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粉虫养殖技术

如题所述

黄粉虫的饲养技术
黄粉虫俗称面包虫,是人工养殖最理想的饲料昆虫。黄粉虫的幼虫含粗蛋白质51%,脂肪含量达29%,还含有多种糖类、氨基酸、维生素、激素、酶及矿物质磷、铁、钾、钠、钙等,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它可直接作为肉食性动物高蛋白鲜活饲料。用于饲养蛙、鳖、蝎子、蜈蚣、蚂蚁、优质鱼、观鸟、药用兽、珍贵皮毛动物和稀有畜禽等。能加快生长发育,增强抗病抗逆能力,降低饲料成本,提高产出效益等。用3-6%的鲜虫代替等量的国产鱼粉饲养肉鸡,增重率可提高13%,饲料报酬提高23%。用黄粉虫喂饲中国林蛙。二年出售,商品性好效益高。是中国林蛙人工养殖的主体饲料,得到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养蛙户极大观注。
清原县志远农业科技开发中心工厂化生产黄粉虫,年生产2万公斤。
黄粉虫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即成虫、卵、幼虫、蛹四种变态。成虫体长而扁,长1.4-1.8厘米,黑褐色具有金属光泽,头部为前口式,唇基两侧不超过触觉基部。成虫在羽化过程中,头、胸、足为淡棕色,腹部和鞘翅为乳白色,开始虫体稚嫩,不愿活动,4-5天后颜色变深,鞘翅变硬,灵活但不飞,爬行较快,经精心喂养后,成虫群体交尾、产卵。成虫每次产卵2-4粒,每只雌虫约产卵300粒,散产于饲料底部的筛网上,成虫期为50天左右。卵白色椭圆形,大小约1毫米。卵期8-10天左右,幼虫棕黄色,体长2-3厘米,体节较明显,有3对胸足,在第9腹节有一双尾突。幼虫孵出时为黄白色,逐渐变为棕黄色,平均9天蜕一次皮,每蜕一皮为一龄,共脱7次皮,当最后一次蜕皮时在饲料表层即化蛹,幼虫期约为80天,蛹白色,后变白黄色,体节明显,蛹期为12-15天。
一、养殖的条件
养殖黄粉虫,首先必须解决种虫、饲料,设备等问题。
(一)种虫 养殖黄粉虫最重要的是有种虫。成龄幼虫、蛹、成虫都可做种虫。饲养到不同虫期,按黄粉虫的养殖技术,认真挑选蛹、成虫,除去病虫,筛好卵,使各虫期同同步繁殖,达到提纯复壮,买到成龄幼虫后,将其放入盛有麦麸的木盘中喂养,添加新鲜菜。认真观察化蛹情况,当盘里,再将筛盘放入盛有饲料的木盘中,待蛹羽化成成虫。如此时也买到蛹,将它与两天内化的蛹放在一起,每0.5公斤蛹放在一个盛有麦麸的筛盘中,再放在盛有饲料的木盘中,编号上架,待其羽化,注意清除死蛹。再如买到成虫,将其放在盛有饲料的筛盘中,每隔7天,将成虫筛出换盘。筛下的饲料中混有卵,放在木盘中,继续孵化,经过细心挑选和饲养的各期虫,都可以做种虫繁殖,不过最好还是用成龄幼虫做种虫为好。
(二)饲料 黄粉虫的主要饲料是麦麸子,也可辅以糠麸子等(玉米面过细,不透气,不能做黄粉虫饲料),菜类主要是白菜,萝卜,甘兰等青叶菜都可以。这些饲料可以满足虫体对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水分的需要。为了提纯复壮种群,加快繁殖生长,可在饲料中添加少量葡萄糖粉、鱼粉等。每0.5公斤黄粉虫在一代周期中可吃掉麦麸子1.5公斤,菜3公斤。
(三)设备
1、养殖黄粉虫必须有饲养房饲养房要透光、通风,冬季要有取暖保温。饲养房的大小,可视其养殖黄粉虫的多少而定。一般情况下每20平方米,1间房能养300-500盘。
2、饲养黄粉虫的木盘制作抽屉状木盘为饲养盘,一般是长方形,规格是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8厘米。板厚为1.5厘米,底部用纤维板钉好。筛盘,也是长方形,它要放在木盘中,规格是45厘米35厘米6厘米,板厚为1.5厘米,底部用12目铁筛网用三合板条钉好。制作饲养盘的木料最好是软杂木,而且没有异味。为了防止虫往外爬,要在饲养盘的四框上边贴好塑料胶条。
3、摆放饲养盘木架根据饲养量和饲养盘数的多少,制作木架,用方木将木架连接起来固定好,防止歪斜或倾倒。然后就可以按顺序把饲养盘排放上架。
4、筛盘、筛子用粗细几种铁筛网,12目大孔的可以筛虫卵。30目中孔的可以筛虫粪。60目的小孔筛网,可筛1-2龄幼虫。
5、饲养房内部要求温度冬夏都要保持在15-25摄氏度之间。低于10摄氏度以下虫不食也不生长,超过30摄氏度以上虫体发热会烧死。湿度要保持在60-70%之间,地面不宜过湿,冬季要取暖,如冬季不养可自然越冬。夏季要通风。室内备有温度计、湿度计。
二、养殖的技术
按各虫期顺序分别叙述。
(一)成虫期 蛹羽化成虫的过程大约3-7天,头、胸、足、翅先羽出,腹、尾后羽出。因为是同步挑蛹羽化,所以几天内可全部完成羽化,刚羽化的成虫很稚嫩,不大活动,约5天后体色变深,鞘翅变硬。雄雌成虫群集交尾时一般都在暗处,交尾时间较长,产卵时雌虫尾部插在筛孔中产出,这个时期最好不要随意搅动。发现筛盘底部附着一层卵粒时,就可以换盘。这时将成虫筛卵后放在盛有饲料的另一盘中,拨出死虫。5-7天换一次卵盘。成虫存活期在50天左右,产卵期的成虫需要大量的营养和水分,所以必须及时添加麦麸子和菜,也可增加点鱼粉。若营养不足,成虫间会互相咬杀,造成损失。
(二)卵期 成虫产卵在盛有饲料的木盘中,将换下盛卵的木盘上架,即可自然孵化出幼虫,要注意观察,不宜翻动,防止损伤卵粒或伤害正在孵化中的幼虫。当饲料表层出现幼虫皮时,1龄虫已经诞生了。
(三)幼虫期 卵孵化到幼虫,化蛹前这段时间称为幼虫期,而各龄幼虫都是中国林蛙最好饲料。
成虫产卵的盘,孵化7-9天后,待虫体蜕皮体长达0.5厘米以上时,再添加麦麸子和鲜菜。每个木盘中放幼虫1公斤,密度不宜过大,防止因饲料不足,虫体活动挤压而相互咬杀,要随着幼虫的逐渐长大,及时分盘。
麦麸子是幼虫的主要饲料,同时也是栖身之地。因此饲料要保持自然温度。在正常情况下,当温度较高时,幼虫多在饲料表层活动,温度较低时,则钻进下层栖身。木盘中饲料的厚度在5厘米以内,当饲料逐渐减少时,再用筛子筛掉虫粪,添加新饲料。1-2龄幼虫筛粪,要选用60目筛网,防止幼虫从筛孔漏掉。要先准备好盛放新饲料的木盘,边筛边将筛好的净幼虫放入木盘上架。
黄粉虫幼虫生长要突破外皮(脱皮),经过一次次蜕皮才能长大。幼虫期要蜕7次皮,每蜕一次皮,虫体长大,幼虫长1龄。平均9天蜕一次皮。幼虫蜕皮时,表皮先从胸背缝裂开,头、胸、足部,然后腹、尾渐渐蜕出。幼虫蜕皮一般都在饲料表层,蜕皮后又钻进饲料中,刚蜕皮的幼虫是乳白色,表皮细嫩。
(四)蛹期 幼虫在饲料表层化蛹。在化蛹前幼虫爬到饲料表层,静卧后虫体慢慢伸缩,在蜕最后一次皮过程中完成化蛹。化蛹可在几秒钟之内结束。刚化成的蛹为白黄色,蛹体稍长,腹节蠕动,逐渐蛹体缩短,变成暗黄色。
幼虫个体间均有差异,表现在化蛹时间的先后,个体能力的强弱。刚化成蛹与幼虫混在一个木盘中生活蛹容易被幼虫在胸、腹部咬伤,吃掉内脏而成为空壳;有的蛹在化蛹过程中受病毒感染,化蛹后成为死蛹,这需要经常检查,发现这种情况可用0.310-6漂白粉溶液喷雾空间,以消毒灭菌。同时将死蛹及时挑出处理掉。挑蛹时将在2天内化的蛹放在盛有饲料的同一筛盘中,坚持同步繁殖,集中羽化为成虫。
三、管理的措施
在黄粉虫的养殖过程中,掌握好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十分重要,它关系到黄粉虫繁殖的速度、虫体质量、经济效益等问题。
(一)禁止非饲养人员进入饲养房。如非进入室内不可的人员,必须在门外用生石灰消毒。
(二)在黄粉虫的生活史中,四变态是重要的环节,掌握好每个环节变态的时间、形体、特征,就能把握养殖的技术。
(三)饲料要新鲜,糠麸不变质,青菜不腐烂。
(四)在幼虫期,每蜕一次皮,更换饲料,及时筛粪,添加新饲料。在成虫期饲料底部有卵粒和虫粪,容易发霉,要及时换盘。
(五)为了加快繁殖生长,对幼虫,羽化后的成虫,在饲料中适当添加葡萄糖粉或维生素粉、鱼粉。每天都要喂鲜菜。
(六)饲养人员每天都要察看各虫期情况,如发现病虫、死虫应及时清除,防止病菌感染。
(七)黄粉虫的养殖要按计划进行。饲养虫量和养殖中国林蛙的数量要衔接,使各龄的幼虫数量都要有完整的记录,才能保证黄粉虫养殖的成功。
(八)黄粉虫养殖的成本计算。按自繁黄粉虫自喂林蛙实际测算,每只幼蛙一年喂饲3个月,前1个半月每天采食3龄虫2只,可食92只,后1个半月每天采食4-5龄虫3只,可食135只,每只幼蛙饲虫成本为0.07元,每只成蛙一年喂4个月,每天采食5-6龄虫3只,可食360只虫,每只成蛙饲虫的成本为0.50元。
根据实际喂养计算:养幼蛙10万只,需2-3龄虫90公斤,4-5龄虫400公斤。按计划养殖黄粉虫喂蛙,是保证中国林蛙养殖成功的关建,可根据实际情况操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07
黄粉虫可以代替蚯蚓、蝇蛆作为黄鳝、对虾、河蟹的活饵料。黄粉虫营养价值很高,据报道,黄粉虫含蛋白质47.68%,脂肪28.56%,碳水化合物23.76%。黄粉虫养殖技术简单,一人可管理几十平方米养殖面积,可以立体生产。黄粉虫无臭味,可以在居室中养殖。成本低,1.5~2千克麦麸可以养成0.5千克黄粉虫。

黄粉虫在0℃以上可以安全越冬,10℃以上可以活动吃食。在长江以南一年四季均可繁殖。在特别干燥的情况下,黄粉虫尤其是成虫有互相残食的习性。黄粉虫幼虫和成虫昼夜均能活动摄食,但以黑夜较为活跃。成虫虽然有翅,但绝大多数不飞跃,即使个别的飞跃,也飞不远。成虫羽化后4~5天开始交配产卵。交配活动不分白天黑夜,但夜里多于白天。1次交配需几小时,一生中多次交配,多次产卵,每次产卵6~15粒,每只雌成虫一生可产卵30~350粒,多数为150~200粒。卵粘于容器底部或饲料上。成虫的寿命3~4个月。

卵的孵化时间随温度高低差异很大,在10~20℃时需20~25天可孵出,25~30℃时只需4~7天便可孵出。为了缩短卵的孵化时间,尽可能保持室内温暖。幼虫经过17~19眠,大约75~200天的饲养,一般体长达到30毫米,体粗达到8毫米,最大个体长33毫米,粗8.5毫米。幼虫活动的适宜温度为13~32℃,最适温度为25~29℃,低于10℃极少活动,低于0℃或高于35℃有被冻死或热死的危险。幼虫很耐干旱,最适湿度为80~85%。末眠幼虫化为蛹,蛹光身睡在饲料堆里,并无茧包被。蛹有时自行活动,将要羽化为成虫时,不时地左右旋转,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便可脱掉蛹衣羽化为成虫。蛹期较短,温度在10~20℃时15~20天可羽化,25~30℃时6~8天可羽化。

黄粉虫属杂食性,五谷杂粮及糠麸、果皮、菜叶等均可作饲料。人工饲养主要喂食麦麸、米糠和菜叶等。

(一)培育方式

黄粉虫的培育技术比较简单,根据生产需要可进行大面积的工厂化培育或小型的家庭培育。

1.工厂化培育:这种生产方式可以大规模提供黄粉虫作为饵料。适合黄鳝、鳖等的养殖需要。工厂化养殖的方式是在室内进行的,饲养室的门窗要装上纱窗,防止敌害进入。房内安排若干排木架(或铁架),每只木(铁)架分3~4层,每层间隔50厘米,每层放置1个饲养槽,槽的大小与木架相适应。饲养槽可用铁皮或木板做成,一般规格为长2米、宽1米、高20厘米。若用木板做槽,其边框内壁要用蜡光纸裱贴,使其光滑,防止黄粉虫爬出。

2.家庭培育:家庭培育黄粉虫,可用面盆、木箱、纸箱、瓦盆等容器放在阳台上或床底下养殖。容器表面太粗糙的,在内壁贴裱蜡光纸即可使用。

(二)饲料及其投喂法

人工养殖黄粉虫的饲料分两大类:一类是精料——麦麸和米糠;一类是青料——各种瓜果皮或青菜。

精料使用前要消毒晒干备用,新鲜麦麸也可以直接使用。青料要洗去泥土,晾干再喂。不要把过多的水分带进饲养槽,以防饲料发霉。发霉的饲料最好不要投喂。

(三)温度与湿度

黄粉虫是变温动物,其生长活动、生命周期与外界温度、湿度密切相关。

温度和湿度超出这个范围,黄粉虫的各态死亡率较高。夏季气温高,水分易蒸发,可在地面上洒水,降低温度,增加湿度。梅雨季节,湿度过大,饲料易发霉,应开窗通风。冬季天气寒冷,应关闭门窗在室内加温。

(四)饲料虫的处理

黄粉虫除留种外,无论幼虫、蛹还是成虫,均可作为活饵料和干饲料。幼虫从孵出到化蛹约3个月左右,此期内虫的个体由几毫米长到30毫米,均可直接投喂黄鳝。生产过剩的可以烘干保存。
第2个回答  2012-11-07
黄粉虫养殖技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我新近出版了一本书《循环利用与综合开发》,里面包括了换粉虫养殖技术、蝇蛆养殖技术、蚯蚓养殖技术等等,如果需要和我直接联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