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语言直接影响孩子的“大脑”,打造“学霸脑”,要用3T原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6

前段时间我带着孩子到闺蜜霞霞家里做客,闺蜜也有一个跟尼莫差不多大的孩子,他们在一旁玩耍嬉戏,我们就在沙发上聊聊生活琐事。

身为宝妈的我们,话题一来二去最后总会回到孩子身上。

霞霞跟我抱怨说,孩子都已经快上幼儿园了,语言能力还是很弱,不像尼莫,说话回答都很流利,她也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但是总是收效甚微。

其实不只是霞霞,有很多宝妈朋友和同事都有和我咨询过这个问题,也感到十分苦恼和着急,担心宝宝说话迟缓不聪明,其实,父母的语言对孩子的表达发展才是至关重要的。

从备孕开始,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就已经开始了,许多家长也有意识地进行胎教早教,就希望在给孩子充分营养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给孩子充分的教育。

父母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却不知道父母的语言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假如父母不注意对孩子的语言运用,那么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语言表达和运用,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家庭的语言氛围是积极的、向上的、和谐的、欢声笑语的,那么孩子即便不懂语言内容,也会被人的表情神态、动作举止所感染,十分幸福和快乐,也会倾向于积极上进;但如果家庭的氛围是一直持续在争吵和矛盾中,那么孩子也会变得消极、十分压抑和痛苦。

语言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且最快速的

回想一下,你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是哪一种对话方式?

1、命令型对话

"不行"、"不能这么做"、"你不可以再这样了"、"再这样我就打你了"、"马上过来把作业写了"、"马上去睡觉"……

生活中的你,是否也习惯于用以上这样命令的口吻和孩子说话?

如果有,你需要了解到的是:命令的语气会加重孩子内心的消极情绪,每个孩子都不喜欢与父母进行这样的对话,因为"命令"强调了要求和服从。

父母长时间用这样的方式与孩子对话,孩子会时常感到被逼迫、被压抑、被剥夺了话语权和选择权,没有对等的尊重。

长此以往,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意和父母进行交流,甚至自己也不愿意进行有效的语言表达。

2、事务型对话

这就是字面意思,也就是父母总是在提醒孩子做事情的对话,有一点"例行公事"的意思,比较冷漠也比较敷衍。

父母总是希望能够保持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权威,担心自己一放松下来孩子就会不听话,于是总是保持严肃冷漠的形式与孩子交流,面无表情的交流会让压力荷尔蒙渗入孩子的大脑,影响宝宝积极 探索 各种能力,只是一味地服从和附和。

3、建议提示 对话

相比起前两回总对话,建议提示型对话更适合日常亲子间的交流,基本是充满积极向上的意义。

孩子年龄小,很多时候并不会思考事情的逻辑,而更多地依靠直接和感官进行判断和思考,感知力强并且擅长模范,因此孩子更愿意和父母进行正面的交流。

在现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很多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甚至不惜砸钱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想要让孩子拥有更多技能、学到更多知识。

但是大部分家长却不知道,自己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运用好父母的语言帮助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真正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心理学家跟踪调查了3岁的小孩子和父母的交流次数,以及这些孩子后来的发展情况,研究表明, 与父母有大量交谈的孩子拥有更高的智力。

3-6岁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高峰期,据统计,孩子在3岁的时候词汇量就可以达到800-1100个, 4岁时为1600-2000个,5岁时为2200-3000个,6岁时达到3000-4000个。

6岁就能掌握4000个词汇,就跟大学生考英语四级要掌握4000个英语单词一样,其实是很惊人的。

当然,不同的家庭环境导致不同的语言环境,而不同语言环境又造就不同孩子的发展。

1.亲子间对话次数越多,孩子语言能力越增强

此处说的对话当然是指正面的建议提示型对话,当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孩子能够从父母的语言中学的新词汇,不断地进行模仿和运用,孩子通过实践学习,日常的聊天也是锻炼的机会。

就跟中国人学习外语会找外交聊天一样,语言环境是发展语言能力的关键。

2.父母的语言影响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

语言词汇对孩子的空间塑造有很大的帮助,让孩子建立对周围事物的认知,父母的语言可以引导孩子慢慢过渡到抽象性思维。

就像当我们对美的形容不只是"哇,好美啊",而是更加多样的时候,孩子也能从中学习到多样的形容。

帮助孩子全面发展,打造孩子的"学霸脑",家长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语言运用,掌握好"3T原则",高效地与孩子对话。

大家都听过"共情"这个词,我们在与孩子对话的时候,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年纪小阅历不足而轻视与孩子的对话,父母应该在对话中观察孩子有什么需求,并且尽力满足。

同时,在对话的过程中,父母也不要忽视孩子的想法,认真倾听,及时给出回应,这样孩子也会更容易敞开心扉。

在《窗边的小豆豆》里,在转入巴乐园之前都被公认为是"熊孩子"的小豆豆,在进入巴乐园的第一天就和小林校长讲了四个多小时的话,全程小林校长都鼓励小豆豆"有什么说什么",自己也不感到厌烦,认真地倾听,时不时还点头反馈,这让小豆豆觉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也更加滔滔不绝。

2、充分沟通(Talk more)

这一步是亲子对话的重点,也是对话质量的重点,能否充分沟通决定了孩子能否从中汲取力量,提高语言能力。

充分沟通要求家长在与孩子对话时, 一定要进行双向交流 ,不要演变成父母的独角戏,也不要只是孩子单方面输出,并且父母要有意识地用一些 高级词汇 ,或者能够 培养宝宝想象力 的词语,并且一定要少用命令型或者说教型的话语。

3、轮流聊天(Take turns)

不管是父母主动发起的聊天话题还是父母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都应该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回应。

当孩子在语言能力发展不完全的时候,父母若是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孩子很容易捕捉到并且感到不安,从而降低自我表达的欲望。

我们可以在用提问的方式延长与孩子的聊天,引导孩子进行思考 ,让每一次交流都可以帮助孩子开动脑筋,充分利用脑海里有的词汇量,高效聊天。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通过亲子日常聊天来提升,身为父母,我们千万不要放过这个绝佳的好机会,让孩子身心都得到锻炼和发展!

我是小D妈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