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民俗文化

如题所述

  民俗是民众在生存活动中为了持存发展生命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具有模式化的生活文化。民俗是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它使民众不仅生活在物质世界里,而且生活在精神世界里。
  (一)中国民俗
  1.我国的二十四节气
  我国按照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交替规律,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主要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中国茶道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当时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

  3.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取材广泛、烹调技术精致而闻名于世。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的饮食习俗习惯于聚食制,聚食制的起源很早,是中国人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在食具方面,中国人的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筷子在古代叫箸(zhu),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五谷:黍、稷、麦、菽、麻(北方);黍、稷、麦、菽、稻(南方)。

  4.中国的八大菜系
  菜系,也称“帮菜”,是指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并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的菜肴流派。我国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鲁、川、苏、粤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于是形成了我国的“八大菜系”。

  5.唐 装
  唐装原意指唐代的汉服,是一种传统的襦,裙装,这种风格一般流行在初唐时期,基本上是沿袭了自东汉以来华夏妇女传统的上衣下裳制。现代意义上的唐装泛指具有中国风格的服饰。把“唐人街”的“唐人”穿的中国传统风格的服装称为“唐装”。在2。01年的上海APEC会议上,中国作为东道主请前来参会的亚洲及太平洋经济体的领导人穿“唐装”,并由之而掀起“祥和喜庆”的“唐装”新潮,体现了清代以前的传统服饰与现代服饰风格的融合。
  6.中国旗袍
  从20世纪20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款式几经变化,如领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长、开衩的高矮,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来束胸裹臂的旧貌,让女性体态和曲线美充分显示出来。自30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民间妇女、学生、工人、达官显贵的太太,无不穿着。旗袍甚至成了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后来,旗袍还传至国外,为他国女子效仿穿着。

  7.中国民居特色

  中国的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民间建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中国的民居种类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有北京的四合院,蒙古族的蒙古包,陕西、河南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北京四合院,实际就是合院建筑之一种,所谓合院,即一个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为院,这就是合院。全家人在合院里,院中住的人十分安适,晚上关闭大门,非常安静,适合以家族为中心的团聚生活。北京四合院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8.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

  中国人一年中的几个重大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如端午节饮“菖蒲酒”,重阳节饮“菊花酒”,除夕夜饮“年酒”。在一些地方,如江西民间,春季插完禾苗后,要欢聚饮酒,庆贺丰收时更要饮酒,酒席散尽之时,往往是“家家扶得醉人归”。一般来讲,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为丰盛的酒席,是中国人最注重的节日,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年夜饭中的酒是必不可少的。吃完年夜饭,有的人还有饮酒守夜的习俗。正月的第一天,有的地方,人们一般是不出门的,从正月初二开始,才开始串门,有客人上门,主人将早已准备好的精美的下酒菜肴摆上桌,斟上酒,共贺新春。还有九月九重阳节饮“菊花酒”,给老人祝寿饮“寿酒”,生了孩子满月时饮“满月酒”等习俗。

  天干地支,
  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二)外国民俗
  1.过生日吹蜡烛
  过生日吹蜡烛的习俗源于古希腊。古希腊,人们都信奉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在她每年的生日庆典上,人们总要在祭坛上供放蜂蜜饼和很多点亮的蜡烛,形成一片神圣的气氛,以示对月亮女神特殊的崇敬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希腊人在庆祝孩子生日的时候,也爱在餐桌上摆上糕饼等物,并在上面放上很多点亮的小蜡烛,同时加进一项新的活动——吹灭这些点亮的蜡烛。他们相信燃亮着的蜡烛具有神秘的力量,如果让过生日的孩子在心中许下一个愿望,然后一口气吹灭所有的蜡烛,那么孩子的美好愿望就能实现。
  2.咖啡的发现与流传
  在非洲埃塞俄比亚的咖法山地,生长着一束束酱红色的果子。有一天,一个牧羊人放牧的羊群来到山间的树林后,啃食那些酱果子后变得活蹦乱跳,异常兴奋。其他羊吃下一些红果子后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牧羊人把这些果子带回家煮汁解渴,也顿时感觉神清气爽,精神振奋。这可以称得上咖啡最早为人类所食用的历史了。到1652年,欧洲的第一家咖啡馆在伦敦开张时,喝咖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时尚和习惯。

  3.西餐
  西餐这个词是由于它特定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西”是西方的意思,一般指欧洲各国。“餐”就是饮食菜肴。西餐一般以刀叉为餐具,以面包为主食,多以长形桌台为餐台。西餐的主要特点是主料突出,形色美观,口味鲜美,营养丰富,供应方便等。西餐大致可分为法式、英式、意式、俄式、美式、地中海式等多种不同风格的菜肴。
  4.厨师戴白色高帽
  世界各地的厨师都戴白色高帽,这样显得清洁卫生。但是最初,它只是作为一种标志。中世纪的希腊战乱频繁,城里人往往逃人修道院去避难。据说,有一次几个著名的厨师逃进修道院,他们换上黑衣黑帽,打扮得跟修道士一样。日子一长,他们觉得应把自己与修道士区别开来,于是将修道士戴的黑色高帽改为白色。此后,厨师们戴白色高帽便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

  5.西装
  西装广义指西式服装,是相对于“中式服装”而言的欧系服装。狭义指西式上装或西式套装。两装通常是公司企业从业人员、政府机关从业人员在较为正式的场合男士着装的一个首选。西装所以长盛不衰,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主流的西装文化常常被人们打上“有文化、有教养、有绅士风度、有权威感”等标签。西装的主要特点是外观挺括,线条流畅,穿着舒适。若配上领带或领结后,则更显得高贵典雅。另外,在日益开放的现代社会,西装作为一种衣着款式也进入女性服装的行列,体现女性和男士一样的独立、自信。
  6.手抓、筷子和刀叉的由来
  世界上用餐的jr具分为手抓、刀叉和筷子三种。人类诞生以来的大部分时间内是用手抓食的,叉子和筷子的出现是因为要取用热食。叉子最初曾在欧洲和近东使用多年,但只是作为厨房里的器具,当叉子第一次进入上流社会时,许多国王如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等还都习惯于用手抓饭。筷子的历史则要久远很多,它的诞生是由于烹调小块食品的特点决定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第一章 民俗概论
  第一节 民俗的定义与分类
  一、民俗的定义
  二、民俗的分类
  第二节 民俗的特征与社会功能
  一、民俗的特征
  二、民俗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
  一、民俗的构成
  二、民俗的养成
  三、民俗的传承
  第四节 民俗的调查与研究
  一、民俗的调查
  二、民俗的研究
  第五节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一、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范畴
  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
  三、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四、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第二章 物质生产民俗
  第一节定义与特征
  一、定义
  二、特征
  第二节 自然生态民俗
  一、生态民俗的定义
  二、动物生态民俗
  三、植物生态民俗
  四、自然生态民俗举例
  第三节农业生产民俗
  一、农业生产民俗的产生
  第三章 服饰民俗
  第四章 饮食习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