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小学)实行小班化教学可行性分析报告怎么写?

学校面积很大,市一级学校,生源多。原有12个班,每班50多人。现在申请扩大到24个班、实行小班教学,要写一份可行性分析报告,请教各路高手啊~~~~快点啊!

“小班化教育”是当代小学教育改革的世界性趋势,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小班化教育中,由于学生数额的减少,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做出了相应的变化,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仅师生交往和学生活动的频度必然增加,而且师生交往和学生活动的质量也必然明显提高,从而大大改善课堂教学对学生发展的效果,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我区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基本做法
(XX您的)区开始小班化教学研究起始于“十五”阶段,部分小学开展了“实施小班化教学”的课题研究,其中以沈河区大南三小学最为典型。
沈河区大南街第三小学是一所普通的公办小学,1998年以来,学校开展“小班化教育”改革实验,以强化科学管理为切入点,采取“优化教师结构、优化育人环境、优化课堂教学、优化课外活动”四项工作策略,经过6年多的实验改革,学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
通过小班化班级与普通班级在教室的微小气候监测、同一教室空间下的人数比、师生互动情况、学生的综合能力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小班的教学环境要明显优越于普通班级,小班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明显高于普通班学生。
目前学校已初步探索出了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的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以及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地小班化教学模式,即“分层递进、合作参与、自主发展”创新教学模式。同时,结合学校实情,建立起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在大南三小学实施“小班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受到了专家和领导的重视与认同,省内多家新闻媒体也先后报道了大南三小学的经验,学校在《辽宁教育研究》2001年第8期上发表了“搞好小班化教育,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一文,学校实施的“十五”省级科研课题——“小班化教学实验研究”获得“十五”省级首批优秀教育科学成果一等奖。
二、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取得的经验与认识
1、小班化教育理念、教学策略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正是小班化教学所实施的教学策略。可以说,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入贯彻课改精神的真实体现。
2、小班化教育的开展充分显示了小班上课的优越性
(1)增加了师生间、学生间交往的频度和交流的密度。由于教学的空间条件发生了变化,上课的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与活动,解放了五官、大脑和手足,大大提高了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
(2)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大大高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一会儿游戏,一会儿表演,一会儿操作,一会儿欣赏与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的表现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主体作用得到发挥,积极性大大调动。
(3)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培养健康的情感。教师对每一个学生更了解,更倾向于以鼓励和表扬为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强化学生的学力和人格的培育。
(4)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个别辅导,有更多的机会在教室内巡回,因材施教。有的教师还把办公桌搬进教室,一天8小时与学生在一起,当场作业面批,当场个别指导,增加了与每个学生的接触,并能及时答疑。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交替使用,优势互补。
(5)增强了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明显发展。
通过与传统的“大班”比较,发现“小班”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和心理品质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个性也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地说,各学科成绩要普遍高于“大班”,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也有明显增长,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表达能力、适应能力等也有明显提高。
3、大南三校取得的经验说明,“小班化教学模式”在我区同等规模的学校中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1)沈河区教师学校附属学校(前身为小南三校),学校现有教学班15个,学生498名,平均每班33.2人,学校现有教师65名,按学校目前情况,每个班配置的教师人数为4.3人,已经大大超出学生和教师的比例,实施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安置超编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岗位,对学校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每个教室都有电脑、电视机、视频展示台,适合各个学科多媒体教学使用,除此之外,每个班还都通有电话、铺有地板、百叶窗帘等,整齐划一且更具人性化。近几年,学校对硬件设施建设加大了投资力度,使每个班的环境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随着生源的减少,空余的教室除了做专用教室外,可用于小班化教学使用,教室可直接使用,不必投入额外资金建设,为小班化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条件。学校计划在新的学期着手实施。
(2)沈阳市86中学是区内一所相对比较薄弱的初中,学校现有22个教学班,973名在校学生,教职工总数133人,师生比是7:1。共26间教室,7个多媒体教室,2间微机室,另外还有各类的实验室。初一年级共178人,分成6个班。平均每个班级不到30人。从数量上,达到了小班化教学的标准。而且,6个班都是多媒体教室,学校花了很大力气装修,环境优雅,气氛温馨。
学校对实施“小班化教学”做了具体的规划,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实现每一个学生都热爱学校,热爱课堂,热爱生活,最终成为一个阳光的、向上的、能与人合作、有丰富知识的合格中学生”的总体目标。
具体措施有:今年9月份开始,从初一、初二年两个年级抓起。硬件上加大投入;师资上加大培训;观念上加强统一;管理上有章可行。
三、目前我区开展小班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惑
(一)目前小班化教育虽然在我区部分学校开始或正着手准备实施,但大部分学校还不具备实施的必要条件。突出表现为学生与教师的比例数达不到标准,各班的学生人数过多。此外,教学设备及设施不够健全也是影响小班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1、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造成了区内不少名校学额过大,满足不了“小班化教学”的需求。

以实验学校小学部为例进行说明:
(1)学额过大
沈阳市实验学校小学部班额、生额一览表
年 级 年级班级数(个) 年级学生总数(人) 班级生均数(人)
一年级 12 511 43
二年级 12 515 43
三年级 11 492 45
四年级 10 478 48
五年级 10 489 49
六年级 9 542 60
总计 64 3027 47

沈阳市实验学校小学部师生比、班级教师配备比一览表
在校学生数 3027
一线教师人数 153
师生比 20比1
班级数 64
班级教师配备比 2.4比1

(2)师资配备问题:
师资配备问题是学额大所带来的实际问题:
如果按照现有的学生人数进行小班化实验的话,我们来看这样一张统计表
在校学生数 3027
班级数(每班平均25人) 121
班级教师配备比(小班化标准) 2.5比1
一线教师数 303
师生比 10比1

首先是师资问题的矛盾:如果按照小班化教学的班级教师配备比来看,学校现有学生需要一线教师303人,而现有一线教师153人,少150人;如果满足了教师配备,师生比为10比1,就不符合“双高”普九中所提到的师生比为16比1以上的要求。这种政策性的问题,作为基层学校无力解决。
(3)校舍问题:
由于学额增大,学校在原有小学部的基础上,99年建成了小学二部,02年建成了小学三部。现在低、中、高年级分别在小学三个部,勉强解决了教室问题,如果按照小班化实验的话,还需要解决57个教室问题,这也是可望不可及的问题。
2、四所初中改革试点校实施小班化教学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以18中学为例进行说明:
学校现在有十六个教学班,共有学生685人,现有教室18个,共有教师85人。从实施小班化条件来看,教师人数是够的,但教师师资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家长是选择教师的。从教室的数量来看,是容纳不下的,每个学校的功能教室都具有40个座位以上,是完全可以满足实施小班化的条件的,但从实施小班化具体方法来看,实施小班化的条件暂不成熟:其一,从现有的人数,现有的教室来看是完全不可能实施的;其二,从师资来看,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也容易造成对小班化的不利,因为家长是要选择老师选择那些比较优秀的教师。其三,对于我们这种改造学校来说,如果人数过少,随着年级的升高有部分学生流失,这会造成班级生存不下去;其四,从现有的政策来看,实施小班化将会造成师资超员,但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学生数量的减少,实施小班化教育教学是完全可能的。
(二)现存的问题及理性思考
1.师资队伍的适应能力问题
“小班化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观念的转变,比如“教师不教学生就不会”、“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等观念的碰撞;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在教学技能上“一专多能”;在师生关系上,要求教师能够弯下腰来倾听孩子们的要求。
2.教育政策的支撑问题
由于现今基础教育为外控管理,学校无人事自主权,而小班化教育的教师配备对比现今的配备比例相差很大,这样给学校全面实施小班化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小班化教育需要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进行综合调整,需要足够的教育经费的支持和投入,而且师资培训也需要资金。
3.教材方面的需要
现行的这一套教材并不能完全适应小班化教育的需要,也不能充分发挥小班化其应有的价值。因此应加强小班化教学课程、教材、教法、评价等的研究工作。鼓励教育科研人员与教师一起进行合作研究,开展小班化教学课程、教材、教法、评价等的研究工作。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班化”是一个方向,也是一个趋势,但如何组建好小班,则是我们之上而下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希望 “小班化”能实践好,实验好,为课程改革、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