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是: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出自春秋孔子弟子的《论语·里仁》第2章。

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扩展资料

《里仁篇》是《论语》的第四篇,共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在第2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渝,保持气节。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里仁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仁者实行仁德便心安,有智慧的人认识到仁的真义,懂得择善而行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20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不仁的人不能长久地处于困窘,不能长久处于安乐。仁者安于仁,明智者利用仁。"
如果用于管理时,可如下:
没有自己长久的目标的销售经理,不能长久地保持简朴的生活,不能心甘情愿地在外面奔波,也快乐不起来,他们把销售当作一种负担。有目标的销售经理能安于自己的目标,认定了就想办法实现。聪明一点的人,会调动一切外部的要素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俗话说有目标的人会想方法,而没有目标的人就会找借口。作为销售经理自己首先要有目标,而不要指望下属有目标,成功者只是少数。要给有目标的下属提供机会,而想法来改善没有目标的下属。
[管理译文]孔子说:“不仁的人不能长久地处于困窘,不能长久处于安乐。仁者安于仁,明智者利用仁。"
第3个回答  2013-03-19
我也是这么理解的,仁者应该是没有意识到或者是没有思虑“做事仁德”所能得到的利处,仁者和智者都在实行着仁义,结果相同,只不过出发点或者目的不同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