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找到“丁”这个姓氏的起源

历史上姓丁的名人有那些

一、姓氏渊源:
1、源于姜姓,出自姜太公之子伋的谥号,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资料记载,姜太公之子伋,谥号为齐丁公,子孙以其谥号为氏,称为丁氏。
2、源于子姓,出自殷商诸侯丁侯的后裔,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丁侯为殷商诸侯,周武王讨伐殷纣时,丁侯因不从而被周武王所灭,其祖孙散居各地,部族仍以丁为氏。
3、源于子姓,出自周朝对商朝遗民微子启的封地,属于以先祖字号为氏。
周朝封商朝遗民微子启于宋(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之间一带地区),建立了宋国,世人称其为宋丁公。宋丁公的子孙以其字号“丁公”为氏,称为丁氏。
4、源于改姓,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明朝元人丹珠尔被朱元璋赐姓为“丁”,子孙后代便以丁为氏,世代相传至今。
5、源于改姓,出自因故改姓为氏。
为孙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据《三国志·江表传》云:“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所以,后世的丁氏中国人之中,特别是南方的丁氏人中,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因为孙氏传自周文王第子康叔。
出自于氏所改。据《枫窗小牍》记载,宋朝人于庆欲依附于权贵丁谓,遂改姓丁,后果如意。
6、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明朝西域(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分地区)人名中以“丁”为末字者进入中原汉化后,有改姓丁者。如《灵山房集高士传》云:“丁鹤年,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祖父苦思丁,父为乌禄丁,又有从兄士雅漠丁,鹤年知自曾祖以下其名末一家皆丁字,不知何义,后世遂以鹤年为丁氏。”
彝族尼质氏改为汉单字姓“丁”。
瑶、鄂伦春、东乡、回、蒙等均有丁氏。
得姓始祖:丁公伋。
炎帝神农氏是少典的儿子,因居住在姜水之滨,于是以姜为氏。姜姓子孙经夏、商两代,到周时有姜姓吕尚,俗称姜太公。他西周初年任周太师,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今山东北部)。其儿子名,周成王时为朝廷重臣,又是周康王的顾命大臣,死后谥号为齐丁公伋,其子孙便以谥号为氏伋,称为丁氏,并尊丁公伋为丁氏始祖。
二、各支始祖:
丁 谊:宋嘉定六年自新昌南洲迁居上虞南乡夏湖溪孝敬里。为上虞夏湖溪丁氏始祖。
丁 顺:明洪武间自海州东海县北徒日照城南刘家寨,后以军籍隶青州卫,所居遂名曰丁家庄。为日照丁氏始祖。
丁燮元:由江北南迁云阳包港。为云阳丁氏始祖。
丁文震:明初由乌程裘庄迁居武进后圻。为武进丁氏始祖。
丁国才:明洪武元年由豫章迁上湘,卜居横洲涧。为横洲涧丁氏始祖。
丁文域:明洪武二年自江西丰城县沙湖迁至湘潭六十四区,子孙蕃衍,其地遂名丁家河。为湘潭丁氏始祖。
丁 昂:明季自上虞丁宅街迁居鄞南孔浦港。为鄞南孔浦港丁氏始祖。
丁振卿:唐僖宗时自山阴迁至新昌县彩烟。为彩烟丁氏始祖。
丁 奂:宋元丰间自江右迁义乌盘石。为义乌丁氏始祖。
丁 孝:宋元间自兰溪迁至龙丘业桂坊,定居于龙丘高塘。为龙邑高塘丁氏
丁义甫:自宿松徙居怀宁钦化乡汪家潭新安里。为怀宁钦化丁氏始祖。
丁一中:南宋末避兵乱,偕子自金华迁来缙云。为缙云丁氏始祖。
丁 洙:世居天台温岭,南宋初官江西转运副使,任满还乡,路过缙云,爱其山水民情,遂置产立业,筑室邑之翠微山下而居。为济阳郡丁氏始祖。
丁尚敏:字育声,自公迁湘谱载一代重其初也又推公所从出自琨后公发源豫章历十一代至公详载淌晰不忘本也。元配:李氏,公迁湘住白毛滩,越一岁又居裴家坡丁家埔,三年仍迁是地,因名丁家洵卽丁公亲也,而白毛滩流弓滩,卽时若公手序,所谓先人舍舟登岸处也,夫妇生殁未详,相傅葬裴家坡,坐北朝南,因先人未及立碑,不敢妄载,放老谦缺,今遵三次续修详之。尚敏长子:丁清,生殁未详,葬裴家坡,坐北朝南。为湘裴家坡丁家埔丁氏始祖。
丁 详:丁尚敏之子,字瑞徵,元时居江西捡州府监川县,公细高尚其志,长休,国恩授泰政大夫年老致仕归家居鸿桥茅田坐享九年而卒。元配:刘氏,名坤顅,系出彭城克相其夫年七十而卒,诰赠宜人,夫妇俱葬云溪九曲仑。生子四:成功;成名;成迈;成沅;成迈沅三公未及详载同住鸿桥茅田。为湘鸿桥茅田丁氏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
三、迁徙分布:
丁氏的支源众多,但大致上,山东为其最早发源地,后在当地发展成为丁氏最大的济阳郡望,山东丁氏亦是各地迁播的主源头。
秦汉时期,丁氏聚居地主要在今山东、江苏、河南境内,同时,河北、陕西、广西、湖北、广东等省也有少量丁氏人口落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导致了丁氏频繁的迁徙,可谓丁氏历史上播迁的昌盛时期。三国孙吴的孙匡改姓丁,为丁氏的发展加添了新的支脉,江苏南部及浙江大部分地区成为此支丁氏繁衍的主要区域。这一时期,丁氏仍以山东、河南为中心繁衍生息,另外,江西、安徽也有丁氏迁入者。
唐代,济阳丁氏有入居福建者。据《漳州府志》记载:“陈元光军谘祭酒有丁儒者,先世济阳,后徙光州固始,总章二年,从元光开漳州。”此支丁氏唐末迁居泉州、广东等地。
宋元时期,有江苏人丁谓后人分居于崖州(今广东省崖县西北)和广州。有丁允文、丁肇宪分别开基广东潮州和梅州,被视为当地始祖。
清朝,居于福建、广东一带的丁氏有移居台湾的,后徙居泰国、新加坡、美国等地。至此,从宋朝以来散布全国各地的丁氏已日趋向世界各地延续其支脉。
今日丁氏以江苏、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山东、江西、浙江、贵州、吉林、辽宁等省多此姓,上述十一省丁氏约占全国汉族丁氏人口的72%。
丁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六位的大姓,人口约七百零四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44%。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济阳郡:战国时为魏邑,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兰考东北、山东省东明南境。晋惠帝时,将陈留郡之一部分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
2、堂号
济阳堂:以望立堂。
驯鹿堂:源出东汉的时候,丁茂从小家里很穷,饿死了父亲。他对母亲最孝。母亲死后,他背土筑坟,又在坟旁栽了松柏。白鹿从山上到墓旁帮他守护坟墓。太守举他为孝廉,他为了守孝,拒绝不受。丁氏以“驯鹿”为堂号。
钟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梦松堂:资料有待补充。
双桂堂:资料有待补充。
留余堂:资料有待补充。
承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五果堂:资料有待补充。
应北堂:资料有待补充。
松兆堂:资料有待补充。
承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瑞松堂:资料有待补充。
敬爱堂:资料有待补充。
世贤祠:资料有待补充。
裕昌堂:资料有待补充。
继善堂:资料有待补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10
丁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四十六,在台 湾排名第六十一。丁姓出自姜姓,是齐太公吕尚的后代。吕尚本来姓蒋,后来因为被封在吕,因此叫吕尚。后又因为帮助周武王灭商立了大功,被封在齐,建立了齐国,所以又被称作齐太公。吕尚的儿子又是周成王和周康王时的重要大臣,死后被赐谥号为“丁”。后来,他的子孙就有一部分用他的谥号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姓丁。丁姓还有其他一些起源。如,三国时孙权的亲属孙匡,在吕范率军抵抗曹休时,不小心烧了自己的粮草,孙权因此非常恼怒,罚他不准姓孙,而改姓丁。宋代时,有叫于庆的人,也因为某些原因而改姓丁。丁姓开始主要在山东,江苏,河南等地发展,到汉代时,已经扩展到了河北,陕西,广西,湖北,并且在三国和两晋时期,发展到了长江下游地区。唐初,丁姓开始进入福建,并且在宋代时迁居广东。清朝嘉庆年间,开始有丁姓人到台 湾定居。丁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济阳,河间,济阴,河内,定陵,阳陵,合浦,南郡,沛县,钱塘,山阴,安丰,临川,谯国,建城,漳州,长洲,崖州,广州,潮州,梅州,丰顺等。按,丁姓亦属回族汉化所使用的姓氏之一。 丁敬,清朝篆刻家,浙江钱塘人。他的篆刻吸取秦、汉印及前人的长处,擅长以切刀法刻印,苍劲质朴,别具一格,形成“浙派”,是“西泠八家”之首。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3-17
历史名人
1、丁 敬:清代杰出篆刻家,善鉴别,爱好金石文字。诗、书、画俱工。尤擅以切刀法刻印,苍劲质朴,别具面目,开创"浙派",为"西泠"八家之首。
2、丁汝昌:北洋水师提督。甲午战争爆发后,在黄海海战中受伤后仍指挥作战,后退守威海卫,当日军海陆围攻威海卫时,他拒绝投降,自杀身亡。
3、丁 丙:晚清藏书家。喜藏书,沿用其祖"八千卷楼"为藏书室名。文渊阁《四库全书》散失后,他多方收集和抄补,撰有《善本书室藏书志》。
4、丁 谦:清末地理学家,喜治历史上边疆及外围地理。撰有《蓬莱轩地理学丛书》69卷。
5、丁 恭:汉代人,曾任谏议大夫、博士。治有《公羊严氏春秋》。光武帝时,自远方来从学者达数千人,当时称为大儒。
五。现代名人(1919-1949)
丁家骏:泰国最大的油脂供应商
丁家骏,祖籍广东省丰顺县汤坑,泰油贸易公司创办人。清代名臣丁日昌即其曾祖父,其父为丁清坡,育有八子四女,丁家骏排行第五,在东芜太平出生,曾先后在丰顺、汕头及新加坡读书,毕业后先在星洲牙直利洋行工作,后回到中国从事石油贸易业务,曾任广州及香港亚细亚火水公司业务经理。在抗日战争期间,在军事委员会中美合作所任中校联络官。战后于广州创丰顺行,经营石油业,曾任广州煤油公会理事长。
1952年,其赴泰国定居,设立泰油贸易有限公司、亚洲石油等公司,并获美国钟标(宝赛)润滑油及西雅图巴达油精公司产品在泰国及香港总代理权。1983年设立了润滑油及油脂调和厂,并成为泰国最大的油脂供应商。韩战期间,曾协助中国大陆进口急需的原油。
丁家骏的事业目前已交由子女处理,近年更设立了“丁家骏慈善基金会”,屡作捐献,为慈善公益福利及泰中文化事业作出贡献。他还出资协助多家医院的兴建,并出任多家医院的董事。估计家族财产约有3亿美元。
六.当代名商
丁谓:原籍福建省福州,在上海出生,7岁时定成香港,完成中学课程后,先到澳洲,后再移民加拿大。他在多伦多大学取得了电子工程学士和硕士学位,其后又考取了博士学位。
1982年,丁谓与友人在多伦多成立中际善美电子公司。后来他将电脑及电子产品生产业务从加拿大扩展至低成本的亚洲区,成立善美环球。
善美环球集团的转折点在1989年,当时丁谓决定动用12.75亿港元收购全球最大的缝纫机制造商--辛格公司,将原来的个人电脑制造业务转为消费产品分销,更将之转亏为盈。
在1992、1993年他分别收购其他著名但亏本的消费产品制造与分销商,如日本山水电器公司与德国百福缝纫机公司。丁谓再化腐朽为神奇,把它们的业绩扭转过来。
1993年6月,丁谓将善美环球所持有辛格的51%股权,售予母公司国际善美。国际善美在这项交易中赚得净额进账达66.3亿港元。目前国际善美坐拥巨资,伺机出击。
丁谓拥有在加拿大上市的国际善美32%股权,另外持有善美环球42%股权。丁谓直接持有善美环球约1%股权。今年3月底,善美环球的市值为6.2亿美元。
估计其财富为12亿美元
第3个回答  2008-03-07
丁姓
一、姓氏源流

丁姓源出有六:

1、出自丁侯的后裔。丁侯为殷商诸侯。周武王讨伐殷纣时丁侯因不从而被周所灭,其祖孙散居各地,部族仍以丁为氏。

2、出自姜姓,为姜太公的后裔,其始祖为姜伋,以谥号为姓氏。

3、为孙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江表传》云:"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所以,后世的丁姓中国人之中,特别是南方的丁姓人中,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因为孙氏传自周文王第8子康叔。

4、出自子姓。春秋时宋国有大夫宋丁公,死后,其子孙以谥号为姓氏,称丁氏。

5、历史上的西域(今新疆大部分地区)人名中,最后一个字是"丁"的很多,进入中原汉化以后往往改姓丁。如《灵山房集高士传》云:"鹤年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祖父苦思丁,父为乌禄丁,又有从兄士雅漠丁,鹤年知自曾祖以下其名末一家皆丁字,不知何义,后世遂以鹤年为丁姓。"

6、出自于氏所改。据《枫窗小牍》所载:"宋有无赖子于庆,欲依丁谓,一老儒教其改姓丁,后果得意。"

二、迁徙分布

秦汉时期,丁氏的聚居地主要在今山东、江苏、河南省境,同时已有迁至今河北、陕西、广西、湖北等省者。如,秦末项羽将丁公(名固)为薛人(今山东滕县南),刘邦部下丁义起于留(今江苏沛县);西汉时丁宽为梁人(今河南商丘南),丁外人为河间人(今河北献县东南),丁明为瑕丘人(今山东衮州东北);东汉时丁邯为阳陵人(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丁茂为合浦人(今属广西);东汉末,丁遵任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太守,在当地安家。三国、西晋时期,丁氏在江南分布更为广泛。如三国时魏国丁仪为沛人(今江苏沛县),吴国丁諝为钱塘人(今浙江杭州),丁览为山阴人(今浙江绍兴),丁奉为安丰人(今河南固始东南),后徙家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晋丁绍为谯国人(今安徽毫州),丁义为建城人(今江西高安)。唐初,有丁氏族人随陈元光入闽。北宋,有长洲人(今江苏吴县)丁谓,任崖州司户参军,其后裔分衍崖州(今广东崖县西北)及广州。丁氏入粤始祖还有:丁允文,南宋时开基潮州;丁肇宪,明初由潮州徙梅州;丁仑,明代徙丰顺。清嘉庆年间,闽粤丁氏有移居台湾者,此后又有人徙居泰国、新加坡、美国等国。

三、历史名人

1、丁 敬:清代杰出篆刻家,善鉴别,爱好金石文字。诗、书、画俱工。尤擅以切刀
法刻印,苍劲质朴,别具面目,开创"浙派",为"西泠"八家之首。

2、丁汝昌:北洋水师提督。甲午战争爆发后,在黄海海战中受伤后仍指挥作战,后
退守威海卫,当日军海陆围攻威海卫时,他拒绝投降,自杀身亡。

3、丁 丙:晚清藏书家。喜藏书,沿用其祖"八千卷楼"为藏书室名。文渊阁《四库全
书》散失后,他多方收集和抄补,撰有《善本书室藏书志》。

4、丁 谦:清末地理学家,喜治历史上边疆及外围地理。撰有《蓬莱轩地理学丛书》
69卷。

丁 恭:汉代人,曾任谏议大夫、博士。治有《公羊严氏春秋》。光武帝时,自远方
来从学者达数千人,当时称为大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