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心目中君子的形象

快啊很急

后世儒家对“君子”做了更多的规范和要求,比如君子有四不:第一、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 第二、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 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 第四、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1、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

《论语》说:“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以行。故言则虑其所终,行则稽其所敝。则民慎于言而谨于行。”一个君子说话必定有其道理,他们会要求自己谨言慎行,凡事讲求合乎礼仪、不随随便便,每当有所行动,必定有其用意,此即所谓不妄动,动必有道。

2、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

谣言止于智者,因此,君子常是非礼勿言,守口如瓶,不说空话,不讲不实在的话。但在该说的时候也必定会说,因为应说而不说,有失于人;不应说而说,则是失言。要做个君子,必须不失人也不失言。君子所言,都是有意义的话,慈悲的话,正义的话。所以君子不徒用语言,说话必定有理。

3、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

古有名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君子相当爱惜自己的名誉,对于欲望有所节制,不会贪取妄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以苟且心态妄想获利,更不会落井下石,谋求私人利益,豪取强夺。一个君子假如有所求,一定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正义,必定是为民求利,代众生而求。

4、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如果是一个君子,他的一言一行都不会随便,凡事他都会经过再三的考虑:这个行为会伤害到他人吗?这件事情会对别人不利吗?想清楚了,他才会有所行动。所以君子的行为必定合乎正道。就是要讲真实的语言,要起正直的念头,要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修正直的为。

扩展资料

古人认为修养高的人必定地位高,比如大宗里的人从小就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无论是礼仪、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着相对较高的素质和修养,听音乐听的是高雅音乐;而地位低的小人一般没条件接受最好的教育,只能听听浅显些的音乐甚至街头的流行音乐。这种教育素质和自身修养的差别,自然会影响到人的道德水准。

孔子首次在他的学说中,将君子和小人的含义增加了道德因素。但宗法制度并没有改变。孔子有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则不逊,远则怨。”一般理解为:唯有女人和小人是难以对待的,和他们关系亲近他们就不尊重你,和他们关系疏远他们又会抱怨。

如放在宗法环境下,应这样来理解:这里的女人和小人是小宗里的人,他们和大宗同属一个大家庭,虽然分了大宗和小宗但必竟是一家人,所以处理与小宗之人的关系就很难,和他们亲近,他们就会有非分之想要获得和大宗之人一样的待遇,疏远他们又会抱怨不把他们当一家人看。可见这句话的要点在一个“难”字上。

对君子的论述,孔子还曾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讲得比较 广泛,是讲言行中各个方面的总原则。

曾参则进入了更具体的要求。他说:“君子有三费,饮食不在其中。君子有三乐,钟磬琴瑟不在其中……有亲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遗,此一乐也;有亲可谏,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乐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乐也……少而学,长而忘之,此一费也;事君有功,而轻负之,此二费也;久交友而中绝之,此三费也。”(《韩诗外传集释》)《曾子立事》篇还有大量的对君子的严格要求。

比如:“君子不绝人之欢,不尽人之礼,来者不豫,往者不慎也。去者不谤,就之不赂,亦可谓之忠矣。君子恭而不难,安而不舒,逊而不谄,宽而不纵,惠而不俭,直而不往,亦可谓知矣。”又说:“君子入人之国,不称其讳,不犯其禁,不服华色之服,不称惧冒之言,故曰:“与其奢也,宁俭;与其倨也,宁句。”

显然,曾参对君子的定义大大地具体化和严格化,虽然并未超出“九思”的范围要求。在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这种师徒相承的样式,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由于曾子学派对“君子”的要求过分严厉,所以有时又不免流露出一些道家者流的味道。

《曾子立事》篇还说:“君子不绝小不殄微也,行自微也不微人,人知之则愿也,人不知苟吾自知也,君子终身守此勿勿也。”“君子见利思辱,见恶思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君子终身守此战战也。”这种做人的小心翼翼的态度,虽其要求基本上还是在儒家的范围之中,但用道家的逻辑来要求君子,其消极避让的倾向已很明显。这种倾向,也许是曾参当初要避免的,但思想的发展,如同其他许多事情一样,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便会出现自身难以把握的变形。

这种做人的小心翼翼的态度,虽其要求基本上还是在儒家的范围之中,但用道家的逻辑来要求君子,其消极避让的倾向已很明显。这种倾向,也许是曾参当初要避免的,但思想的发展,如同其他许多事情一样,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便会出现自身难以把握的变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8

后世儒家对“君子”做了更多的规范和要求,比如君子有四不:第一、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 第二、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 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 第四、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1、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

《论语》说:“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以行。故言则虑其所终,行则稽其所敝。则民慎于言而谨于行。”一个君子说话必定有其道理,他们会要求自己谨言慎行,凡事讲求合乎礼仪、不随随便便,每当有所行动,必定有其用意,此即所谓不妄动,动必有道。

2、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

谣言止于智者,因此,君子常是非礼勿言,守口如瓶,不说空话,不讲不实在的话。但在该说的时候也必定会说,因为应说而不说,有失于人;不应说而说,则是失言。要做个君子,必须不失人也不失言。君子所言,都是有意义的话,慈悲的话,正义的话。所以君子不徒用语言,说话必定有理。

3、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

古有名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君子相当爱惜自己的名誉,对于欲望有所节制,不会贪取妄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以苟且心态妄想获利,更不会落井下石,谋求私人利益,豪取强夺。一个君子假如有所求,一定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正义,必定是为民求利,代众生而求。

4、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如果是一个君子,他的一言一行都不会随便,凡事他都会经过再三的考虑:这个行为会伤害到他人吗?这件事情会对别人不利吗?想清楚了,他才会有所行动。所以君子的行为必定合乎正道。就是要讲真实的语言,要起正直的念头,要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修正直的为。

扩展资料

古人认为修养高的人必定地位高,比如大宗里的人从小就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无论是礼仪、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着相对较高的素质和修养,听音乐听的是高雅音乐;而地位低的小人一般没条件接受最好的教育,只能听听浅显些的音乐甚至街头的流行音乐。这种教育素质和自身修养的差别,自然会影响到人的道德水准。

孔子首次在他的学说中,将君子和小人的含义增加了道德因素。但宗法制度并没有改变。孔子有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则不逊,远则怨。”一般理解为:唯有女人和小人是难以对待的,和他们关系亲近他们就不尊重你,和他们关系疏远他们又会抱怨。

如放在宗法环境下,应这样来理解:这里的女人和小人是小宗里的人,他们和大宗同属一个大家庭,虽然分了大宗和小宗但必竟是一家人,所以处理与小宗之人的关系就很难,和他们亲近,他们就会有非分之想要获得和大宗之人一样的待遇,疏远他们又会抱怨不把他们当一家人看。可见这句话的要点在一个“难”字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12-22
“仁”是儒家思想伦理道德的最高境界,但是,落实到个人的具体修养上,“君子”则是其理想的人格典范。曾参强调“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试图以君子的成立来辅助仁的修养的实现或者是将仁的高标准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君子人格上。�

对君子的含义要求,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讲得比较 广泛,只是讲言行中各个方面的总的原则。曾参则进入了更具体的要求。他说:“君子有三费,饮食不在其中。君子有三乐,钟磬琴瑟不在其中……有亲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遗,此一乐也;有亲可畏,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乐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乐也……少而学,长而忘之,此一费也;事君有功,而轻负之,此二费也;久交友而中绝之,此三费也。。”(《韩诗外传集释》)另外,《曾子立事》篇还有大量的对君子的严格要求,比如:“君子不绝人之欢,不尽人之礼,来者不豫,往者不慎也。去者不谤,就之不赂,亦可谓之忠矣。君子恭而不难,安而不舒,逊而不谄,宽而不纵,惠而不俭,直而不往,亦可谓知矣。”又说:“君子入人之国,不称其讳,不犯其禁,不服华色之服,不称惧忄冒 之言,故曰:“与其奢也,宁俭;与其倨也,宁句。”

显然,对君子的定义大大超过了“九思”的具体性和严格性,虽然并未超出“九思”的范围要求。在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这种师徒相承的样式,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由于曾参学派对“君子”的要求过分严厉,所以有时又不免流露出一些道家者流的味道。《曾子立事》篇还说:“君子不绝小不殄微也,行自微也不微人,人知之则愿也,人不知苟吾自知也,君子终身守此勿勿也。”“君子见利思辱,见恶思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君子终身守此战战也。”这种做人的小心翼翼的态度,虽其要求基本上还是在儒家的范围之中,但用道家的逻辑来要求君子,其消极避让的倾向已很明显。这种倾向,也许是曾参当初要避免的,但思想的发展,形同其他许多人能参与其中的事情一样,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便会出现自身难以把握的变形。曾参对君子修养的要求中 。

2.现代人的观念

原创:何谓君子

又要借用古人的比喻:

孔子骂人,就径呼之为“小人”,还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名言。最古老的君子的

含义,主要指受过教育且有良好品德的人,而一般百姓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因而也跟那些无

德之人被并称为“小人”……

何谓君子?

借用一位朋友的说法:

饭局时,谈论起“何谓好男人”,我问朋友,你认为你自己是一个好男人吗?

他想了想,说到:“我不知道好男人的定义为何,但是我自己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可以称之为“君子” 因为君子的定义是,有责任感,而且不轻易作出承诺,但是绝对讲得出做得到,当然所谓言出必行,也要断定事情的关键性。现代社会,面对负责种种人际关系和角色,是一件难事啊……。"

我也想了想,回答到:“其实不单止言出必行,一个守时守候,不轻易放鸽子,不轻易任意妄为的人,例如”借酒行凶“之类,也可包括在君子和好男人之类吧!”

其实,我们女生天天在喊,要找个好男人,要有君子的气度,大将的风度。其实我们要求不是很高。可惜,对于男人来说,也许很难。因为背受君子名称的人,他们一定是很顾及身边人的感受,照顾家人,可惜对于君子而言,已经习惯了的生活细节绝对是带给他们从来没有真正洒脱的包袱。

君子的好处

现在时髦说法: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有些男人喜欢伪装成“君子”,对待喜爱女性千依百顺,使女人掉入温柔陷阱之后,一百八十度大变。

女人天性是好奇的动物,就会为此感到莫名其妙,穷追不舍,匪夷所思,又爱又恨!

其实细心敏锐地去观察一个男人并不靠单纯表面的君子风度,更应该多了解他的生活状况,待人接物,是否人人平等,千万别去相信,天下只爱你一个,讨你一个欢喜,只要他对你好,就什么都不考虑了。

君子的坏处:

如果你真的爱上了君子,奉劝你要有适当的心理准备去陪伴他承担压力,因为他会很多朋友,很多应酬,甚至逢场作兴。

这个时候,敏感的女性就会有一种很酸溜溜的滋味,背地里认倒霉,天下男人那么多,为何偏偏要选择君子,让自己为他默默地付出。

不过我相信,人心肉造,君子们一定懂得感恩之足,也充满期待和美好的幻想,因为他们的世界里,他们是最完美的,所以一直期待完美的你出现与他共同进退,白头偕老。

君子=执着

由于君子对待事情和事物的处理往往是特当体面,因此是一种意识驱使他坚持,我们可定义为“执着”

执着的人,会感性对待生活,而且凡是追求完美。因为君子的美名都是绚丽和光鲜,我充心祝福这样的人能够脱颍而出,寻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论语中对君子的描述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义”就是“宜”,也就是说,君子走的始终是一条适宜的正路。而小人则一心看重私利,在一己私利驱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

(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就是说,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
君子每天牵挂的是自己的道德修缮,小人则记惦的是自己的家乡;君子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则满脑子想的是些小恩小惠,小便宜。

(3)“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就是说:君子是合群的,虽然他内心里庄重、庄严不可侵犯,但他在一大群人里头却从来不争。同时,他也决不拉帮结派,谋取私利。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 小人则刚好相反,他是“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生活中经常会看见这样的场面:大家讨论一件事情的时候,领导的话还没说完,马上就会有人跳出来说,对对对,领导说得真好,什么高屋建瓴、深谋远虑之类的溢美之词说了一大箩筐;可是到会后他转脸就会对别人说,哎,这个领导说的都是什么啊?我一点都不同意他的观点!
关于君子和小人行事的不同,孔子还有一个表述,叫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周”就是能够团结照顾到很多人,他以道义为准则与人交往,所以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个真君子不管他有多少朋友,他都会像空气里的氧气一样,让朋友们感觉到很欢欣,感到受到照应。“比”这个字形,象两个人紧挨着站在一起,意思是说,小人喜欢结成小圈子,他不会融入大集体。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小人之所以喜欢互相勾结,是因为他的心里有鬼,想通过这种勾结谋取私利和维护既得利益。所谓“结党营私”,正是这个意思。而君子则胸怀坦荡,因为他坦然无私,所以能够平和,能够以善意跟所有人走到一起。

(5)“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
说,同“悦”,高兴。一个君子你很容易与他相处,但是你又难以取悦他。假如你想以不正当的手段取悦他,他反而会不高兴。决不会说你给他一个小恩小惠,他就给你大开绿灯、大开后门。等到他真正使用你的时候,他会根据你的才干,给你安排一个合适的位子。这就叫“器之”。
小人的特点是你很容易取悦他,但是你很难与他相处。生活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说你给他施一点小恩小惠,帮他一个小忙,甚至你请他喝一顿酒,这个人就会很高兴了。即便你取悦他的方式是不合乎道义的,是不正当的,他也还是会很高兴。但这样的人又是很不容易共事的。你千万不要以为取得了他一时的欢心,他以后就会非常忠诚地一路给你开绿灯,虽然你费了很多力气,花了很多钱财,打通了关节,但等到他真要用人的时候,他不会根据你的才干给你安排工作。而是求全责备,觉得你这儿也不够格,那儿也不达标,你以前所做的一切都算白费。他会想法刁难你,让你觉得很尴尬。所以这样的人你很难与他相处。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上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流传更广。但两千年来,知者多,能解者少。而且,在学术界仍有不同的解释,目前,似乎还没有公认的正确训解。
周易原文
《易经》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再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第二卦 坤 坤为地 坤上坤下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其道顺乎! 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诠释一:
《易经》中认为:
乾为马,坤为牛。
用马来象征天。
故,天行健,就不难理解,骏马以形容自强不息;坤为牛,以牛来诠释人之品德。
有些古句是不需要详细解释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体味。

诠释二:
《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行健”与“地势坤”失去了对称,怎回事儿?
据帛书《周易》,“干”为“键”,“天行健”乃“天行键”,“键”乃“干”之古字,而“键”又训为“健”,串在一起:
天,行矣,干(键)。干,健也。
据帛书《周易》,“坤”为“川”,“势”乃“执”,“地势坤”乃“地执川”, “川”乃“坤”之古字,而“川”又训为“顺”,串在一起:
地,执也,坤(川)。坤,顺也。
“地”也有“原初的肯定性的强力”, “执”执力为“势”,所以“地执坤”变成了“地势坤”。 “执”执持、执守;“势”“势力”、 “形势”,坤之义大矣哉。
人参赞天地化育,参入“存在者之整体”,又能“复”,而得以“见天地之心”。天、地、人,三才而两之,中道而行,何惑之有?
天行矣,干。干,健也。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执也,坤。坤,顺也。君子以厚德载物。

诠释三:
“天行健”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第3个回答  2007-12-16
君子是;

懂礼仪,知礼仪,自己照着做的。
有博学的。关心天下事,国事.
不计较个人得失的.
有着中国传统美德的。
道德水平高,知识水平高。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7-12-16
马哲有言: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老子曰:反者道之动。
何义?
是说,没有什么绝对固定不变的标准,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评量标准是不相同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