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化学反应对气球充气效果好

第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和一种可自动充气气球的原理是利用叠氮化钠受撞击会分解,产生大量的气体氮气。
第二种:自动充气气球能自己充气是因为利用了稀盐酸(即食用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即食用小苏打粉)混合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原理。(此种气球大多是比较厚的材质)
请问:
1、这两种充气原理哪种更适合应用在比较小且薄的气球上。
2、哪种原理产生的温度更高(气球本体空间小且薄,如果贴近皮肤,会不会伤及皮肤)。
谢谢!!

第二种,第一种需要撞击,容易损坏气球,且反应太快。而第二种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第一种温度更高,但两种温度都不会伤及皮肤,就是盐酸要小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27
这样说吧,第一种反应过于激烈,一下子太多会爆,做好预防工作的话可以试制。第二种温度会高一点,却也无妨,产生得不多。而且不建议在气球中直接添加化学物质。
第2个回答  2012-07-27
应该是第一种吧 因为第二组估计要考虑到气球本身是属于橡胶类制品,我们一般采用玻璃储存酸,再者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追问

为什么要考虑到气球本身是属于橡胶类制??
橡胶类制品不是很薄容易破吗??

追答

我们一般储存酸是用玻璃,我只是考虑化学反应,再说,这类属于纤维类吧,应该是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 温度的话 第二种只是强酸制弱酸,温度变化不大,第一种应该温度高点吧,这个不太懂

第3个回答  2012-07-27
第一种方法切不可用!因为叠氮化钠是剧毒!而且温度很高,太危险。
第二种可以,但稀盐酸和食用柠檬酸不是一种东西的。
第4个回答  2012-07-27
第二吧
第一反应太剧烈
第5个回答  2012-07-28
第一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