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工作思路?

如题所述

产业园区招商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产业园区都希望企业立刻入驻园区,但这是不可能的。目前,整个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一定的产业机构优化。产业转移如同一针兴奋剂,几乎让所有的政府和产业园区激动无比。他们纷纷行动起来,开始在各种媒体上投放招商广告,招商人员开始到处奔走,举行一场一场的招商推介会,但收效甚微。

企业的搬迁或扩大并非儿戏,如果企业不愿意搬走,无论采取什么攻势也是徒劳,即便是企业想走,那也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思考、选择。所以这就注定产业园区招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要制定长期的产业园区招商策略。
谷川联行提示您产业园区招商六步走,专业精准定位客户,制定长期园区招商策略。
(1)明确产业园区招商的目标
(2)明确产业园区区的定位策略
(3)明确产业园区销售的价格策略
(4)明确合作方式
(5)明确产业园区广告宣传策略
(6)完善跟踪服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18
产业园招商,2020年,各级政府全员招商,各地工业园区、工业厂房拼命建设,企业有限,在加上今年的疫情影响,很多企业举步维艰,招商引资更加困难。其实,政府招商的思路,不外乎税收减免,土地厂房优惠,各种奖励政策。并且各地政府都有自己的官网,官网上说的一清二楚。其实,根据我们绿天使几年的营销经验,专业的营销团队十分重要。
青岛绿天使,就是代替政府招商引资。一站式服务不重要,主要是庞大的企业信息数据库……手中掌握着中外500强的配套子企业,、独角兽企业,、科研所、科研所和企业需要的中高端人才……到目前,已经为山东的青岛、潍坊、莱西、济宁、东营、滨州以及全国部分省区成功落地了入驻企业,部分工业园区火热运营中……了解详情可百度中国绿天使集团。也可百度:政府委托绿天使招商引资。这是官网的子页面,直接看到政府委托绿天使招商引资的详细细则。
第2个回答  2024-05-15

在传统招商模式日渐式微趋势下,产业链招商逐渐崭露头角,在完善产业链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高质量转型发展过程中,蹚出了一条新的路径。产业链招商在引进投资保障地方经济发展活力的同时,不仅为地方带来了税收和就业,更是推进了地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及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优质产业集群的形成,成为地方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产业链招商的核心就是以数据为支撑,基于产业链分析,作用于产业发展,根据不同的产业链分析及应用路径产业链招商可分为补链强链式招商、供应吸附式招商、资源共聚式招商三种模式。

一、补链强链,招引目标企业

遵循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基础,通过产业链分析,定位地方产业的缺失、薄弱、高价值环节,也就是锁定双链所需的延、展、扩、强、补环节,遵循无链建链、弱链强链、断链补链、短链延链的原则,明确招商方向,靶向招引目标企业,这类招商能够极大的优化和完善区域的产业链架构,实现资源互动、资源互补,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二、供应吸附,招引关联企业

通过产业链分析,摸清地方龙头、链主企业及其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企业,下游业务依赖企业、配套服务商和耗材生产商,凭借龙头、链主企业较强的供应链协同能力、吸附能力,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也就是利用已有的上游企业招引中游、下游企业,利用中游、下游企业招引上游企业,或利用中游企业招引上游、下游企业,这类招商能够精准快速的打造完整的全产业链,形成产业链上中下游的集群,实现上中下游产业链的优化配置,降低区域企业运营成本,并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双链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三、资源共聚,招引同类企业

这种产业链招商模式通过分析区域产业基础及资源禀赋,结合地方发展需求和政策导向,招引适合在本区域发展的企业群或是地方规划主导发展产业的企业群,形成同类产品、同类企业的特定产业集群。这种产业链招商模式能够集中区域资源供给,实现地方优势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培育特定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产业竞争力,而且还能保障产业发展的稳定,降低地方对个别龙头企业的依赖,即便个别龙头企业遇到困难出现风险,也不会导致产业整体及供应链的断崖式坍塌。

上述为您详细介绍了产业链招商的三种模式,这三种招商模式的实施都离不开数据的支撑,都要依托于数据的积累和分析,例如:“补链强链式招商”要依托产业大数据进行产业诊断,定位产业延、展、扩、强、补环节,“供应吸附招商”要基于产业大数据构建产业链全景图,挖掘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关系,而且三种模式都需要依托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输出各个路径的招商企业清单,提供精准的招商线索,才能够有效的实施。

第3个回答  2021-05-17
产业园区的招商运作不同于一般企业的运作。要充分梳理整合系统资源,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利益、入园企业利益和经营者利益。产业招商要找准平衡点,避免顾此失彼,缺乏系统思维。

根据产业园区招商运作经验,就招商本身而言,金科产服认为应有效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招大”与“聚小”的关系

作为园区运营方,招商引资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和行业特点,不能在企业快速聚集、招大引强上厚此薄彼。既要注重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又要集聚一定数量的中小企业,最终形成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地方政府一般要求园区引进大企业或品牌企业。但大企业招商难度大、时间长,可能会出现大客户骗店的情况。谈判周期长,交易基本没有利润。甚至经常发生园区跨运营商直接对接政府领导,造成企业入驻难的情况。但大企业确实影响力大,带动作用好,税收贡献高,容易接触到很多
政府支持。因此,大企业在招商引资中,主要是造势聚人气、树品牌。中小企业是众多产业运营商的重点整合部分。

作为园区运营方,必须在招大引强和集聚中小企业之间找到平衡点。必须学会与政府打交道,避免盲目听从地方政府领导的指示和安排。

二、传统招商与新型招商模式的结合

目前一般的招商模式是提供土地供企业投资、建厂、生产。这种招商模式比较单一。但作为园区经营者,要面对土地上的诸多政策壁垒,操作程序不明确,要走很多冤枉路。

此外,出售或租赁标准化厂房也是目前专业园区的普遍做法。这种开发模式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随着产业地产的不断成熟,一系列新的招商模式得以延伸。对于有项目、缺钱的企业,经营者也可以采取投资入股的形式,吸引企业入驻;对于有钱没项目的企业,运营商也可以提供项目合作的形式;对于钱不够的企业,经营者也可以提供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入股。总之,无论投资模式如何变化,最终目的都是吸引企业

行业进入为企业进入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快速让产业聚集形成声势。

三、突出重点,分类招商

作为吸引投资的产业链,客户细分是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源泉。现在,越来越多的产业园区招商人员奔波在沿海城市,看到一场又一场的招商会,却往往看不到其效果。因此,产业园招商必须细分客户,为不同客户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做到“看菜吃饭”。

要充分细分客户,实现招商先易后难,不必遍地开花。按照产业链客户细分、客户规模细分、客户地域细分、客户需求细分。通过细分,确定细分客户的招商策略,做到有重点、分类招商,从而逐渐成为趋势,为后续发力提供支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