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的特征是什么

如题所述

  1、金鱼的头型:平头型、高头型、狮头型、虎头型。
  平头型:指头顶部皮肤薄而平滑,无肉瘤,有窄平头和宽平头之分。
  高头型:指头部肉瘤局限在头顶,俗称:鹅头、帽子、皇冠(一般用于珍珠鳞金鱼)。
  狮头型:指文种金鱼(即有背鳍金鱼),头顶部的肉瘤很发达,并向下延伸到眼部以下乃至鳃盖处。
  虎头型:指蛋种金鱼(即无背绍金鱼),头顶部的肉瘤很发达,并向下延伸到眼部以下乃至鳃盖处。

  2、金鱼的眼睛:正常眼、龙 睛、望天眼、水泡眼。
  正常眼:指眼睛和鲫鱼眼相似,不凸出,有些品种两边眼睛的颜色不相同。
  龙睛:指眼球较大,向两侧凸出眼眶之外,似中国古代传说中“龙”的眼睛。
  望天眼:指眼球凸出眼眶之外并向上翻转约90度,两眼朝向天空,亦称朝天眼。
  水泡眼:指两侧眼球下方,各长出一大水泡,内藏半透明液体,呈水泡状。(水泡细小而不能颤动者称为蛙头。有些品种两边眼睛的颜色不相同,两水泡的颜色亦不相同。

  3、金鱼的鼻:何为绒球?
  绒球:鼻孔中间有一皮肤褶,称鼻间隔,它把鼻孔分成前后两部分。鼻间隔特别发达的品种,在鼻部长出2个或4个肉质褶皱,称为绒球。

  4、金鱼的鳃盖:金鱼的鳃盖可分为3种……
  硬骨鱼类的鳃,外面有骨质的鳃盖保护着,鳃盖是由前鳃盖骨、主鳃盖骨、下鳃盖骨、间鳃盖骨组成的。在鳃盖的后缘有一游离的膜,称为鳃盖膜。
  金鱼的鳃盖可分为3种:
  正常鳃盖:鳃盖骨没有大的变异,大多数金鱼的鳃盖属正常鳃盖。
  翻鳃:主鳃盖骨和下鳃盖骨的后缘由内向外卷曲,使部分鳃丝裸露在外,习惯称为翻鳃(实际上鳃并不卷曲,而鳃盖骨是卷曲的。
  透明鳃盖:金鱼的某些种类鳃盖骨的骨片较薄,鳃盖内外表皮是半透明的,能从外面观察到部分鳃丝,使鳃盖显出鳃丝的血红色,称透明鳃。

  5、金鱼的鳞片:金鱼的鳞片变异有以下四种类型……
  金鱼的鳞片变异有以下四种类型:
  正常鳞:鳞片正常。基本无变异,大多数金鱼的鳞片属正常鳞。
  珍珠鳞:鳞片的中央部分向外凸起,且颜色较浅,似粒粒珍珠镶在鳞片上。
  透明鳞:鳞片中没有色素细胞和反光体,看起来犹如一片玻璃。
  半透明鳞:鳞片以透明鳞为主,夹杂少量具反光体的正常鳞片。

  6、金鱼的鳍:鳍是鱼类的主要运动器官和平衡身体器官……
  鳍是鱼类的主要运动器官和平衡身体器官。一般鱼类的背鳍、臀鳍和尾鳍位于身体两侧的正中,不成对为单叶,它们合称为奇鳍(单个的意思);胸鳍和腹鳍位于身体的两侧,每侧各一个,是成对的,它们合称为偶鳍(成对的意思)。金鱼除色泽变化最大外,就是鳍的变化,它们的鳍大多变为宽、长或退化或短小,或分裂成双叶、四叶等,臀鳍则有单、双之分,也有无臀鳍的。鳍的变化是区别金鱼品种的主要特征之一:
  (1)背鳍:鱼类背鳍的作用是维持身体直立的平衡器官,使鱼身不易左右倾斜。金鱼分为有背鳍的种类和无背鳍的种类:
  有背鳍种类——一般文种金鱼、草金鱼、部分龙睛、高头、狮头等均有背鳍,且背鳍较宽大。
  无背鳍种类——这样的品种称蛋种金鱼。蛋种金鱼的背部圆滑,虽无背鳞,但其身短,略呈蛋形,尾鳍分成左右相等的两叶,同样能维持身体的平衡。
  有残缺背鳍的种类——即背鳍没有完全退化掉,还存在几根鳍条,这种金鱼,一般在幼鱼时就被淘汰了。
  (2)胸鳍:靠近鳃盖处长有一对胸鳍,主要的作用是转换方向及划水,在繁殖季节也可做为辨别雌雄的标志,雄鱼鳍条上会出现追星,而雌鱼则不出现。
  (3)腹鳍:在胸鳍与臀鳍之间长有一对腹鳍,虽然起不到游泳的作用,却可以用来做出准确的机动动作,鱼健康时,腹鳍向外伸展,当腹鳍收缩靠近腹部时,说明此鱼的健康状况出现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4)臀鳍:臀鳍的作用和背鳍大致相同。金鱼的臀鳍位于肛门之后,有的种类具有单臀鳍(例如草金鱼),在其它各品种中,不同的个体有双臀鳍的,也有单臀鳍或无臀鳍的,一般人认为、有双臀鳍的为优良性状,但具单臀鳍的个体并不受到淘汰,没有臀鳍的个体一般在幼鱼时就被淘汰了。
  (5)尾鳍:鱼类的尾鳍有推进和转向的作用。
  金鱼的尾鳍变化多端,尾鳍是否对称、优美与否,基本能决定这尾金鱼的优劣位置。金鱼的尾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单尾鳍——有长尾和短尾之分,例如草金鱼的尾鳍是短尾单尾,燕尾金鱼的尾鳍是长尾单尾。
  双层鳍——又称开放尾。在胚胎期,肛门后的皮肤分叉,发育成开放尾,根据分叉的多少,开放尾又分为两种:
  三叶尾——上面两片尾叶相连,下面两叶分开,形成三叶尾。
  四叶尾———上、下两片尾叶都分开,形成四叶尾。
  金鱼的尾鳍形状可分为以下8种:
  长尾一一尾鳍约为鱼体全长的2/3。
  短尾——尾鳍约为鱼体全长的1/3。
  燕尾——层鳍单叶,尾鳍开叉较深,外观似燕子尾。
  蝶尾——尾鳍左右两叶,呈“大”字形张开,外观似蝴蝶的翅膀。
  宽尾——尾鳍展幅宽大,呈扇形,又称扇尾。
  凤尾——尾鳍既长又大,外观似传说中的凤凰尾,特指文种中文鱼、龙睛金鱼。
  孔雀尾一一尾鳍向左右伸展,与鱼体略呈“T”字型,似开屏的孔雀尾羽,特指日本产地金类。
  翻转尾——尾鳍三叶,下面两片尾叶两端向前翻转,特指日本产土佐金类。

  7、金鱼的颜色:鱼类的体色为什么那么丰富多彩呢?
  鱼类的体色为什么那么丰富多彩呢?那是由于鱼类体内具有多种色素细胞所致,鱼类的色素细胞主要分布在真皮层中。
  鱼类的基本色素细胞有三种:即黑色素细胞(Melanophore),红色素细胞(Erythrophore)和黄色素细胞(Xanthophore)。
  黑色素细胞呈星状,并有很多突起,细胞本身内,亦含有棕色的、黑色的或灰黑色的色素颗粒,鱼类色彩的浓淡是与这些色素颗粒的移动,集中与扩散有关。
  黄色素细胞其结构和黑色素细胞大同小异,但有二核,色素颗粒小,在光线透射下呈橙黄色或深橙色。
  红色素细胞在一般鱼类中比较罕见,但在热带鱼中较常见,其分布也是局部的,细胞结构类似黑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中的色素颗粒在瞬息之间即能集中与扩散。另外还有一种光彩细胞(1ridocyte)或称反光体,它是一种有强烈反光作用的白色结晶体。
  鱼类的颜色均系由基本色素细胞相互配合而成,但还需有反光体的配合。家养金鱼鲜艳多变的体色,只不过是以上几种细胞重新组合分布及强度、密度的变化,或消失了其中一种或两种成分而形成的。例如红色金鱼缺少黑色素细胞,黑色金鱼黑色素细胞很浓密,白色金鱼黑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全部消失,紫色金鱼黄色素细胞浓密而黑色素细胞稀疏,蓝色金鱼缺少黄色素细胞。
  鱼类的色素细胞和反光体的种类与含量的多寡,不仅每种鱼不同,即使在同一鱼体中的各部分亦不尽相同,色素细胞多集中在鱼体—上部,而光彩细胞多集中在鱼体的下部。鱼体色素细胞的多或少,与分布的区域,色素的配合情况及反光体的反光能力强弱等,决定了整个鱼体的颜色和斑纹,例如:普通鲫鱼,背部为灰黑色,两侧为上黑下白,腹部为银白色,该现象可解释为色素细胞集中在背部及两侧的上半部,愈往下愈少,至腹部已灰白、纯白,是色素甚少所致。
  鱼类的色泽并非固定不变的,可因环境、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情感冲动而有变动,有时变化于瞬息之间。
  金鱼的颜色可有以下几大类:
  青-白-红-黑-蓝-紫-红白-红黑-黑白-蓝白-紫白-紫红-紫蓝-红黑白-紫红白-红蓝白-紫蓝白,五花依次排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5
天然水域中的鲫鱼形体细长而侧扁,有利于快速游动。
家化的金鱼体态发生了一系列变异,加上人工有意识的培育和选种,使得金鱼品种美丽而众多。其形态变异主要包括体形、体色、头形、鳍形、鳞片、眼、鼻和鳃盖等。体形表现在躯干缩短,腹部呈球形。体色有红、黄、白、黑、蓝、紫、橙等色。头形有平头、鹅头、狮子头3种类型。鳍形变异大,尾鳍有三尾、四尾、扇尾、蝶尾等4种。鳞片有正常鳞、透明鳞、珍珠鳞3种。眼形有龙睛眼、望天眼、水泡眼、哈蟆头眼(又称蛙眼、小水泡眼)4种。绒球品种的鼻膈膜形成一束肉质小卟,有两球和四球。口的变异不大,仅颊额面肉瘤有些种类发达。变异的鳃使鳃丝裸露,称为翻鳃。详情
    官方电话
第2个回答  2012-07-19
金鱼品种繁多,外部形态特征变异大,但需要测量的部位和一般鱼类学的要求基本相同,金鱼体态特征通常如下:
全长:是金鱼的全部长度,即从吻端到尾鳍末端最长点的长度。
体长:又称标准长,是从吻端到尾鳍基部的直线长度,也就是全长减去尾鳍的长度。
体高:是身体最大的高度,从背部最高点到腹部的垂直高度。
头长:是从吻端到鳃盖骨后缘的直线长度。
吻长:是从吻端到眼眶前缘的直线长度。
眼径:眼眶的直径,即眼眶的前缘到后缘的直线距离。
眼间距:是从鱼体一边眼眶背缘到另一边的眼眶背缘的宽度。
尾柄长:是从臀鳍基部后端到尾鳍基部的直线长度。
尾柄高:是尾柄的最低高度。
背鳍高:是背鳍最长鳍条的直线长度。
胸鳍长:是胸鳍长鳍条的直线长度。
腹鳍长:是腹鳍最长鳍条的直线长度。
臀鳍长:是臀鳍最长鳍条的直线长度。
尾鳍长:又称尾长,是尾鳍最长鳞条的直线长度。
体重:先称好容器和适量水的重量,再放入金鱼称其重量,以免伤及鱼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7-19
去百度百科查查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