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6课蝙蝠和雷达根据全文提一个问题可以提什么

如题所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蝙蝠和雷达》(也有选入课文时称为《夜间飞行的秘密》的)是一篇很有趣的科普小品。由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提出问题,然后根据课文来回答,这对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是非常有益的。


    这里主要是针对《蝙蝠和雷达》(《夜间飞行的秘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作方法、获得启示三个角度而提出的一些问题,同时附上参考答案,供学习时参考。

一、从写作方法(写法)的角度提出的问题

1.“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这句话在写法上起什么作用?

    这句话叫做过渡句,其作用就是“承上启下”:第一句“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紧承上文,也叫“承上”;“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引起下文,也叫“启下”。

2.课文中哪一段用了设问的写法?其作用是什么?

    课文的第二段是用了设问句:“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叫做设问,这个句子也叫做设问句,这种写法也叫做采用了设问的写法。设问就是先提问,后回答,也叫做”自问自答。主要的作用就是通过“问”来引起注意,然后再通过“答”来解决问题。这句话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写法,把“蝙蝠”比喻为“没头苍蝇”,形象地写出了蝙蝠耳朵被塞上、嘴被封上后根本无法正常飞行的样子。比喻写法的好处是引人入胜,也就是写得很有趣味,吸引人去阅读。

4.全文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全文结构清晰,有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飞机能安全夜航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写经过反复试验和研究,科学家终于揭开了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了夜间探路的雷达。

5.课文一开始就写飞机有什么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雷达是相对陌生的,而飞机却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因此,课文一开始由飞机引入,有助于启发读者探究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间安全飞行,为下文理解雷达和蝙蝠的关系作了铺垫。

二、从内容的角度提出的问题

1.全文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理解?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飞机能安全夜航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写经过反复试验和研究,科学家终于揭开了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了夜间探路的雷达。

2.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来研究蝙蝠夜间飞行?

    科学家通过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3.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蝙蝠靠超声波在夜间飞行;飞机装上了雷达,得以安全飞行,这是科学家利用仿生学造福人类的体现。

三、从启发的角度提出的问题:

1.从这篇课文能够得到什么启发?

    本文主要讲了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在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安装在飞机上,保证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的过程。这也教育我们要注意事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树立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意识。

2.你们还知道生活中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启发的呢?

    比如“电子蛙眼”是受到青蛙的启发;“旋转炮塔式的坦克”是受到乌龟的启发;“迷彩服”是受到蝴蝶的启发等等。


附课文的原文

    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9

《蝙蝠和雷达》课文中,可以提问: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回答:雷达正是人们通过观察蝙蝠的行为研究而来的。

雷达是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无线电波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能反射回来,雷达就根据这个原理,把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

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接收的电波映在指示器上可以得到探测目标的影像。雷达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广泛应用在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扩展资料:

内容简介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9-22
为什么蝙蝠飞行不用眼睛?
第3个回答  2021-09-22
差评

差评
第4个回答  2021-09-21
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只靠雷达就可以了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