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之痛:"语文",为什么在大学被遗忘

如题所述

语文,在词典里就解释为简单的“语言和文学”,其实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同时也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的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掌握一切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学习好语文这门学科,对我们是很重要的。

语文这个学科,是我们从小就一直开始接触的。最简单的语文,我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之后上了小学,初中,高中,甚至一直上到大学,语文依然和我们息息相关。大学之前,学习语文是一件要分成很多细节的事情,比如字音、字形、背诵、默写、文言文、现代文、作文等等,是要求面面俱到的。或许加上高考的因素,在很多情况下,学习语文就是以分数为目的,而并非以学习语文本身为目的。而上了大学才发现,在大学里学习语文是一件很自由的事情,它不在强调咬文嚼字,不再强调面面俱到,不再强迫我们去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部分。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之下,我自己认为更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学习和吸收并掌握知识。现在我就这个学期学习大学语文谈谈自己的心得。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之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大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奠基石。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就为你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正说明了“好”、“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爱因斯坦说过:“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社会价值的认识。”如果一个人连学习语文的兴趣都没有了,就算天天坐在教室里也不可能学的好语文。我个人对语文的兴趣较大,这促使我能够在大学语文这个科目中有所收获。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我认为有两个因素,一个来自于本身,一个来自于老师。本身兴趣的培养我认为在于平时多看一些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中陶冶自身的情操,同时也可以积累一些文学常识,也燃起了学习语文的激情了。同时,老师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叶圣陶说过:“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从而可知,老师在学习中发挥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在小学和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学习语文学习。而在相对自由开放的大学语文的学习中,老师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决定性作用了。综上所诉,兴趣是开启学习好大学语文的金钥匙。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之人生价值

首先,我想从教育的本质和大学教育的宗旨来了解大学语文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完善一个人,即“取长补短”,而非“扬长避短”,去充分发掘人的潜力,认识自我的价值,即“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大学语文的学习是通识教育,并非专业教育,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不像高中时的培养学生的共性。这正是大学语文存在的大背景,大前提和大环境。通过我的学习感受,在课文中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均为及其难得的思想资源。以民为本,孔孟思想的核心“仁爱” ,仁者爱人:心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安必须思危,高枕不能无忧;

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异中求同,同中求进;人情世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复杂多变,丰富多彩;论学品艺,以苦为乐,知难而进,执着人生的又一种境界……这些都是大学语文教以我们的做人的道理和我们所要具备的人生价值。此外,所涉及的相关的经典名著如《周易》,《离骚》,《中庸》,《大学》,《老子》,这极大的培养了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也增强了我们的爱国情操和文化责任感,而且,人文语文让我从哲学的角度去审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我以为,世界观是大我的存在,人生观是小我的存在,而价值观就是人的大我与小我之间的抉择。而人文语文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和“人文主义”,就帮助我认识了“我自己,即倾听自我心灵深处的呼声和需求,学会去爱人,去关心人,达到对个人和社会的终极关怀。综上所述,大学语文的学习为我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定位提供了更高的平台。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之四层分析法

大学语文的教学在相对自由的前提之下,应该具有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学习方法。语文老师教以我们一种叫做四层分析的学习方法让我们在广阔的语文课文之中能应变自如。所谓四层分析法,从其表面意义可知,即将分析分成四个步骤:第一,声音层,从音韵、节奏、语言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文学作品的表层含义;第二,语义层,从词义、语义、主要内容对文章进一步的了解和分析;第三,隐喻层,通过对文章的反复阅读以及分析,将文章中反映时代、社会的普遍现象雕琢出来;第四,象征层,在得以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之后,将文章的主题在此升华总结,反映人类或世界所带来的哲理。四层分析法的运用可以使我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表面的简单基本的语句表达,到文章真正蕴含的寓意大致的把握。现在我就自己所学过的课文中找出,我认为最能反映各个层次分析的代表的文章出来,对四层分析法进行我的心得收获。声音层,戴望舒的《雨巷》堪称代表。《雨巷》在语音层面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它所具有的强烈的音乐美。这种音乐美,主要是由词句的重叠和韵脚的有规律反复等手法的运用所造成的。如:该诗的最后一节除了将第一节中的"逢着"改为"飘过"外,其它词句完全一样;这种重复的写法不仅使全诗在内容上首尾呼应,而且使基本相同的一段语音流在诗中重复出现,从而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感。此外,该诗的每一节都有词句的重叠;如:首尾两节的"悠长、悠长";第二节中的"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以及"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第三节中的"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第四节中的"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第五节中的"远了,远了";第六节中的"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及"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这种词句的重叠在诗中的反复运用以及某些复沓形式在诗中的前后呼应,使这首诗具有相当强烈的音乐性。语意层,我认为在古诗的应用上会比较有意义。在我的理解而言,语意层就是对文章的词义进行解释,翻译为白话文,是人清楚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以《蒹葭》为例,该诗的大概含义为: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的佳人,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的佳人,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的佳人,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古诗的语义得以分析之后,对文章的分析和进一步理解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隐喻层,常用在一些抨击时政的诗中,诗人不是想用喻体去说明喻旨,而是思考当两者被放在一起,并相互对照时所产生什么意义,产生另外一种什么意义。因此,隐喻不再是一种说明或解释,而是对社会现象的另一种衍生 。杜甫的诗有“史诗”之称,以其《兵车行》为例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不仅表达了戍卒们沉痛哀怨的心情,也表现出那种倾吐苦衷的急切情态。这样通过当事人的口述,又从抓兵、逼租两个方面,揭露了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加给人民的双重灾难。本诗通过爷娘妻儿送别从征士兵的凄惨场面的描绘及对征人生活的描述,揭露了唐玄宗天宝年间推行开边拓土的穷兵黩武政策所带来的灾难,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愤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怀。象征层,是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以李煜的《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为例,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君主,在被宋俘虏之前,其次多描写宫廷享乐生活;入宋之后,其词转为抒发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该词是李煜被俘之后的一首抒发亡国哀情的诗歌,借风雨催花之景抒发亡国之痛,其深刻隐喻义,还告诫人们,活在当下,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事物。以上就是我对四层分析法的各个层次的具体分析,也是我的大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的心得之一。综上所述,四层分析法确实为文学作品的鉴赏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之哲理

在我看来,语文和哲学觉有密切的联系。哲学原理需要通过语文表现出来,而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无不渗透着深刻的哲理。哲学,其实就是更高一层次的人的思想升华。大学语文的所有篇章都闪现着哲学的光芒。从众多的文人作家中体会了他们的思想,升华出的思想结晶让今天的我们能偶进一步去审视自我为人处世的态度,能对自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思和总结,能在实践中指导我们,启迪我们。下面,我将把大学语文课本中的部分篇章语哲学道理联系起来,对其进行我个人的见解。(1)以民为本篇 两千多年前孔孟的“而爱”思想以至今天的和谐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无论其意图和根本目的是否一同,不可否认的是,它们相同之处都在于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稳定。这体现了哲学中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哲学观点。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人名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在实践中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在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以民为本”已随着时代的变化改为了为人们熟悉的“以人为本”,其继承和发扬并未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为我国的和谐发展奠定理论基础。(2)和而不同篇 多元并立,多样共存,是万物万事的自然存在状态。讲求“和而不同”,不能一味追求提高“同”的比量,那可能会导致同化甚至消除“不同”,而应当在促进各个“不同”的要素自身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求得“和”的合理度,这样的和谐才是最持久,最安定,最稳固的和谐。其中的哲学道理可体现为矛盾的哲学原理。矛盾的哲学原理是深刻复杂却很权威的。矛盾是一切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分析法告诉我们,矛盾是对立统一的。矛盾的观点之一为主要矛盾以及次要内部矛盾之间的关系。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始终贯穿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根本矛盾规定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其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转化。面对这些矛盾,就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矛盾,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针对主要矛盾和次要方面,我们必须正确把握好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同时处理好次要矛盾。“和而不同”。其本身就已经承认矛盾的存在,敢于去揭露其差异所在。“大和”的前提下允许“不同”的发展,“和”为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而“不同”则是次要矛盾,在“和”这个主要矛盾的相对稳定之下,统筹兼顾的让“不同”达到相互协调的状态,将矛盾控制在一定的度之内,一直维护的“和”这个大前提,真正的达到和谐。其实这个哲理的运用不仅体现在建设和谐社会这样的大方面,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对我们其知道作用。例如在正确处理学习以及课余活动方面,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之间……都可以运用矛盾的分析方法进行指导分析。还是那句话“和而不同”“求同存异”。(3)人情世态篇 从某个方面说,人情世态才是一本多难言中其真相的大书,它卷帙浩瀚,无穷无尽,复杂多味,丰富多彩。哲学原理中阐述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可是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错误的,愚昧的社会意识可是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承认社会存在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摒弃错误的社会意识。在人情百态这一章中,多是文人们就自身的所处的环境或是所处的社会所发出的感慨,描述着当时的社会现象或是自身的环境。在阐述的过程中,作者们将自我的意识加入其中。憧憬未来,向往美好的时候,能保持一颗平常心;面对挫折,遭遇不幸,亦能通过不断的努力与激励,在挫折中体验人生,品味百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就是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这些意识不仅能激励作者本身,同时也会影响和鼓励读者,久而久之,在社会上会形成一种积极的影响力,不断促进社会精神方面的进步,进而影响社会存在。综上所述,在学习大学语文的同时,哲学的渗透其中,两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语文,覆盖面最为广泛,上至天文时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象。深味人间真情,在语文的乐章上谱写爱与美的赞歌;体悟人生真谛,在语文的妙笔下闪耀理性的熠光;历经社会百态,在语文的书卷上嬉笑怒骂;徜徉自然之乐,在语文的天堂里展现钟灵毓秀的奇绝。走进语文,感受名著文化的熏陶魅力,有语文温馨的人文关怀等着;走进语文,触摸每位作者的欢乐与哀伤,有语文独特的视角期待着;走进语文,有丝丝书卷气与深切关怀心撞击你的思想与胸臆,有语文浓缩千年文化积淀陶醉着。在经历了多年的语文学习,大学语文的学习依然感觉新鲜无比。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其实,课本中的一些文章在之前已经学过,重温着庄子在《秋水》中的神秘诡谲却饱含兼容并蓄的道理;重温着屈原在《离骚》中的忿恨与不满却处处显示着献身祖国的满腔热情,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正直高洁的人格;重温着欧亨利在《麦琪的礼物》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含泪的微笑”式的结局,体会到善良的心地和真挚的爱情都是最美丽,最聪明的……而新的课文也给了我全新的体验:遇见了辛弃疾在建康赏心亭的抒忿,怀才不遇的郁闷与报国无门的悲情跃然纸上;遇见了胡适在《容忍与自由》中在向我展示着“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的深刻含义;遇见了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向我阐述着他相信简单朴实的生活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遇见了托尔斯泰在《舞会以后》批判社会,揭露现实,鞭挞俄国上流社会如上校之流虚伪、冷酷、丑恶的灵魂,同时隐藏着一个深刻的哲理:世界上就常有这样的事情,使得人的整个生活发生变化,走上新的方向,换言之,就是一些偶然的事件,会改变人生的道路或命运……很多很多的知识,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得以收获,很多很多的经历,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得以体验,很多很多的人生哲理,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得以体会。

一篇散文,在缠绵绯恻中体会肝肠寸断的凄苦;一出戏剧,在曲折迂回中迭出动人心魄的震撼;一首诗歌,在含蓄凝练中读出超脱凡世的清远;一部小说,在潮起潮落中成就惊世骇俗的向往。大学语文,是厚硕的双翅,让我搏击长空;大学语文,是心灵的回响,让我走向高贵的殿堂;大学语文,是几许清风细雨,让我享受云开月朗的爽洁。

大学语文的学习,是知识积累的平台,是经验收集的去处,是灵魂升华的天堂!以上是我对大学语文学习所有心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