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才能彻底摆脱网络的困扰?

我觉得现在我已经沉迷于网络了,但是次尝试都失败了,现在也初二下了,为了预备中考也该摆脱网络了,怎样有效的摆脱,反正也不玩了,干脆把分全部用了把!

首先 你要找一样你喜欢的运动,把你在网络上的精力投入到运动上来,把原来上网的时间都用来运动。这点很重要,因为你是不可能光作思想斗争就戒除网瘾的,你开始运动之后,你的精力就会逐渐从网络上转向运动上,你对网络也不会那么依赖,从而有机会戒除。(这是最重要的)
然后 在适当的时候写一篇心情日记,并对自己进行一些反思和要求,这很重要,在心里想的与写在纸上完全是两回事。所谓适当的时候就是你觉得你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或者当你觉得有进步的时候。这日记可以是随手写的两行字甚至是几行诗,或者一些心里话。
另外你最好将你在网游里的人物自杀或者把电脑里的游戏全部删除不要残留,以体现决心,不管多少级,这很难,但前途和短暂的快感相比,谁轻谁重不必我多说,等你到了大学以后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当然还是节制点好),还在乎现在这点东西干吗?
如果可以参加晚自习,一定要参加,不要犹豫,晚自习其实一点都不痛苦,并且你写作业还会很投入,有利无弊。
我现在高二,我不过我是个想离开电脑随时就可以电脑的人,我绝对不会让电脑控制我的人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3-02
网络成瘾综述

当前对网络成瘾已成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头号杀手,构成了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2005年1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第1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显示,至2004 年12 月底,我国的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了9400 万,居世界第二位。网民中,35 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体占80.8 % ,35 岁以上的网民占19.2 % ,两者之比为4.2∶1 ;职业分布中,学生以32.4%排第一位;用户每周平均上网时间为13.2小时;在用户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功能中,网络游戏占15.9%;在玩网络游戏的用户中,平均每周上网玩网络游戏的时间10.9 小时,认为玩网络游戏对其学习/工作/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占45.7%。网络的迅猛发展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隐患。
一、概念与定义
“网络成瘾”也名“网络上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强迫性网络使用”( Compulsive Internet Use ) 或“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PIU: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每个术语都反映了对过度上网(Excessive Internet Use)性质的不同理解。纽约市精神病学家Ivan Goldberg博士于1995年首次提出“网络成瘾障碍”这一概念。美国心理学会(APA) 于1997 年正式承认“网络成瘾”研究的学术价值。
Young将网络成瘾定义为一种没有涉及中毒的“行为——控制失序症”( impulse - control disorder ) 。
台湾学者周倩[2](1999) 将国际卫生组织对于网络成瘾所做的定义加以修改,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之欲望,同时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隐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和生理上的依赖。”此定义与Young 的定义一样,描述了网络成瘾的特性,但过于粗泛,使人无法了解网络成瘾和其它成瘾的区别,并没有网络成瘾的本质特征进一步阐释。
目前,学术界对于IAD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诊断标准,Peter Mitchell将其定义为:“强迫性的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出现的焦躁和情绪行为。”IAD 临床上也称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简称PIU)。
Armstrong对网络成瘾的概念作了较全面的描述,认为网络成瘾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成瘾者有大量的行为和冲动控制上的问题,包括如下类型:网络性成瘾(Cybersexual Addiction) 网络关系成瘾(Cyber- relationship Addiction) 上网冲动(Net Compulsions) 信息超载( Information Overload) 计算机成瘾(Computer addiction) 。
Davis按成瘾性质将网络成瘾分成2 类,即特殊性网络成瘾和一般性网络成瘾。[3]特殊性网络成瘾是指患者依赖网络的某种特殊功能,包括过量使用(滥用) 在线色情物质或性服务、在线拍卖服务、在线商品交易、在线赌博等,其依赖的内容原本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互联网是其成瘾行为的一个中介媒体一般性网络成瘾是普通的多维度上网过度,包括在网上无明显目的地浪费时间,如在线聊天和E - mail 依赖等。
欧居湖[4]对网络成瘾的定义中,把以前属于网络成瘾子类的、致瘾物是实体性物质、而不是虚拟的经验或信息的成瘾与网络成瘾区分了开来,如网络赌博根据他的定义就不再是一种网络成瘾。欧居湖是这样定义网络成瘾的:“网络成瘾是只以网络为中介,以网络中储存的交互式经验、信息等虚拟物质、信息为成瘾物所引起的个体在网络使用中,沉醉于虚拟的交互性经验、信息中不能自主,长期和现实社会脱离,从而引发生理机能和社会、心理功能受损的行为。”
国外部分学者们还依据上网时间和行为后果这两个标准对网络成瘾进行操作性定义。但操作性定义无法让人通过定义认识网络成瘾的本质、特性及网络成瘾的内涵和外延,阻碍人们对网络成瘾的深入研究。同时这种定义也有不够科学的地方: (1) 以上网时间来界定网络成瘾不科学。部分以网络为工作场所的个体,一周上网时间虽然超过34 小时,但却是健康网络使用者。另外,以上网时间界定网络成瘾容易给人形成错觉,即网络成瘾与上网时间有着必然的相关,这显然和现有的研究结论不符 (2)这种定义和前面所有定义一样,没有说明网络成瘾与其它物质成瘾的区别。
二、诊断标准
在1996 和1997 年,美国心理学年会上,学者们讨论了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在诊断标准中列出了七种网络成瘾症状: (1) 耐受性增强 (2) 退瘾症状(3) 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长 (4) 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告终 (5) 花费大量时间在和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 (6) 上网使病人的社交、职业和家庭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7) 虽然能够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病人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诊断标准规定,如果网络用户在12 个月中的任何时期有多于所列的3种症状出现,即为网络成瘾。
目前,在中国比较正规的一些刊物研究中用的比较多的、公认比较经典的诊断标准或测验量表是由美国的Young教授所制定的。美匹兹堡大学心理学家K.S.Young在总结对网络成瘾者的在线调查研究与临床治疗实践基础上,参照DSM—Ⅳ中赌博成瘾鉴别标准修订出了网络成瘾测验,此标准在国外新兴的IAD研究中较为常用,但目前尚未有信度、效度指标报告。该问卷有10个题目,要求以“是”、“否”作答,每个肯定答案计1分,得分大于等于5的被试诊断为成瘾者。Young 对网络成瘾者的临床鉴别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着手,具体是:使用网络功能(Application);偏向双向沟通功能还是单向信息功能;情绪的卷入程度;是否存在非理性认知;个人生活事件。Young结合对网络成瘾的实际研究,提出了八个问题以判断网络成瘾。如果个体对下列问题中的五个题目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就可以判定为网络成瘾: ①你是否沉溺于互联网? ②你是否需要通过逐次增加上网时间以获得满足感? ③你是否经常不能抵制上网的诱惑和很难下网? ④停止使用互联网时你是否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和不良的生理反应? ⑤每次上网实际所花的时间是否都比原定时间要长? ⑥上网是否已经对你的人际关系,工作,教育和职业造成负面影响? ⑦你是否对家人朋友和心理咨询人员隐瞒了上网的真实时间和费用? ⑧你是否将上网作为逃避问题和排遣消极情绪的一种方式?[5] 该量表的克拉巴赫一致性系数为0.75 。该问卷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多的IAD 诊断工具。
Young 对网络成瘾者的临床鉴别和治疗做了总结 ,她认为心理医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鉴别诊断: ①使用网络功能(Applications) ,偏好双向沟通功能还是单向信息功能 ②情绪卷入程度 ③是否存在非理性认知 ④个人生活事件[6]。杨放如等[7]认为,还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IAD 症状持续在3 个月以上;上网时间≥14 小时/每周(即平均上网时间≥2 小时/每天);上网次数≥4 次/每周(因工作、学习需要等正当理由而上网的时间除外)。朱克京[8]等应用Young的网络成瘾测验得出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9.9 % , 与国内外近期的研究结果相近。Bread在对Young的诊断标准进行改良之后,提出了新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9]。哈佛大学医学院临床心理学家Orzack将IAD症状分为生理性和心理性两种,认为患者除了出现饮食不规律,腰酸背痛、眼睛干湿、头痛、失眠等生理症状外更重要的是心理症状,包括:(1)所有的时间和注意力都被网络占有;(2)为了获得满足,感到有必要增加上网时间;(3)网络使用中不能控制自己;(4)不能使用网络时,感到焦虑不安;(5)将网络作为逃避问题和改变心情的手段;(6)为了上网甘愿冒损害良好关系、工作、教育或职业前途的风险;(7)呆在网上的时间往往超过预期。
台湾大学的陈淑惠教授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中文版的网络成瘾量表(CIAS),该量表包含五个因子,分别是:强迫性上网行为、戒断退瘾行为、网络成瘾耐受性、人际及健康问题和时间管理问题,共题,总分26 代表个人网络成瘾的程度。
目前,国内医学界和临床心理学界尚未有系统化和规范化的诊疗手段,国内对网络成瘾症的研究主要是以以上几种诊断标准为工具,尤其是Young和陈淑惠教授的。而根据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和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最近完成的调查显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病率已经高达15%,如何制定适合本土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IAD诊断标准,从而能够科学地评估青少年网络成瘾症患者,进而达到有效矫正的目的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干预措施
(1)一般心理疏导:温吞青蛙法、转移法、淡化法、移花接木法、趋利避害法、避重就轻法,等等。Young提出临床常用的IAD 治疗方法有: ①打破定势, ②外力制止, ③制定合理改变目标, ④戒断(Abstinence) ,指戒除特定成瘾行为但允许其保留非成瘾的上网行为, ⑤提醒卡,⑥个人生活调查, ⑦社会支持, ⑧家庭治疗。
(2)焦点解决短期疗法(SFBT):是上世纪70 年代末由美国学者Steve De Shazer 和Insoo Kim Berg 首先提出的[10]。SFBT 一改传统以问题为中心取向的心理治疗模式,它不过多地去追溯心理或行为问题的起因,而是将治疗重点放在帮助患者或来访者寻求个人改变和未来发展的解决模式上,让他们成为自己行为改变的主导者或专家。由于SFBT 重视当事人的成功经验、力量、资源及希望,治疗过程关注个人可能的及可改变的因素,治疗目标合理可行,这样减少了治疗中的挫折感,增加了当事人的自我效能感,符合“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治疗原则。
SFBT 运用正向的例外(个案自己过去成功的经验)、问题重新建构(如何解决)、奇迹提问、赞美、评分等技术与原则,使治疗阻力进一步降低,从而使当事人能充分发掘自己可利用的潜能和资源,促进了他们的有效改变。该法还特别强调治疗师要让治疗适合个案,而不是让个案来适应治疗师的治疗习惯,即所谓“没有抗拒的个案,只有不知变通的治疗师”,治疗中一旦出现阻力,治疗师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方法和工作方式。因此,SFBT 在治疗过程中反对治疗师以权威介入,强调来访者的主动角色,因而该法易被常伴有逆反心理的IAD 青少年所接受。
心理整合疗法以焦点解决短期疗法(SFBT)为主体,辅以认知行为疗法[11]。在心理治疗开始阶段,与患者每周晤谈1 次,每次时间不少于1h,1个月后视患者改善情况而每周或每2 周晤谈1 次。每次晤谈的治疗全过程均书面记录,采取结构式治疗程序(treatment process),主要包括:开场,陈述症状,讨论例外,使用奇迹提问,使用量表,中场休息,赞赏,布置家庭作业等SFBT 常规技术。本研究运用SFBT 的理论假设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构建IAD 的治疗框架如下:①强调正向积极作用。每个人都有使自己改变的力量与资源,减少网瘾是迟早的事,目前困境只是意味着暂时没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已。②循序渐进,由易于做到的小改变起步。网瘾者“痼疾难改”,是因对其初始改变期望过高难于实现,反而望而却步;若从容易达成的小改变开始,能增加成功的信心,故用“递减法”逐步减少上网时间,小改变将会带来大改变。③例外构架,寻找例外的成功。患者总有没有上网之时,询问当事人当时是怎样想和怎么做到的,有例外就能从例外中找到解决的方法,这对于那些对自己已完全绝望、认为自己永远无法改变的成瘾者来说,找到例外就等于找到一线成功希望,能重建其改变的信心。④建构有效解决模式。网络成瘾者常伴有学习困难、人际敏感等现实问题,以上网、玩游戏等消极无效的方式回避现实,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自己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带来更多的问题。故网瘾的形成常与当事人既往所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不良解决模式"有关,需要重新建构有效解决模式,只有不纠缠于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法,才会最终真正解决问题。⑤假设解决构架,奇迹问句,水晶球问句等。如:"假如奇迹发生,问题都不存在了,你会干些什么?",“假如有一个水晶球能预知未来,你希望一周后自己发生什么样改变或看到自己发生了什么改变?”等,引导当事人积极行动。⑥评分式问句。类似此类提问"假如10 分代表你想要达成的目标,而1 分表示最不满意的状况,你目前可打几分?","怎样做才能提高1 分?",“你目前想减少网瘾的决心有几分?”等。将当事人的问题、情绪、感受、态度、动机、想法等的抽象模糊状态转变成具体的量化资料,可引导出个案的理想改变愿景,并将其化成具体操作的小步骤,从而引发下一步的有效行动。⑦其他:如外在化问句,关系导向问句,适应式问句,追踪性问句,家庭作业等。
(3)认知疗法:由贝克(Aaron Beck)创立的认知疗法,是观察了信念对来访者心理功能的作用而创立的,检验不适当的想法对心理障碍的作用,同时也认识到感受和行为对心理功能的重要作用。在认知疗法的发展中,它继续做信念系统对心理研究,同时也开始研究人们对环境的信息加工过程。认知疗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自动思维,它形成了人们的信念系统——图式。
在认知疗法中,贝克确定了影响个体感情、想法和行为的认知歪曲,如两极化思维、以偏概全、灾难性思维。为了改变这些信念,要注意并评估对思想歪曲的推论。为了在治疗中推进评估过程,贝克及其同事提出了对一系列不同障碍的认知和行为评估的指导。[12]
在治疗上,认知治疗师和青少年一起评估和改变行为。在治疗中,认知治疗师往往是一个指导性的角色,应用引导发现技术或苏格拉底技术确定青少年的不适当信念并帮助他们对自己的信念有所领悟。在治疗中,治疗师往往要指定作业,检查现在的信念,提出替代性的信念。认知疗法也使用行为和情绪的方法,使用去灾难化、标定歪曲、认知预演等技术。
网络成瘾在一定程度上和物质成瘾类似,因此可以参考认知疗法对物质滥用的应用。与物质成瘾类似,网络成瘾者往往不会自愿寻求治疗,治疗关系的建立比较困难,网络成瘾者对治疗态度消极。在设定目标时,治疗师不仅要关心如何戒网瘾,还要解决其他如工作和经济问题。最重要的是网络成瘾者的信念系统。
认知疗法的核心在于找到并检验当事人的自动负性想法和功能推敲性假设。我们的做法就从改变网络成瘾者原有的错误认知和鼓励提高个体成功体验着手。教师、家长应倾听他们的叙述,和已有网瘾的孩子像朋友一样协商,尽量不说教,更要避免暴力,双方应当互相尊重,教师、家长指出或帮助学生体会到网瘾对自身的危害,如荒废学业、损害身心健康、破坏团结气氛等。可以先让学生静下心来想一想网络以外的事物,使他们尽量发现自己的兴趣和长处,让他们谈自己以前成功的经历、体验,使他们意识到目前学习和珍惜时间正是保证成功体验持续的基础;然后,让他们讲最近上网的情况、细听他们去上网前的想法和原因,倾听他们内心的痛楚和愿望;在双方可以深入沟通后,和他们一起分析上网的利弊,使他们体会到其间的弊是远远大于利的,通过沟通,使他们愿意把时间更多地花在学习上,积极地看待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改变信念在网络成瘾的认知治疗中是关键,但是其他方面也要顾及。治疗师要帮助青少年处理家庭关系问题和经济问题。在上网时和来自网友的压力也是网络成瘾者的问题。另外,在治疗的时候,治疗师要教青少年处理复发的危险。
因为认知疗法既有行为的成分又有情绪的成分,它和行为治疗、以人为中心治疗都有联系。在使用认知疗法治疗网络成瘾时也要配合行为治疗,如实际的暴露、积极强化、示范、放松技术、作业和分级的活动等等。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一样强调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关系,并且用实验检验行为和认知作业。另外,认知治疗师注意来访者的感受和情绪,这和以人为中心治疗的遗情方法是一样的。用过使用行为等其它方法,认知疗法更为灵活,可以更有效的处理网络成瘾问题中的非认知方面。
(4)家庭治疗:父母与患者同期参与治疗,主要讨论下面几点:①了解父母既往的养育方式、对患者存在问题的看法以及曾经采取的措施及效果;②系统介绍网络成瘾障碍的成因、防治方法、焦点解决短期疗法等心理治疗要点以及父母所需要改变的教育与管理方法;③有针对性地介绍青春期心身发育特点,征求父母对治疗计划的意见,协助患者按治疗计划完成家庭作业;④父母与患者同步定期复查,对其的进步予以及时鼓励,并提出下一步治疗方案中父母需要配合的有关注意事项。
研究结果显示IAD 青少年SCL- 90 总分及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及恐怖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值,而通过心理整合治疗和家庭干预等综合措施经治疗3 月后,总分和上述阳性因子分均明显下降;其治疗后的IAD- DQ 评分、上网时间与频度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显效率为61.54%(32 例),总有效率达86.54%(45 例),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5)团体治疗:在国内,杨彦平等人则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进行了矫治,探讨了团体辅导在网络成瘾干预中的作用,并取得了积极的结果。[13]德国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en, 1890-1947)的拓扑心理学的心理场理论。勒温认为人就是一个场&人的心理现象具有空间的属性,即人的行为是由场所决定的。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勒温的心理场理论也在起着它的作用。如人山人海的“疯狂英语”,风靡全球的“成功培训”等,都是在具有共同内驱力的群体中产生巨大的力量。在网络成瘾者中,他们对网络有着共同的心理体验和认知,也对存在地问题容易产生共鸣。这样,在心理辅导时就容易产生“向心力”和“心理场”因此,在团体心理辅导之前所选择的网络成瘾者不是被强迫的,而是由于共鸣自愿来到一起的。另外,在团体辅导初期的关键任务是营造良好的心理与环境氛围、组建好团体,而辅导者的能力、信念和亲和力在此时显得十分重要。
团体辅导中的各小组咨询都包括了网络成瘾问题的若干方面,可能在活动中会有主题具体内容和成员表现等方面的差异,但同一主题都是以)认知——行为模式设计了类似的咨询过程。依次是)现状了解——问题分析——尝试训练——反馈调整。团体心理辅导作为矫治网络成瘾一种重要的手段)在学校、社区、班级等环境中是适宜推广和借鉴的)尤其是象学校这样一些学生上网成瘾比较集中的地方)可以增加辅导的成效, 其缺点是对辅导者要求较高)时间比较集中持久)也容易受环境变量的干扰。
(6)预防为主:对网络使用者、家长、教师及网吧业者进行网络卫生及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学校以及网吧等各方协调一致, 制约青少年的网上操作时间, 尤其是对夜间上网时间的严格控制 开设“网络成瘾症”的心理咨询热线,建立, "心理健康咨询与指导中心”, 聘请专业心理工作者进行咨询指导: 规范电子游戏市场, 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 组织开发具有我国文化特色、主题积极、内容健康而又情节生动的电子游戏产品, 创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增加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投入, 扩大未成年人的课余活动空间, 加速少年宫、科技馆及社区少年活动场所等的建设, 大力开展青少年文化活动, 吸引青少年对健康、科学、积极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的兴趣, 培育青少年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14]

四、六招助青少年摆脱网络成瘾症
新近的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者已达15%,网络这把“双刃剑”正在无情地吞噬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预防和纠正青少年网络成瘾症,是摆在整个社会、学校和家庭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笔者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对于纠正青少年网络成瘾症提出了“环境支持、协同干预、自主发展”的干预原则,获得了广泛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包含以下六项措施:
1、家长调整 家有网络成瘾的“烦恼儿”,家长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正视现实,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互联网、理解孩子的心理,避免对孩子过多的负性评价、粗暴干预,这样才有利于家长和子女之间建立正常的沟通渠道,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心理调适 不管是成瘾前还是成瘾后,大部分青少年都知道过度沉溺于网络是不对的,但他们仍然无法摆脱对网络的依赖。在心理学专家的帮助下,通过认知分析,运用心理学技术减轻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鼓励他们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有利于青少年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和自制力,从而逐渐回归到现实世界,这是各种干预措施成功的基础。
3、目标管理 “空虚、无目标感”是大部分青少年网络成瘾症者的共同特征,所以他们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中寻找刺激和发泄。目标管理就是帮助青少年进行人生规划,建立明确的短、中、长期目标和实施措施,要让青少年认识到自己在真实世界中的存在价值,使他们有成功体验,这是根治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关键一环。
4、时间管理(排挤法) 通过以上的措施,在心理学专家和青少年自身的参与下,逐步建立规范的生活,提高他们安排时间的愿望和能力,首先把上网从时间表上排挤掉。了解青少年经常上网的时间段,帮助他们详细列出自己的爱好和以及在这个时间段内可以从事的其它行为和事项,然后要求他(她)在一周之内对所列举的事项都至少从事一次,这样可以有效地把“网瘾”时间排挤掉,从而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增加人际交往,使其逐渐摆脱网络的依赖。
5、运动干预 大量研究表明,运动不但可以使人产生良好的心理感受、增强体质,还能改善自我评价、提高毅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运动对摆脱成瘾状态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具体的运动项目有:慢跑、健美操、球类运动等,每周三次,每次30―60分钟。
6、巩固疗效 在实施干预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效果反复现象,并可能伴随一些戒断反应,如食欲减退、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这时千万不能中止干预,可以通过调整干预措施、干预时间、转移注意力、加强心理宣泄和心理激励,戒断反应可以逐渐消除,只有这样才能巩固疗效,彻底摆脱网络成瘾症的困扰。
第2个回答  2008-03-02
其实方法很简单,按如下步骤作就可以了:
一,若家里有电脑,就让父母给电脑上个密码,这样你就无法打开了。
二,为以防你去网吧,减少零花钱。除吃饭,交通和买学习资料的钱,一概交给父母。
三,想想靠上好高中的好处,你就会觉得现在的牺牲是值得的。
四,实在觉得无聊就去听音乐或打篮球。其实打篮球不但强身健体,能排解烦恼外,每投进一个球还觉得很有成就感。
五,在心里默念:我可以做到,我是最棒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是畜牲(虽然很难听,但是会起作用)
第3个回答  2008-03-01
首先呢,你先写出长时间上网的坏处,然后记下来,随身携带,没事的时候呢就拿出来看看,念念,让你在印象中产生一种对网络的排斥,然后呢,你可以找个好友帮你,可能比较困难,或者呢你将自己的兴趣爱好改一下,可以开始试着去看书,看些招聘广告,让自己的兴趣转一转,每次有这种想去网吧的念头是,你可以掐自己的喉咙,以后就会有条件反射,想去网吧喉咙就恶心,其实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要靠你的自制力,如果你真的想改,凭着自己的毅力和信心,一定可以克服的,我相信你,因为你现在已经感觉到了上网过长的坏处.其实我每天也要上网,成了习惯,因为有要做的事,做完了就下.相信自己,可以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