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该精读一本书还是泛读许多(不算太细)?

精读,就像赵普那样半部论语治天下,细读就像马南村的观点。要多举例子,下午辩论赛用。(*^__^*) 嘻嘻……
正面的(精读好),不好意思,忘了

你是正还是反都没说,自己看看吧……

《精读和泛读》拓展阅读

一、读一读名人故事

夏丐尊读书方法

著名语言学家夏丐尊先生提倡过一种读书方法:把精读的文章或书籍作为出发点,然后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由精读一篇文章带读许多书,有效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夏丐尊先生举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例:这篇文章是晋朝人写的,如果想知道这篇文章的地位和晋朝文学的情况,就可以去翻翻中国文学史;这篇文章体现了一种乌托邦思想,而英国的莫尔写过一本叫《乌托邦》的书,又可以对照起来读;这篇文章属于记叙文一类,如果想明白记叙文的格式,就可以去翻看有关记叙文写法的书;另外,如果想知道作者陶渊明的为人,还可以去翻《晋书·陶潜传》。如此这般,可以由读一本书引出一大串来。夏丐尊先生自己就是经常这样读的。

李泽厚的泛览与精读

读书,既要博,又要精。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国著名美学家李泽厚的办法是,通过泛览达到博,在泛览的基础上挑几本精深的书来读,达到精。

他上中学时,书看得相当杂,最爱读的是文学作品,对鲁迅、谢冰心的作品尤其感兴趣。但这并不妨碍他对自然科学的爱好。中学每次数理化考试,他的成绩常常是第一名。但是,仅仅这样广泛的涉猎,还不足以使人成才。于是,他又找来一些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内容精深的书籍,认真地进行研读。他从马列主义著作中学到了研究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黑格尔的著作中学到了深刻的思考方式,鲁迅著作更使他得到了莫大教益,对于他研究美学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李泽厚深有体会地说:“这类书不用多,挑几本精读,读了以后顶许多书。正如培根所说,有的书要细嚼,有的书要快读,有的书只要尝尝味就可以了。”李泽厚的读书方法,对处理博与精的关系颇有帮助。博览与精读是辩证的统一,博览与精读是辩证的统一,博是精是基础,精能为博创造条件;博离开了精,就会变成杂,精离开了博就会变成孤。掌握这个辩证法,是读书的高级艺术。

徐特立读书由少到多

著名教育家、革命老人徐特立,读书从不贪多图快,而是注重实效。他认为,与其用读一本书的时间马马虎虎读十本书,不如用读十本书的时间老老实实去读一本书,把这本书读得字字分明,句句通透。因此,他主张读书应当由少到多。

当年徐老曾刻苦攻读过《说文解字》。这部书是1800多年前东汉人许慎所著,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共收有9000多个字。徐老每天只学两个到三个字,晚上睡觉时用右手食指在左手掌心里默写白天学过的字,直到熟练了再学下一个字。《说文》部首共有540字,他每天读两个字,花了1年的时间才读完。

徐老43岁开始学外文,也是用这种方法。他每天学一个生词,一年就牢牢记下了365个基本词汇。用这样的学习方法他掌握了法文、德文和俄文。他说:“我读书的办法总是以‘定量’、‘有恒’为主。不切实际的贪多,既不能理解又不能记忆。要理解,必须记忆基本的东西,必须‘经常’‘量力’才成。”

二、学习好的读书方法

(1)学会“一目十行”

扫读,是浏(liǘ)览阅读的一种。扫读的特点就是快,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将要读的东西全部“扫”一遍。扫读的方法,也可以把它称为“一目十行”法。

扫读的主要功能在于拓宽阅读的广度,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我们知道,一个人要有广博的知识,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除了精读基础读本、经典图书之外,还必须广泛阅读其他各类书籍,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就必须学会扫读。

为了掌握一本书的大体内容。一本书拿到手,我一般先是看书的标题和副标题、作者和出版者,阅读编者的话和关于作者的说明;然后,浏览目录,阅读内容提要、前言或后记,并注意出现在每一章节的小标题;最后,再以扫读的方式翻阅全书。这样,自己就能基本了解这本书的内容,然后再决定是否值得花时间去读。

有时为了寻找某些资料,筛选出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也得运用这种扫读法。这样的阅读,要把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牢记在心中,尽快移动眼睛扫描阅读,并注意运用标题、缩行、不同字体的标示等,以帮助自己搜寻所需的资料。

运用“扫读”的方式阅读,关键是在眼停(瞳(tóng)孔不运动时)的瞬间,能感知到较多的词汇量。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目十行”,就是视线在字里行间快速扫描。通过快速扫描阅读的练习,就能很快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比如,眼前有这么一段文字:“蔬菜除提供维生素外,还有相当量的无机盐和膳(shàn)食纤维;是每天均衡膳食中不可缺少的一类食品。营养学家提议每天最好能食用500克,其中一半是绿叶菜,它对维护人体健康,保持充沛的精力是大有裨(bì)益的。”扫读时只要抓住“蔬菜——无机盐——纤维——每人每天——500克——一半是绿叶菜”这几个关键词语,就能理解这个句子的基本意思了。在阅读中,对于无关紧要的疑难处可以暂时放过去。

扫读,对大脑的分析综合活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很适合于只需要进行浏览略读的书籍。

请你阅读下面的这段文字,比较一下,如果你采用扫读的方法(划线处为你略读时读到的词汇),是不是要比逐字逐句地阅读要快得多?

幽默,可以表现出说话人的热情、温厚、可亲近性、心情轻松开朗,从而容易使大家喜欢接近他。幽默,又可以表现出说话人具有充分的信心,是一个强者。他正处于优势地位、主动地位。因为一个失去自信心的弱者,是不可能轻松自如地出语“幽默”的。在危难中,幽默往往比粮食和水都重要,它是鼓舞士气、增强信心的有力武器。著名的挪威探险家图尔·赫伊叶达尔达勒在为“野马号”挑选船员时,就十分注意他们是否有足够的幽默感。他曾经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六个人乘坐木筏,在汹涌的洋面上漂流了好几个月。在这种条件下,开开有益的玩笑,说几句幽默的话,对我们来说,其重要性决不亚于救生圈。”

我们在扫读时,要学会一瞬间不是看一个字,而是看一个或是几个词汇。当然,这种扫读的方法是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才会获得的。你可以找一篇比较通俗易懂的短文来进行训练,使自己目光一次能“扫视”六七个字。经过经常的训练,阅读速度就能大大提高了。

学会“一目十行”式的扫读,是通过比较快的速度对读物大略地读,以获得读物的大体印象或找到所需知识信息的阅读方法。扫读,虽没有精读那样深刻细致,但仍然不能忽视阅读所应达到的目的。所以扫读也不能漫不经心、马马虎虎,同样需要严肃认真的态度。扫读能帮助我们优选读物,为精读探路,增进阅读的效果。

不能只重视精读,忽视扫读。一个善于读书的人,必须学会掌握“一目十行”的扫读本领。

(2)跳读

跳读与“一目十行”的扫读不同。“扫读”是“一目十行”的扫描式阅读,而“跳读”是跳跃式的阅读。“跳读”在阅读过程中,略掉一些东西不读,“跳”过去,而“扫读”是一页页扫描着阅读。

心理学研究证明,视觉接受文字信号的速度远远低于思维速度。视觉通过耗时0.2-0.25秒的眼停才能读到文字信号,因此接受速度很慢,而思想的速度极快,并且以概念为单位展开。以致会出现,看在眼里却没有读进去的情况。而跳读,恰好通过省略次要信息从而缩短接受文字的时间,使阅读与思维同步。

那么,如何来跳读呢?

一种是标题、重点语、图表等为主要阅读对象。每本书大多有小标题,有些作者还在他认为重要的地方用黑体字、划线或用重点符号等标出。有的书在每一章节前还有一些重点语段。我随手从书橱里抽出一本书,书名是《数字化生存》。把书中的小标题、重点语归纳出来:

1.重建世界/信息DNA/比特和原子/比特究竟是什么?/媒体世界/改头换面智慧在哪里?

2.人类新空间/无限带宽/从涓涓细流到浩浩江河/龟兔赛跑/地空大转移/光纤:自然之道/少就是多/把1000000比特压缩为1……

书籍的基本框架已经一目了然。

还有一种是首尾句阅读法。只读每个自然段落的第一句和最末一句。一般论述性的书籍,每小段第一句话往往是提纲挈(qì)领的一句话,末句是承上启下的一句话,中间则推理、补充、例子等。运用首尾句读法,可以迅速顺着全书发展主线,展开思路,而较少被细节问题所干扰。

再随便找一本书《创造心理学》,翻到第五章“创造才能的显露”第一节。第一节“创造潜力的显露”的首句是:“创造才能照例很早就在个人身上尤其是那些‘神童’身上萌生。”这一节的尾句是:“富有创造能力的学生喜爱这种没有精确答案的习题,他们常常围绕习题展开热烈的讨论。”第二节“心理测验”的首句是:“心理学家研究出了许多种测量智力的心理测验方法。”这一节的尾句是:“切实有效的心理测验方法,还有待于心理学家进一步研究和创造,尤其需要结合对创造才能的研究来制定出心理测验的一般性理论。”

你去找本理论书,用首尾句阅读法来试试。

中心词跳读法也是一种很实用的方法。只读自己所需要的同特定主题有关的词语,而略去其他的段、句和词。现在出现在我手里的是一本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的《摄影创作实践》。我用中心词跳读的方法扫描了一遍其中的一篇“抓拍十法”:

一、攻其不备法……乘被拍对象没有防备……抓拍……;二、声东击西法……对准距离,等待机会……“三角对焦”……;三、欲擒故纵法……

用这种跳读的方法把这些重点连贯起来,构成一本书的“浓缩本”。拿到一本书可以用这个方法先读一遍,然后决定是否需要精读这本书。

语法词跳读法也很简单。注意句子中的结构词,如“因为……所以……”、“总之”、“由此可见”,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

此外的随意跳读法,完全根据你的兴趣和思路来找阅读的注意点。跳读中有主动的阅读目标,因此大大增加读进去的信息量,并同时进行着快速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活动。

跳读,在浏览式的阅读中是常用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3-04
复制刷屏是可耻的

一个人读书,假如不是爱好,那么你可以考虑一下你要做什么
那么你可以先多涉猎一点,书籍也好,工作也好
然后知道自己更适合做什么
然后主攻一类,毕竟人的精力有限
即使是出于兴趣,这样也能知道什么样的书更对自己胃口
应试教育已经让我们疲惫了,没必要再给自己添麻烦,为了读书而读不喜欢的书
第2个回答  2008-03-03
精..博..精



博..精..博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