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简介
小说中的主人公
阿廖沙的童年是很悲惨的,他三岁上父亲生病去世了,便跟着妈妈来到外祖父家。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廖沙的朋友
萨沙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他还暗地里
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人,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疯狂虐待自己的妻子。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但就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不乏温暖与光明。这就是以外祖母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另外一种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宽大的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另外,还有乐观纯朴的伊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高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以及他先后遇到的许许多多的好人……他们都是阿廖沙的良师益友。正是这些平凡、善良的好人哺育了阿廖沙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反抗的精神,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童年》读后感
我读这篇文章之后心情非常压抑,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阿廖沙的心灵会不会也被玷污?但幸好这世界也不都是丑陋的,他的身边还有外祖母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着,他们给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阿廖沙的世界就不会再任凭风吹雨打了。外婆用她的爱抚慰了他心灵上的创伤。而真正教他做一个正直的人的是老长工格里高里,当然那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伊凡也同样教会了阿廖沙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但他最终却被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给害死了。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他饱受欺辱,但还是熬了过来。因为他被自己坚强、不屈服与困难的精神与信念一直支撑着。
而现在的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沙却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挨打、受欺辱。悲惨的一幕又一幕,让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们生活
俄国沙皇时期又会怎么样?会认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吗? 时代在不断进步,但人们却越发变得懦弱了,遇到困难就想要退缩、逃避或者走捷径。
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才会得到。
《童年》续写
阿廖沙的童年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的景象。他四岁时,父亲就死了,跟着外祖父、外祖母过着贫寒、艰苦的生活。外祖父有善良的一面,但贪婪金钱腐蚀了他的灵魂,后来贪婪的外祖父破产了,整日
酗酒,把外祖母当出气筒。只有外祖母庇护、关心着阿廖沙,给予他无限的温情和钟爱,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导。外祖母最理解阿廖沙,也是他最珍贵的人,这是因为她对世界充满了无私的爱。这种爱使阿廖沙感到充实,使他在艰难的岁月里充满了坚强的力量。
阿廖沙通过小学三年级期末考试后就不再上学,母亲也去世了,留下了年幼的弟弟。外祖父说阿廖沙不是奖章,不能老挂在脖子上。于是便赶了阿廖沙出门自己谋生。临走前一晚,外祖母流着泪拥抱着阿廖沙:“可怜的孩子,这么小就失去双亲,要外出谋生,走向新生活了。身边又无亲无故照顾你,这让阿廖沙怎么放心得下?你记住要学着能够独立工作,不要听别人安排!要实实在在,稳稳当当地生活。”外祖母用手背抹了抹泪,帮阿廖沙收拾好包袱,无非是一些破烂的小玩意儿和四季换洗的衣服。外祖母拿出几个戈比放在阿廖沙手上:“坚强,一定要坚强!”
于是,阿廖沙便外出谋生,开始了自己养活自己的艰苦生活。阿廖沙在“摩登皮鞋”店落脚当学徒,他酷爱书籍,利用一切机会读他所能碰到的书籍,为此吃了种种苦头。有一天来了位戴眼镜的驼背,还长着两撇胡子,阿廖沙一看到他,就很开心,这个人就是被外公赶走的房客“好事情”。原来“好事情”是个狂热的革命份子,一直在研制炸药,他不断被房东驱赶,现在好了,有人资助,可以不用搬家了,他邀请阿廖沙去作客,从此阿廖沙又多了一个好朋友。不幸还是降临了,善良的外祖母生病了,一病不起,临终前叫人转告阿廖沙:“坚强,一定要坚强!我在天国也会为你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