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形态特征

如题所述

岩溶地区发生岩溶作用的结果,是在可溶岩的地表和地下留下各种各样的岩溶形态,既有化学溶蚀伴以机械冲刷和重力坍塌后的岩溶形态,也有化学沉积和机械沉积留下的岩溶形态。各种岩溶形态既有呈个体岩溶形态出现的,也有不同岩溶形态组合在一起而存在的。

8.2.1.1 地表岩溶形态

(1)个体岩溶形态

在地表能够观测到的主要个体岩溶形态大体上有四类,第一类包括溶痕、溶沟、溶槽、脚洞、干溶洞、穿(山)洞、岩溶竖井、岩溶漏斗、落水洞、岩溶洼地、峰丛洼地、干谷、天坑(图8.4a)、岩溶峡谷、岩溶盆地等;第二类包括石牙、岩溶石柱、石林(图8.4b)、残丘、孤峰(图8.4c)、峰林(图8.4 d)、岩溶丘陵、天生桥、常态山、岩溶高原等;第三类包括岩溶泉、暗河、溶潭、岩溶瀑布、岩溶塘、岩溶湖等;第四类是钙华。在岩溶地区的一部分泉口附近和某些河道内分布有钙华,钙华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钙华斜坡、钙华台地、钙华瀑布(图8.5a)、钙华梯田(见图3.10a)、边石坝(图8.5b)等。

(2)组合岩溶形态

在某些岩溶地区,存在若干种岩溶形态组合在一起的情形。例如,在峰丛山区存在峰林(有时是石林)、峰丛洼地、落水洞等岩溶形态组合。在岩溶平原(峰林平原,图8.4c)存在残丘、孤峰、脚洞、岩溶竖井等岩溶形态组合。在半干旱岩溶山区存在常态山、干谷、溶痕、干溶洞、岩溶泉等岩溶形态组合。

图8.4 (a)重庆奉节县小寨天坑(http://baike.baidu.com/picview);(b)云南路南的石林;(c)广西桂林地区的峰林平原和孤峰(据Zhu,1988);(d)桂林漓江两岸的峰林或峰丛

图8.5 (a)钙华瀑布;(b)边石坝(据Pentecost,2005);(c)石灰岩中的裂隙和溶隙;(d)地下河出口

8.2.1.2 地下岩溶形态

地下岩溶形态包括溶孔、溶隙(图 8.5c)、溶洞(见图1.10b)、岩溶管道(图8.6)、地下河(暗河)(图8.5d)等,还包括红壤士、岩溶角砾岩等沉积物。

图8.6 四川省盐源马坝龙塘暗河剖面示意图

(据鄢毅等,2006)

1—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砂砾卵石;2—新近系昔格达组黏士岩;3—古近系红崖子组砂砾岩;4—上三叠统下博达组含泥质灰岩夹黏士岩;5—中三叠统百山组厚层灰岩;6—岩溶管道;7—断层及编号

8.2.1.3 洞穴沉积物

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的溶洞常分布有碎屑沉积物和化学沉积物。碎屑沉积物包括由水流携带来的砾石、砂、黏士等。化学沉积物主要是碳酸钙达到饱和后沉淀形成的,其化学反应可以用式(4.5)表示,具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图8.7)。可以分为:①洞顶滴水沉积的碳酸钙,包括石钟乳、石笋和石柱(图8.8a)等;②洞壁流水沉积的碳酸钙,例如石幔(图8.8b);③洞底斜坡流水沉积的碳酸钙,例如石梯田(图8.8c);④洞底池水沉积的碳酸钙,例如边石;⑤洞底飞溅水沉积的碳酸钙,例如石葡萄(图8.8d),等等。

图8.7 贵州省荔波衙门洞及洞穴沉积物

(据袁道先等,2003)

1—石笋及其剖面;2—石柱及其剖面;3—石盾;4—边(流)石坝;5—景观点;6—塌石;7—扇状石笋;8—钙华黏士层;9—观测点及编号

图8.8 (a)石钟乳、石笋、石柱(云南宜良县九乡溶洞);(b)石幔(重庆武隆县芙蓉洞,http://image.baidu.com/);(c)石梯田(云南宜良县九乡溶洞);(d)石葡萄(据Zhu,1988)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