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第三层公式

顶面已经拼好了。还有第三层公式是啥啊?这也就是最后一步了。。。。公式不要字母。。。。没分了,好心人说下。

魔方第三层公式:

起十字:右逆—上逆—前逆—上顺—前顺—右顺 

四角块:右顺—上顺—右逆—上顺—上顺180°—右顺—右逆 

还四角:右顺—上顺—右逆—上逆—右逆—前顺—右顺18°—上逆—右逆—上逆—右顺—上顺—右逆—前逆 

还中心:右顺—上逆—右顺—上顺—右顺—上顺—右顺—下逆—右逆—上逆—右180° 

魔方(Rubik's Cube)狭义上指三阶魔方。三阶魔方形状通常是正方体,由有弹性的硬塑料制成。

扩展资料

三阶魔方的还原方法很多:层先法、角先法、棱先法、桥式方法、CFOP、CFOOP、笑面虎法等等。

初学者大都选择层先法,特点是公式少便于理解,三阶魔方“层先法”还原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顶层十字,还原顶层棱块。

第二阶段:还原顶层角块。

第三阶段:还原中层棱块。

第四阶段:对底层十字,还原底层棱块。

第五阶段:翻转底层角块,对齐底层颜色。

第六阶段:调整底层角块位置,还原完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魔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7

还原魔方第三层方法如下:

找出一个尚未正确定出方位的中层边缘方块(即某个应属于中层边缘位置的方块) 。这就是即需方块。如果这个即需方块的位置正确,但方向不对,请参照3D办理。

3B:如果即需方块不在底平面上,请做以下一组转动。依一定方向正确持握魔方,使即需方块处于前右部位。前右至底平面(底后)转动法:右- 底+ 右+ 底+ 前+ 底- 前-

3C: 这时,既需方块已经到了底平面.转动底平面使既需方块的垂直面的颜色和四个侧面(前,后,左,右)中的一面的中心方块的颜色相一致.然后正确持握魔方,使即需的部位为前右部位.

如果此时既需方块位于右平面,做底右至前右的一组转动.如既需方块位于前平面,做底前至前右的一组转动.

底右至前右转动法:(底+ 前+ 底-) 前-( 底- 右- 底+) 右+
底前至前右转动法:(底- 右- 底+) 右+ (底+ 前+ 底-) 前-

3D : 依一定方向持握魔方使既需方块处于前右部位.如果方向不对,做以下一组定向转动.

前右定向转动法(共15步): (右- 底+ 右+)( 底+ 前+ 底-) 前- (底+ 右- 底+)
右+( 底+ 前+ 底-) 前-

备注:

右+ :将右平面沿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
右- :将右平面没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
右2 :将右平面转动180度(此时顺逆时针效果相同)。

前+ :将前平面沿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
前- :将前平面沿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
前2 :将前平面转动180度。

左+ :将左平面沿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
左- : 将左平面沿逆时针方向 转动90度。
左2 : 将左平面转动180度。

底+ :将底平面沿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
底- :将底平面沿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
底2 : 将底平面转动180度。

顶+ :将顶平面沿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
顶- :将顶平面沿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
顶2 :将顶平面转动180度。

扩展资料:

魔方,在中国台湾省称为魔术方块,在中国香港特区称为扭计骰,在国外称为Rubik's Cube(鲁比克方块)。

由匈牙利建筑学教授暨雕塑家鲁比克·艾尔内于1974年发明的机械益智玩具,最初的名称叫Magic Cube,1980年Ideal Toys公司于贩售此玩具,并将名称改为Rubik's Cube。

三阶魔方有很多种还原方法,其中“层先法”是最适合初学者掌握的方法。 

一个三阶魔方,“从上到下”可以理解为“顶层”、“中层”、“底层”,所谓“层先法”就是逐层还原。

(1)第一阶段:对顶层十字,还原顶层棱块。

(2)第二阶段:还原顶层角块。

(3)第三阶段:还原中层棱块。

(4)第四阶段:对底层十字,还原底层棱块。

(5)第五阶段:翻转底层角块,对齐底层颜色。(为便于理解,此处将魔方翻转过来。)

(6)第六阶段:调整底层角块位置,还原完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阶魔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17

第三层公式(起十字):右逆—上逆—前逆—上顺—前顺—右顺 

第三层公式(四角块):右顺—上顺—右逆—上顺—上顺180°—右顺—右逆 

第三层公式(还四角):右顺—上顺—右逆—上逆—右逆—前顺—右顺18°—上逆—右逆—上逆—右顺—上顺—右逆—前逆 

第三层公式(还中心):右顺—上逆—右顺—上顺—右顺—上顺—右顺—下逆—右逆—上逆—右180° 

注!:顺:顺时针转九十度 

逆:逆时针转九十度

扩展资料:

三阶魔方的还原步骤:

1、首面十字这里以白色面为例。

想要转出一个面,最先要转出一个十字形。但是十字也不是随意拼出来的。在转出十字的同时,必须保证上层的棱中间块的颜色与该面相同。这个步骤需要自己稍微摸索。

2、以十字面为中心,保证一条对角线的两个顶角的两个块的两个面分别对应十字中心颜色和其临边的颜色。

3、当红色区位于顶层那一圈时,水平转动顶层,蓝色区可以与右侧面的蓝色面中心块相邻,而红蓝相间的的红色区理应归属于正前面。当红蓝相间区域恰好位于其正确位置,但颜色颠倒时,使用任意一种方法把该此区域的方块移出去。把它移到上层那一圈。

使用该方法可以使所有第二层的棱中间块全部归位,第三步就完成了。

4、这一步的目的是使顶层的 4 个棱中间块全部归位。转动顶层,使一个棱中间块归位,而其他3个都不能归位,则将红色所在这一面定为正前面,转动使4块棱中间块全部归位。

5、重复上面步骤一次,最后完整复原魔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魔方复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11-14
一、认识魔方

黄——白

蓝——绿 角块 棱块 中心块

红——橙

1、标准魔方,六面的颜色,是“颜色相近,背对背”的;
2、不论怎么旋转,魔方每面的中心是不会被转动的,故旋转时,应以中心为对象;
3、剩下的块,有3面颜色的叫“角块”(8个),有2面颜色的叫“棱块”(12个); 第一层
4、常用的魔方还原法,是按层法:即,先还原第一层、再第二层、最后第三层;
5、基本术语
①.魔方只有旋转后才能还原,从面对的方向看,分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 第二层
有时需旋转180度(“2”);我们如下表示;
表达式:前+(前顺时针90度),右-(右逆时针90度),上2(上顺时针180度)。
第三层

②.六个面,将面对自己的面称为“前”,其他依次如下图;
英文:上=U(Up) 下=D(Down) 前=F(Front) 后=B(Back) 左=L(Left) 右=R(Right)
表达式:F(前顺时针90度),R'(右逆时针90度),U2(上顺时针180度)。

二、解魔方
1、还原第一层
第一层,只要自己摸索一会就可以实现(有必要),大致遵循的顺序原则是:
①选中心;②还原第一棱;③还原对面棱(和其他棱);④还原各个角。
注意:拼第一层时不仅是对齐一面的颜色,还要保证棱和角的位置正确(如右图)。
一层还原后
2、还原第二层
将第一层拼好后,把魔方倒过来,让拼好的这一层成为“底”。
仔细观测,还原第二层,其实只是需要完成4个中层棱块的还原。
而4个中层棱,终究,只有两种状态:1→2,或1→3。

★情况一:将1和2互换 倒过来
中文:【(上-,左-),(上+,左+)】【(上+,前+),(上-,前-)】
英文:(U’L'UL),(UFU'F')

★情况二:将1和3互换 第二层的两种状态
中文:【(上+,右+),(上-,右-)】【(上-,前-),(上+,前+)】
英文:(URU'R'),(U'F'UF)

3、还原第三层
①.棱换位:如右图,第三层共4个棱,按“两两交换”的思路,即可完成棱对位。
★情况:将1和2互换
中文:【(上+,前+,右+,上+),(右-,上-,前-)】
英文:(UFRU),(R'U'F')
将1←→2互换
②.棱翻色:位置对了,位置上的颜色也要对。这里采用简化、万能转换:
首先将需要翻色的棱块,置于右图“1”的位置,按下述方法进行翻转;
OK后,继续将上层其他未还原的棱顺时针依次旋转到“1”的位置,重复下述方法。
注:此处,当上层四个棱未完全还原之前,下两层也会乱;
不必担心,上层棱全OK后,下两层也自然还原了。
★情况:将1(和其他棱)原位翻色
中文:【右+,水平中间层-(从上往下看)】×4 将1(和其他棱)原位翻色
英文:(R,水平中间层’)×4

③.角换位:角换位的公式最长,需记牢。如右图,将1、2、3间顺序互换。

★情况一:将1→2→3→1的顺序进行互换。
中文:{左-,【(右+,上+),(右-,上-)】,左+,【(上+,右+),(上-,右-)】}
英文:L'RUR'U',LURU'R'

★情况二:将1→3→2→1的顺序进行互换。 将1、2、3角换位
中文:{左-,【(右+,上-),(左+,上+)】,右-,【(上-,左-),(上+,左+)】}
英文:L'RU'LU,R'U'L'UL

④.角翻色:位置对了,位置上的颜色也要对。这里采用简化、万能转换:
首先将需要翻色的角块,置于右图“1”的位置,按下述方法进行翻转;
OK后,继续将上层其他未还原的棱顺时针旋转到“1”的位置,重复下述方法。
注:此处,当上层四个角未完全还原之前,下两层也会乱;
不必担心,上层角全OK后,下两层也自然还原了。
★情况:将1(和其他角)原位翻色
中文:【(右+,前-),(右-,前+)】×N 将1角原位翻色
英文:(RF'R'F)×N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3-07-16

解决魔方的第三层通常需要使用一系列算法和公式来完成。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魔方第三层公式:

1. 顶层角块位置调整:
- U R U' L' U R' U' L (将右上角块移动到左上角位置)
- U' L' U R U' L U R' (将左上角块移动到右上角位置)

2. 顶层角块位置交换:
- R U R' U' R' F R2 U' R' U' R U R' F' (交换对角的两个角块)

3. 顶层棱块位置调整:
- M U' R U' R' U2 M' U R U R' (将右侧棱块移动到左侧)
- M' U R U R' U2 M U' R U' R' (将左侧棱块移动到右侧)

4. 顶层棱块位置交换:
- R U R' U' R' F R F' (交换相邻的两个棱块)

这些公式是较为常见的魔方第三层解法中使用的公式,但请注意,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魔方的解法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和公式组合,您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解法方法来查找相应的公式。同时,需要多次练习才能熟练地应用这些公式来解决魔方的第三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