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是怎样形成的实验方案

如题所述

  ①用剪刀剪一个纸螺旋圈,并在圈的中心扎一个小孔,穿过一根细线,线端打结。
②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架上,使螺旋圈自然下垂。
③点燃蜡烛,把它放在螺旋圈的下面,观察有什么现象。
④移走蜡烛,过一会再放回原位,观察螺旋圈会怎样。

  广州番禺祈福英语实验小学 孙宏 教材说明: “风是怎样形成的?”是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刮风了”一课中活动3的内容,此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探究风的形成过程.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风就是流动的空气.那么自然界的风是怎么形成的呢?很多四年级的学生都答不上来,因为在学生原由的知识和经验中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学生对风的形成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自然界中风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空气受热上升,至于为什么空气受热就会上升,由于超出小学的知识范围,所以不宜做研究.因此课文直接给出“空气受热会上升”的知识概念.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要探究应该是另外两个内容:一是知道空气变热是形成风的关键因素,二是理解热空气上升后,周围的空气是怎么流过来补充的.对这两个内容的学习学生是有知识基础的,一方面在前一单元“热”的学习中,学生知道热是可以传递的;另一方面,学生知道空气是可以流动的.但有了这两个方面的知识基础,并不代表学生知道空气受热上升后就会马上建构起空气循环流动形成风的新知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空气变热是形成风的关键,然后通过分析和实验探究热空气上升引起的周围空气流动变化的情况,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风的形成过程,建构对风形成的科学概念.教材在实验后安排了一个拓展内容,主要是通过判断海风的方向,让学生对掌握知识进行简单的运用.教材中指出在海滨的白天,陆地上的空气温度高于和海面上空气的温度,要求判断在这样的条件下会产生风吗?如果有风,风的方向是怎样?这个问题是从比较低的层次上让学生对所学进行简单运用,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 【实验说明】: 教材中的实验中是使用很大的一个黑色纸筒在阳光进行,选用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让实验和自然界中风的形成更具可比性(都是以阳光为热源).但由于此实验要求的条件较严格(阳光猛烈并且室外无风),因此在室内教学中可以使用玻璃钟罩代替纸筒,钟罩内点燃蜡烛做热源.。
  教学目的:
  1、 知道空气受热上升是产生风的关键因素;
  2、 通过探究发现实验中空气流动的路线;
  3、 能想出验证自己猜测(空气流动的路线)的实验方法,并且能根据选定方法制定可行的实验方案;
  4、 认识到自然界风的形成是有科学规律的,并不神秘;
  教学重点:
  1、 分析实验现象,认识产生风的关键因素;
  2、 通过实验探究,发现空气流动的路线. 教学准备:蜡烛、钟罩(经过改造)、风车、火柴、香、“热气球”(塑料袋)、吹风机、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 出示课题“风是怎样形成的”,请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学生回答.教师注意抓住学生的回答,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一、探究让风车转动的原因
  1、 蜡烛“吹”风车实验:a、要求学生观察钟罩上的风车有无转动,说明什么?学生简单回答.b、介绍实验步骤和要求:把点燃的蜡烛放到钟罩里,观察现象.学生分组实验.待各组都观察到风车转动后,要求学生停止实验.c、问:让风车转动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认识到是流动的空气推动了风车转动,而实验中流动的空气是被蜡烛加热了的热空气,因此是热空气推动了风车转动.至此,就可以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 说明:由于学生回答此类问题往往很主观,缺乏对问题的思考分析,因此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教师不应直接否定学生的错误的答案,应该先将学生的答案归类,再引导学生一起来分析哪个答案有道理.比如:学生如果回答:“是蜡烛的烟推动风车转动.”,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日常的经验思考:是烟随风动,还是风随烟动,搞清主动与被动关系,学生就容易抓住问题的核心。
  二、热空气会上升实验:a、说明因为热空气会上升所以能推动风车转动,然后做“热气球”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
  三、探究空气的流动路线:a、问:我们知道蜡烛火焰上方的热空气是上升的,那么火焰周围(钟罩内外)的空气会不会流动呢?怎样流动呢?要求学生讨论并画出自己的猜测.小组讨论,绘制空气流动图.教师展示学生的图画,并归类.b、问: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哪个观点是正确的呢?学生回答.教师将学生提出的方法归类,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各种方法,从中筛选出有道理、可操作的方法.c、要求每个实验小组,选取一个实验方法(筛选后的),研究讨论实施实验的具体方案.小组汇报自己的实验方案,其他小组(特别是选用同样方法的小组)可以提出补充或意见.经过交流使每个小组都能明确的知道自己的实验目的、步骤,从而提高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d、分发实验材料、分组实验.实验毕,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要求学生对照实验前的猜测,明确空气流动的路线.小结(展示动画):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就会留过来形成风. 说明: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是根据教师(或课本)设计好的实验来学习“热空气上升,冷空气就流过来补充”的知识.所以实验中为什么要用烟和烟为什么要放在指定的位置,学生并不一定理解.因此学生即便是看到实验的现象,也不能保证其真正理解风的产生过程.而上面的教学设计先要学生提出假设,再想办法验证自己的假设,学生对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就搞清楚了.实践证明,学生对火焰周围(钟罩内外)的空气流动路线的猜测是有分歧的.另外学生提出验证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当然其中一些是不正确或难以操作的.但经过分析和讨论,学生是可以找出可行的实验方法.接下来要求学生把实验方法具体化为实验方案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法常常是很粗略的,很少有学生在一开始就能提出完善详细的实验方案.所以学生讨论制定实验方案的过程不仅可以提高自己设计实验的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明确实验的目的,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实验的有效性. 四、知识的运用,判断海风的方向:a、教师说明自然界风形成也是和空气冷、热有关,比如在海边常刮的风——海陆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07
①用剪刀剪一个纸螺旋圈,并在圈的中心扎一个小孔,穿过一根细线,线端打结。

②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架上,使螺旋圈自然下垂。

③点燃蜡烛,把它放在螺旋圈的下面,观察有什么现象。

④移走蜡烛,过一会再放回原位,观察螺旋圈会怎样。
第2个回答  2020-12-09

风的形成实验:一个简单的小实验,让你直观感受到风是如何形成的

第3个回答  2020-11-19

风是怎样形成的,简单的一个小实验,告诉你风的形成

第4个回答  2012-05-06
把一个气球吹满气,再把气放掉。最好对着一块布或者一张纸放,就会看到风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