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买葡萄
俗话说好吃的葡萄酿不出好酒,要选皮红酸涩为优。如果能买到酿酒用的名牌葡萄当然理想,但真正酿酒用的葡萄无市售。购买葡萄要选择那些成熟、饱满、没有病害的,葡萄皮的颜色越深越好。
2,洗葡萄
由于葡萄表皮很可能残留农药,清洗葡萄的环节就相当重要,一般来说买来的葡萄最好不要洗,因为自制葡萄酒发酵是靠葡萄表面附着的野生酵母微生物发酵,如果要洗的话,最好整串冲洗 ,不要用手搓洗,更不可以用刷子刷,也不要给葡萄消毒,要确保野生酵母的成活。
工业上葡萄是不洗的,很多大型葡萄酒厂都有自己的种植园,是严禁使用农药和化肥的,市面上的葡萄如果有农药的话表皮面会有斑点。
3,晾干葡萄
葡萄洗干净后,要放在筐子里把水充分晾干,或者整串挂起来晾干。
4,选择容器
酒坛子可以是陶瓷罐子、玻璃瓶,也可以是塑料瓶。塑料瓶是不会和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的,不会危害什么人体健康。也可选择大容量的医用广口瓶,以能装15-20斤葡萄的为宜,因是玻璃瓶,可看清里面的发酵状况。
5,装瓶
首次发酵:破碎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把葡萄捏碎,只要把皮肉分离即可,连皮、籽一起装入,装到容器的三分之二处就可以了(剩余的空间是留给发酵时葡萄皮上升的空间)
6,发酵
发酵是将葡萄皮汁中的糖分经酵母的作用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红葡萄酒的前发酵过程是皮汁混在一起的,酵母在葡萄破碎时已接入汁中,因为葡萄皮上的白霜存在有酵母,所以自制葡萄酒在发酵时可以不另外加入酵母。
发酵的温度最好在15~25℃,不应超出35℃,但用小型容器发酵,散热较容易,一般可以达到不超过32℃。
当皮汁装入容器后,一般经过一天即可开始发酵。液面开始是平静,这时已有微弱的二氧化碳气泡产生,表示酵母已开始繁殖,经过2~3天有大量二氧化碳放出,皮渣上浮结成一层帽盖,口尝果汁,甜味渐减,酒味渐增。
发酵时每天应将上浮的葡萄皮用消毒筷子压到汁内两次,这样做一方面防止葡萄皮生霉,变酸,同时可将皮上的色素浸入汁中。酵母菌兼性厌氧,氧气不足时产生酒精,所以要保持密封,使发酵更旺盛。
高潮后,发酵势头开始减弱,此时可以进行加糖,加糖是用葡萄原酒来溶解,而不要用水化糖后再加入,等白糖完全溶解后,继续在容器中进行发酵,最后二氧化碳放出至微弱而接近平静,酒精味很浓、糖分减少至1%以下,汁液开始清晰,即为发酵结束,进行压榨,将皮汁分离。
7,加糖
发酵是微生物消耗葡萄汁液里的糖分泌出酒精的过程,酿酒用葡萄一般每百克内含糖13-15克,据经验每克糖经发酵后能产生0.6度左右的酒精,因此单靠葡萄本身的糖只能酿出8-9度的酒,要想酿出12-15度的酒,显然需要外加糖。
8,渣液分离
达到止发酵点后,葡萄皮浮在上面,颜色由深变浅,葡萄籽和大部分葡萄肉的残渣沉在瓶底,此时就应该把残渣和酒液分离。具体办法是先用虹吸管将中间的酒液吸出,然后把残渣装进纱布,用手由轻到重的挤压,再像拧衣服一样拧,使残渣中的酒液基本流净。
最后把所有的酒液混合在一起,装进广口瓶继续发酵。此时酒液很混浊,你大可不必介意,此时的酒称为元酒。
9,二次发酵
二次发酵会有少量细腻的泡沫产生,2到3周后基本完成此时酒液特别清澈(不如买的好,只是没有加入澄清剂),二次发酵不是靠酵母发酵,而是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因此不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瓶内压力不会继续增大,没有爆瓶危险。
所以容器尽量装满,拧紧瓶盖。建议不要加入鸡蛋清澄清(长时间保存的话,味道不够新鲜)。20天后启封,可以发现酒液变澄清,底部有一层沉淀,这是酵母完成历史使命后的“尸体”及杂质,工业上用这层东西做成酵母膏。
上层的清纯酒液再用虹吸或过滤的方法提纯灌装。最好把它装进小瓶储藏,用1.5升的旧葡萄酒瓶最为理想,装“可乐”的2.25升塑料瓶也不错,装瓶要装的满一些,瓶盖也要盖紧,然后放到家中温度比较低的地方(据说储存温度最理想的是13℃)。
扩展资料:
自制葡萄酒的危害:
自酿葡萄酒 甲醇中毒可致失明、死亡。
媒体报道,宁波张先生喝了1公斤自制葡萄酒后,头晕眼花,双眼视力模糊不清,医生检查,张先生患了中毒性急性视神经炎,视力一落千丈,最低到0.1。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王兴红曾指出,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主要代谢产物是乙醇,但同时也会产生甲醇。国外允许自酿葡萄酒,但是不允许用葡萄酒蒸馏提纯白兰地,就是因为如果不懂分馏,很容易造成有害物质浓缩。
甲醇有强毒性,用于工业,一些“假白酒”之所以造成受害人失明、死亡,多源自酒中掺杂了甲醇成分。
专家指出,市面上出售的食用葡萄往往并不适宜用来酿酒,因为食用葡萄的单宁含量比较少,而单宁是葡萄酒中的重要物质。自酿葡萄酒,要使用相对可靠的玻璃、陶瓷器皿作,而且发酵过程温度也不要过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自制葡萄酒