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书画艺术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的艺术具有怎样的艺术价值?

如题所述

  两汉以来儒家思想支配着统治阶级的施政行为,明间深受其影响.魏晋时由于政局的紊乱,使得佛教出世解脱思想和道家清净无为的宗旨一拍即合,尤其是佛教的教义更为社会上下层所接受,于是蔚为风气.书画艺术也随之引起了剧烈的变化.

  在书法方面的显著变化,在于真楷书的出现,代表人物有曹魏的钟鹞以及王羲之父子.

  绘画方面的变化虽不如书法明显,但佛教西来,全国上下风从,因而对绘画主题和技法不能没有影响.汉以前的佛画笔墨赋彩比较简略,构图还未臻复杂.绘画艺术发展到西晋,已经到了初步的成熟阶段,正是如此,东晋而后出现了一大推画家,如顾恺之,戴逵,陆探徽,张僧鹞,杨子华曹仲答等.

  书风和化风一变,书画家随之增多,可以说,在东晋是,在我国书画史上就已经趋于成熟了.事实上,此时的人物画<包括佛教人物>和走兽化是达到成熟阶段,而山水,花卉,鸟禽之类,远未成熟,有待发展.倒是这个时代的书法和书体要成熟的多.晚于东晋的山水画未必能独立成科,应无疑义.可以说,南北朝后期的山水画趋于完成,从传世隋展子虔<游春图>作品观之,可以认定山水画已经具备了独立的条件.

  紧随书画艺术的发展,理论和评论的风气兴盛起来,为前人所未有,一代之新风,进异步说明这一时期的书法和绘画经过三个多世纪的孕育滋长,已经开花结果.书画创作的繁荣,促成理论的深入,反过来又促进了创作质量的提高,它具有普遍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17
哇,这就多了呢,我来说说我记得的吧~

道释人物画:
三国时期吴国人,曹不兴,曾“落墨为蝇”;
西晋,卫协,谢赫评价“古画皆略,至协始精”;

历史人物画:
东晋,顾恺之,作品仅存宋人摹本,有三幅: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卷·仁智图。至此,中国人物画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南北朝时期:

北齐画家,曹仲达,人称“曹衣出水”,其绘画中的人物样式,被称作“曹家样”,广泛应用于佛家造像中,更有“曹装”,甚至应用于雕塑中。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

南朝,陆探微,创造了“骨秀清象”;

张僧繇,“疏体”,初唐阎立本称他“笔才一二,象已应焉”;

萧绎,梁元帝,《职贡图》。
第2个回答  2019-12-24
此期主要有:顾恺之
陆探微
张僧繇
顾恺之(约315-406),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人。擅画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与陆探微、张僧繇并称"画界三杰"。他的绘画的传世摹本有《女史箴图》卷、《洛神赋图》卷、《列女仁智图》卷等几种,以《洛神赋图》数量最多。此外,他所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艺术观点对后世影响极大。
  陆探微(?-约485),吴(苏州)人。他的画被南齐的谢赫评为当代之冠。但是他的画现在一张也没有传下来。后人把他和顾恺之归在一起,作为"密体"的代表画家。
  张僧繇,吴(苏州)人。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今有唐人梁令瓒临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传世,现已流往日本,但这幅画的用笔和记载并不相同。他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唐朝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都远师于他。
此外还有:
萧绎(508-554),称梁元帝,字世诚,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记载里说他善画佛画、鹿鹤、景物写生,技巧全面,尤其善于画域外人的形貌。传世的《职贡图》是北宋年间的摹本。
仲达,记载中说他善画佛画,也长于泥塑,已无传世作品。
杨子华,只有一卷传为宋临的《北齐校书图》(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是我们今天唯一能见到的杨氏的卷轴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