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苗药

刚刚看到网友推荐苗药可以去掉鸡皮疙瘩,我想问问什么是苗药,在哪里可以买到,安全吗

苗药是指在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乌蒙山脉、武陵山脉、鄂西山地、大苗山脉及海南山地等地区种植、生长的中草药材。同时也指苗族医药文化。

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疾病、伤害作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医疗经验。他们对致病因,素、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等都有较深刻的认识,在疾病分类和命名上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临证处方用药方面,有着许多的独到之处,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成为我国传统医药宝库的一部分。

扩展资料:

苗医简介:

苗医对病因的认知和对疾病的命名、分类等,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并体现了一定的规范性。

凤凰的苗族,称苗医为“匠嘎”,苗药为“嘎雄”,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四种。在苗族语言中,没有与汉族中词义完全相同的“病”字,只有相近的“么”和“母”。“么”的本意为劳累,“母”即“疼痛”,病的意思是引申出来的。

如果一个人身体某部位、或心理或精神抵御不住过量的负荷,必然会导致气血、经络的运动不正常,产生疼痛难受的现象,而治病就是要采取种种手段使气血、经络疏通,恢复正常,达到疼痛消除,各个器官发挥正常功能的目的。

基于此,除了医药之外,苗医还采用其它许多治疗的手段:如刮痧散气、弹筋活血、刺活散淤、灯火止痛、油针挑浓、蒸酒祛风、火罐拨气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苗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苗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06

    苗族医药史料出现在各地的地方府、厅、县志书中;

    临床疾病名称进行分科;

    苗医外治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苗医用药用鲜不用陈,以保证药效等。

    苗族医药经过秦汉,唐宋及明清几个主要发展时期,到了近代苗族医药学从理论到临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苗族医药史料出现在各地的地方府、厅、县志书中。这些医学史料虽然零星散在,但稍加收集和归类,就能理出苗医的理论框架。如苗医临床分为内科、儿科、妇科、外科等四大临床学科。在临床治疗方法上,分内治法与外治法两大疗法。在药物的应用上“苗医治疗喜用鲜药,时间短而功效速,人人乐用之”。主张用当地鲜药,“少用市里药店之官药”。在治疗上,“苗医问病首先注重发病时辰”的治疗时辰学,如治疗十二时血穴疗时,就主张按发病时间而对症下药治疗。在苗医学临床应用中总结出有效验方、单方,为苗医方剂学奠定了基础。

    二是临床疾病名称进行分科。如内科有咳嗽、蛊病症、红砂症、乌鸦症、疝气、红便、伤力劳、青蛙症、霍乱、疟疾、飞蛾症等。妇科有奶痛、乳蛾、月经不对、白带、妇女不孕等。外科有黄瓜瘤、羊瘤、吹口疮、吊肛、痨疮、九子痒、虫疮、耳烂、水毒、火症、痔疮、外风、牙虫、蛇伤等。儿科有小儿麻痘、胎毒、小儿惊风、走胎等。

    三是苗医外治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苗医传统外治法有手推(也称推拿疗法)疗法,铜钱刮法(刮痧疗法)、挑刺疗法、外敷疗法、热熨疗法、烧灯火疗法、麻刮法、碗针放血疗法、外洗法、药浴法等。

    四是苗医用药用鲜不用陈,以保证药效。苗医用苗药治病,主张用新鲜药,不用药店存放过久的陈药,说是药物“治难见效”。

    五是药物用药方法独特。在内服苗药的加工上多用爆药法、煎煮熬药的方法也较为常用。对慢性风湿疼痛,腰腿痛多用酒泡制方法。对新鲜苗药治疗外伤,如虫、蛇咬伤的用鲜药摘汁外洗或外敷捣烂苗药还有冲阴阳水法、嘴嚼法、外洗法、药水熏法、药汁点服法、冲服法等。

    六是苗医外科、妇科手术的发展。到了清末,湘黔边的湘西凤凰县和贵州松桃等地苗族“匠嘎”,能用手术方法剖腹取胎,母婴平安。是苗医外科学的一大发展。

    七是预防与保健。苗医提倡多参加劳动,生活有规律,不要暴饮暴食,起居有常,崇尚武功,强体健身,预防疾病。

    八是医德高尚。苗医看病有求必应,随请随到;不计较报酬;苗医为民诊病,忠心耿耿,全心全意。“为民治病不要讲钱米,救人生命是大事、是好事、是积德。”

    九是巫医或苗巫师施巫术治病在民间仍然流行。苗巫在“遇疾不求医,延巫求祷”的湘黔苗疆施以巫术治疗或求祖灵除疾病保平安,苗人喜接受。如化水治疗、椎牛、打猪祭祀祖先以求平安等。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7-08
不要听推荐,“鸡皮疙瘩”肺主皮毛,养肺补气血就好...
正规就医,遵医嘱用药。
苗药是指在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乌蒙山脉、武陵山脉、鄂西山地、大苗山脉及海南山地等地区种植、生长的中草药材。同时也指苗族医药文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1-02
苗药是指在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乌蒙山脉、武陵山脉、鄂西山地、大苗山脉及海南山地灯地区种植、生长的中草药材。是我国苗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中药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般大点的药店都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