看几本书,我的生活,工作都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每个星期五下班的时候都会和自己讲这个周末要好好的看几本书。每天晚上回家之后都会和自己讲今天晚上我要学些什么?每当看到别人引经据典,滔滔不绝的时候都会羡慕不已,然后信誓旦旦的和自己说回去之后我也要多看点书。可是当你过完漫长的一天回到家中时,就向各种诱惑妥协了。你打开电视躺在沙发上,看着各种轻松的电视剧,于是乎就忘记还有看书这件事情。你登录到QQ上,开始与好友海聊,忘记了一切。开始点开人民网看各种八卦新闻。OH,时间到了,我该看书了,可是一看时间,到了上床睡觉的时间了。于是你在心里和自己讲,算了吧,今天太晚了,没有时间看书了,明天晚上再说吧!于是就在这样的明日复明日里面眼睁睁的看着时光的流失,日复一日的坐着自己的读书梦。
很少有人天生爱看书的(娱乐,色情,武侠除外),特别是上班之后,想看点书对于很多人而言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怎样才能给挤出时间来认真的看点书成了很多人的困惑,根据个人的经验做了一点总结和朋友们做一个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养成随身携带图书的习惯。
这里说的随身携带图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书籍了,随着各种智能设备的兴起,手机平板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一个看书的主要手段,可以在收集和平板里面携带几本书,这样的话在地铁上,等人的时间都可以看上几页,慢慢的你会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就把一本书看完了,我上个月多看了8本书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配了一个ipad,大大的提高了读书的效率。
当然我个人还是习惯在包里面放上一本纸质的书籍,这样的话更加方便去看,而且有些时候电子设备可能会没电,出故障等等,还有些场合不太适合拿出各种电子设备,这个时候纸质的书籍就会很方便了,现在出门一般也都背的有包,放上一本书也不会重多少,而且有些时候可以装装13,何乐而不为。
2、睡前看会书
睡前看书是很多人的习惯,每晚上床睡觉之前,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来翻几十页书还是意见很轻松的事情,睡前看书不仅仅能够加深阅读印象,而且还能起到很好的放松效果,有助于睡眠质量的提升。当然我在晚上大概有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的时间是在看书和整理读书笔记的。
3、充分利用早起的时间
早上的时间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是浪费掉的,其实早晨是一个很好的读书的时间,早晨大脑在经过了一晚上的休息之后整个的状态处于放松状态,这个时候的记忆效果和专注度都是非常高的,很多人经常说静不下心来看书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每天脑子里面想的事情太多,而早晨的时候则是一个人最放松的时刻,万籁俱静的时候是最适宜看书学习的。我早晨一般五点半起床,九点钟上班,中间大概有两个多小时的空余时间,这个时间差不多能够看完一本书的。
4、下载一些有声书籍
走路的时候也会有大量的时间,这个时候有声书籍就是最好的选择了,我每天上班路上差不多20分钟,刚刚好能够听一集有声读物,推荐大家使用懒人听书,可以再有Wifi的情况下把书籍下载好,然后离线进行回放,这样的话差不多一个星期可以听一本,我上个月听了三本书。
5、一次只看一本书
同时看很多本书看起来很诱人,但是当你每次只专注于一本书时,你从这本书中得到的收获会比你同时看其他书时从这本书中得到的收获要大。
6、列读书清单
第一个是列看过的书籍的清单,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你的读书清单越来越长,这样整个人就会很有成就感,对待看书这件事情上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和负担。第二个就是把你想看的书列在一张清单里,这张清单代表着以后你想获得的知识。看看这张清单并经常更新它,会帮助你保持继续看书的动力。
7、限制上网时间
这个就不需要详细的解析了,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很有感觉的。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