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与轻轨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一、性质不同

1、地铁性质: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2、轻轨性质:在轨距为1435毫米国际标准双轨上运行的列车,列车运行利用自动化信号系统。

二、特点不同

1、地铁特点:

(1)节省土地:由于一般大城市的城市土地价值高,在地下修建铁路可以节省土地面积,使土地用于其他用途。

(2)减少噪音:铁路建于地底,可以减少地面的噪音。

(3)减少干扰:由于地铁线路不与其他交通系统(如地面道路)重叠交叉,交通干扰较小,可节省大量通勤时间。

2、轻轨特点:

(1) 一些轻轨系统使用自动信号系统。

(2) 列车运行采用专用轨道和车站。

(3)列车最大设计速度可达到120公里/小时(根据车站与重心的距离确定最大的设计速度,即在操作过程中不可能达到的速度)。

(4) 轻轨路线单向每小时运量为1~3万人(地铁可达3~7万人)。



扩展资料:

地铁因列车在隧道内高速移动,可能产生隧道及车辆内的压力剧烈改变,可能引起乘客的不适感或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有关压力变化的详细信息,请参见活塞效应。当列车高速运动产生的压力波到达隧道出口时,会在隧道出口产生微压力波噪声,干扰附近居民的安宁。

轻轨交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会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它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能直接从房地产开发和经营中收回投资成本。

城市轻轨建设将促进城市规划的不断完善,加快住宅郊区化进程,调整城市布局结构的不合理。沿着这条轨道,它将成为最具活力的区域,进而成为房地产开发和城市新兴产业的首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轻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30

区别:

1、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

地铁: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3~6万人次

轻轨: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1~3万人次

2、平面曲线半径

地铁:一般情况下不小于300米

轻轨:一般在100米到200米之间

3、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型号

地铁:选用A型或B型列车轨道交通线路

轻轨:选用C型列车轨道交通线路

4、编组数

地铁:采用5~8节编组列车

轻轨:采用2~4节编组列车

扩展资料

轻轨交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会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它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能从房地产开发和商业经营中,直接回收投资成本。城市轻轨建设将促进城市规划不断完善,加快住宅郊区化进程,使城市布局的不合理结构得以调整。

轨道沿线将成为最具活力的地区,并进而成为房地产开发和城市新兴产业的首选之地。新兴的生活住宅区、工业和商业设施,会在轨道沿线重新划分用地格局。

轻轨建设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可以满足经济、社会及城市发展的需要。突出城市的特点与功能,加速现代化的实现,会对城市布局、城市面貌、环境保护、住宅建设、市民居住模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 轻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29

1、申报条件不同

申报建地铁的城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以上。

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6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150万人以上,规划线路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1万人以上。

2、造价与技术不同

地铁采用的技术主要是成熟的电气技术,先进和完善的自动控制系统和大运量的车体,运营效率较高,地铁造价每公里5-7亿元。

而轻轨每公里造价1-2亿元,这里要提的是有很多城市因为资金和客流量的问题造不了地铁,还要发展快速轨道交通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这样轻轨就是地铁和有轨电车之间的产物。

3、运客量不同

地铁单向高峰每小时客运量3-6万人,载客量300人以上,采用6组以上的编为一列,车辆长度120米以上。称为大运量城市客运。轻轨单向高峰每小时客运量1-3万人次,有很多城市轻轨线路采用地铁车。2-6辆编一组,车辆长度为30-120米。

4、速度不同

轻轨最高时速70-80公里,平均时速50-70公里。最高时速80-100公里,平均70-90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轻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7-04
第4个回答  2019-03-25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地铁、轻轨两种制式。对于两者的区别,有人认为,地面下的轨道交通叫地铁,反之就是轻轨;也有人认为,钢轨轻的就是轻轨,重的就是地铁。这两种划分方式都是不科学的。那么地铁和轻轨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其实,无论是轻轨还是地铁,都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高架桥上;虽然地铁的轨重一般要大于轻轨,但为了增强轨道的稳定性,减少养护和维修的工作量,增大回流断面和减少杂散电流,地铁和轻轨都趋向选用重型钢轨。划分两者的依据应是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的大小。地铁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3-6万人次,轻轨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1-3万人次。由此设计的地铁和轻轨,它们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地铁的轴重普遍大于13吨,而轻轨要小于13吨,其次,一般情况下,地铁的平面曲线半径不小于300米,而轻轨一般在100米到200米之间,另外,地铁每列车的编组数也要多于轻轨,车辆定员亦多。
从运输能力、车辆设计以及建设投资等方面来看,轻轨与地铁均有所差别。其实归根结底的区别,或者说本质的区别还是运量,地铁线在高峰小时内,其单向运输能力分别达到3万至7万人次,而轻轨的运力为0.6万至2万人次。运量的大小决定了编组数(地铁列车编组可达4-10节,轻轨列车编组为2-4节),决定了车辆,决定了轴重,决定了站台长度(很重要,牵涉到预留用地,而土地对城市而言就是钱,地下车站的直接牵涉到造价,因此客流预测很重要)。
  如今的地铁已经不局限于运行线在地下隧道中的这种形式,而是泛指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在3万至7万人的大容量轨道交通系统。运行线路多样化,地下、地面、高架三者有机结合。而事实上在国外一些城市中,地铁已经改名,比如纽约、旧金山、香港等地,已经称之为‘大容量铁路交通’(Mass
Transit
Rail)或者‘快速交通系统’(Rapid
Transit
System)。这种轨道交通系统通常的建造规律是在市中心为隧道线,市区以外为地面或高架线(厦门拟建的轻轨也是采用这种形式,但是就是差别在运量上,所以还是要称为轻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